1. 首页 / 快讯 /  正文

《狂飙》频曝“剧透”热搜,这些秘密藏不住了!

《狂飙》频曝“剧透”热搜,这些秘密藏不住了!

“看完狂飙之前不看微博了,热搜怎么老剧透啊?”相信很多观众和脱口秀演员徐志胜的心情一样,时不时就被各种社交平台剧透了《狂飙》的关键剧情。

对于《狂飙》这种犯罪悬疑题材的作品,角色似卧底,似内鬼的双面身份更如同一把勾子,吸引着观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但它的热搜并没有放过观众,多个高位话题,直接剧透了关键剧情。

尤其是从#张彪是狂飙第二个内鬼#开始,#黄瑶卧底#、#杨健是狂飙的第三个内鬼##高启强死刑#……整个话题就彻底放飞了,像是老师的考前重点,早早划出了看点和悬疑点。

很多观众稍不留意,就被剧透,直接影响了剧集的观感。

这种“剧透式热搜”并不多见,或者说,能引起大众如此激烈情绪的并不常见。很大程度上,这种形态来自剧集《狂飙》自身的火热——网播数据创下平台最高纪录,网络话题讨论量达到上亿量级……

只是用这种关键剧情作热搜话题,对于剧集而言,到底是帮助,还是负面呢?不同题材的剧集作品或许有自己的属性设定,对于这种“剧透式热搜”,到底有何点解呢?

01.

“剧透式热搜”并非《狂飙》首例,但只有自身热度足够的剧集,才会让网友们“害怕”这种“热搜话题”。

在此之前,网剧《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电影《复仇者联盟4》均有类似情况。

在剧集《狂飙》中,不少角色有着亦正亦邪的设定,因此在谜底正式揭晓之前,总有很多可能性。作为一部扫黑剧,找出其中的“保护伞”,成为不少观众的观剧趣味之一

第一个内鬼随着剧情推进,被揪出来的时候,当时的话题仍是#第一个内鬼#,尚未同步追到该内容的观众,若能控制住自己的拇指,不会因此被剧透。

但随着第二个内鬼曝光时,登上热搜的话题,变成了#张彪是狂飙第二个内鬼#,最终更是冲到了话题榜第一,让很多还没追平更新内容的观众,直接被剧透。

这种感觉就像是看《名侦探柯南》的漫画,有人在主角们出场时,直接圈出了凶手是谁。又或者是去年开年热剧《开端》,虽然热搜上了300多条,都没有剧透式话题,但有网上有个评论,“《开端》最大的剧透就是让黄觉当司机”,此后带着这种概念去看剧,总是哪哪都不对。

刘女士是《狂飙》的剧粉,用她的话来说,自己是被热搜伤得最多的人之一。

和很多普通打工人一样,她平时没有太多时间追剧。但是现在网络排播都会首播连播多集,“平时上班,一般就睡前看,我个人习惯就是开倍速看两集。《狂飙》第一天就放了5集,而且它是日更。直到过年回家的时候,才开始有时间追平。”

但节后之后,她又投入到了工作中,没想到还没来得及开追,“(1月)28日那天,我点开微博,就猝不及防被热搜第一位的话题剧透了,那种心情很吃瘪。后来又刷到类似的情况,我直接那阵子就不看微博了。”

02.

谁在生产“剧透式热搜”呢?

观察这些话题的主持人多是来自自媒体账号,但真的能让话题引起关注的,仍是靠网友的讨论。那么有没有可能,这种话题的设定从初期就杜绝呢?

某头部互联网平台剧集宣传从业人员小A告诉我们,其实剧集在宣传的时候,对这种剧透式话题并没有规避和预防,“因为也预防不住。”

一集剧集时长在50分钟左右,虽然很多剧集宣传过程中强调信息量巨大,但亮点仍旧有限,“即使我们不投放,各类KOL也会去做相关话题为自己账号引流。”

甚至在宣传方眼里,透露越多越有意思的内容,对播出效果越好,“在开播前能吸引用户来观看,这是对于平台来说,是最重要的。”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只有热度和话题足够高的时候,才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参与过“迷雾剧场”某部热播剧的宣传人员小冷谈到,“整体还是一分为二,我们当时做的话题就完全没有避讳剧透,甚至开播第一天,主要的几个内容都与其相关。”

这个话题就会回溯到作品本身,小A向我们拆解了一个作品,“一般一个内容分原因+过程+结果。而结果就是剧透的来源,一般作品在话题引导上,更多还是在于“原因”和“过程”,“为了吸引用户来看,一起找寻结果,比如演员向的话题,以及当下比较火的社会话题。”

与此同时,话题设计本身就存在了矛盾点,现在越来越多剧集的排播都是先网后台,宣传很难面面俱到,“一般会按照节奏快的一方为主,在照顾不同节奏的追剧用户时,比如会员第一天更新6集,我们也不会把6集全部宣掉,可能会当晚重点做前四集,后两集放到第二天的白天去做。”

复盘《狂飙》播出期间的话题,同样能发现在前期的话题设计上,更多还是对于“过程”的解析,不少平台出现了譬如高启强人物崛起的时间线,以及围绕着张译、张颂文等主创的演技讨论。

只是随着剧集热度不断推高,“结果向”的剧透开始越演越烈。

“如果剧火,剧透是一件好事情,也别怕,说明大家都在追。剧透的主要是有钩子可以做,如果剧情延展到了,营销号就可以猜到剧情走向。”小A分析道,“当然,悬疑剧还是要保护一下自己的最大底牌。”

诚然,小冷也补充道,之前“迷雾剧场”里的作品,不止一家做过剧透式热搜,但有的就是没人在意,或者没有引起很大的火花,“剧透合适与否,还是要看剧集本身的热度。”

03.

是谁送“剧透式热搜”上榜呢?

适当的投放能让话题登上热搜,但是能否冲到高位,还是要靠网友的真实讨论。翻看很多相关话题可见,很多“剧透式热搜”来自网友的分享欲。

正如多数社交平台的初衷,聚合志趣相投的人在一起,找到共鸣话题讨论。这也完全契合了小A的观点,足够有意思的剧透,能很大程度上吸引观剧热情。

无法顾及多方追剧的情况也油然而生。这种情况并非只是出现在剧集市场,早在当时电影《复仇者联盟4》上映之后,很多人为了防剧透,提前看零点场,甚至当时滋生了不少“防剧透”的热搜话题,但即便如此,依旧有那些看完影片,按捺不住想表达情绪的观众。

事实上,在我们的调查中,不乏有一些观众喜欢“被剧透”。

观众小韩就坦言,自己接受被剧透,甚至是享受,“我自己觉得剧透与否是两种不同的情绪,如果被剧透的话,我就能更沉浸在过程中,提前感受那些伏笔的细节。”

只是对他而言,看到这种话题并不会点进去细看,只是单纯的知道结果就行,“如果太细节的讨论,可能也会让我观影体验有所打折。”

可见,对于是否接受剧透,始终还是因人而异。

只是说到底,剧透式热搜能否为作品带来热度才是关键。如果观众看到这个话题,能萌生众多情绪的话,那么对应作品已经在其心中有了一定的记忆点,至少它并不会让人真的弃剧。

至于制造话题的自媒体们,或许在不把剧情说透的情况下,留给观众更多的追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