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  正文

江苏无锡:“数字引擎”领飞农业现代化,筑牢农业高质量发展“耕”基

江苏无锡:“数字引擎”领飞农业现代化,筑牢农业高质量发展“耕”基

“当水位线达到20厘米时,自动灌溉就停止了,水量控制非常精准,如今种粮食越来越省心简单了!”在锡山区东港镇港南村,无锡首个村级数字农业大数据平台已经投用,全村所有粮田的实景分布、作物长势、土壤和水质等实时监测数据,轻点鼠标即清晰可见。这些正在发生的农情数据,同时和太湖水稻示范园的网络相连,方便上级农技专家和管理部门实时掌握田间地头的“风吹草动”。村党总支常务副书记王建新介绍,随着去年秋季智慧农业项目落地,全村1500多亩稻麦作物的田间管理实现了大屏看、中屏管、小屏干的最新代“数字引擎”现场。

“散户”变“大户”,“数字种田”推动农业现代化


(资料图)

麦穗逐渐饱满,田野里浮泛起清香,柔暖春风吹起,一派生机盎然。田野中间和边缘,分布了一些白色的带有太阳能吸收光板的杆子和一些具有LED数字显示的设备,还有不少喷淋,它们是港南村引进的智慧农业田间管理系统的部分设备。“合作社探索大田的数字化种植模式,我们精选种子,种养全过程全流程可控可溯源,每一步都是标准动作!”2019年随着港南村开始建设高标准农田,原来只有5亩承包地的“散户”王正平开启集约化种田的新跨越。近两年,他在港南村和周家阁村承包了近2000亩农田,成为真正的种田“大户”。

数字化种田让这位昔日“老把式”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效率变革,“我自己操纵大疆无人植保机撒药,一天能匀整覆盖五六百亩地,之前农忙时请三四名熟练工一天只能打药80亩,真的轻松不少!”

在他的大田农场,农业环境物联网监控、病虫害防治与研究、气象灾害预警以及灌溉用运河水水质监测信息通过村里的智慧平台就能全盘掌握。他的手机安装了相关App,动动手指就能控制水利灌溉;他个人申请的源锡农村专业合作社内,投资了专门的大型烘干设备,“即便遇到收获季连日下雨也不怕了,真的能实现旱涝保收!”每天还是习惯到田野里看一看的王正平对今年的粮食丰收充满信心。据悉,去年秋季,他种植的新品水稻使用缓释肥、生物肥,全部高产丰收,亩产1100多斤的食味稻米每斤收购价至少增加0.3元,亩均效益提高300~400元,品质稻米带来的增收效益相当可观。

“小田”变“大田”,高标准农田建设加速推进

日前,无锡市入选农业农村部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按照高标准农田要求改造的“大田”正加速推进建设进度。从锡山区了解到,今年,该区在已有9万亩高标准农田的基础上,将新建完成高标准农田1.18万亩以上。在华东村等地看到,现场正在分批忙着平整耕地、修建机耕道路,新一批高标准农田正在整理和新建中——原来每一块水稻田平均2至3亩大,现在正升级为每个田块30至50亩的“大方块”。昔日“镶嵌”在村庄前后的“夹花地”“高地岗”等不规则地形地块正在合并和深度整理,加速建设连片高标准农田。

据悉,类似的大田整理几乎在锡山区每个乡镇都在进行。在人多地少、地块分散、村庄密集大的江南乡村发展高效农业,水稻田由小田变大田是建设高标准农田的第一步,也是打通农业效率革命的“先声”:高标准农田建设后,作物从种植、管理、撒药、收割全链条实现全程溯源和智慧管控。这样的大田视觉上更美观,测量上也更精准。每200米长的田块边缘测量,误差不超过10厘米。

锡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太湖水稻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孙志明介绍,高标准农田建设后,作物从种植、管理、撒药、收割全链条实现全程溯源和智慧管控。这样的大田视觉上也更美观精准:每200米长的田块边缘测量误差不超过10厘米。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的“控肥增效”“控药减害”等措施,从源头消除农业面源污染,更重要的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一张“绿色防控+数字栽培”的粮食安全生产网成形。

“绿色”又“智慧”,“无人化”引领智慧农业新方向

无锡锡山区东港镇华东村,高标准农田阡陌纵横,空气里泛着稻苗特有的清香。开阔的田野间,一块块立着的牌子上面写着各类品种的名字:哈勃1S、哈勃1123、嘉锡优610、武香粳968、苏1180、银香38、锡稻二号……45种以上的太湖水稻示范园的试验田里,播种着丰收的希望。

前不久,无锡市2023年第一期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开班,来自全市的种粮大户参加春耕现场课,学习农业政策法律法规和“无人农场”的先进生产技术。“现场解答,水稻规模化育秧、高产栽培、机插机播等很受学员们欢迎。” 锡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太湖水稻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孙志明说。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的“控肥增效”“控药减害”等措施,从源头消除农业面源污染,更重要的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今年春耕,智能化管理系统加速迭代,赋能农业绿色生产的各个环节。

将“无人化”作为种植管理的主攻方向,是智慧农业发展到新阶段的需要。太湖水稻示范园在无锡市率先推行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负责江南地区稻麦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新装备等试验示范推广,逐步积累了系统谋划“未来农业”的标准化路径,一张“绿色防控+数字栽培”的粮食生产网做到了全程可追溯、可查询。

代表江苏稻麦种植最前沿技术的“无人农场”1.0版本在这里已具雏形。只见田野间,农技人员用手机或电脑操作智能伸缩喷灌设施,空中各类新式无人植保机来回作业。系统性设施广泛使用,随着自动化灌溉系统的全覆盖,大田节水效率提高35%以上,缓释肥、生物肥等进一步普及,农药、化肥的整体使用量减少了25%~30%,农业面源污染大量减少的同时,稻麦、稻油轮作的间隔管控更为精准,也为蓄养休整土地赢得最佳调控周期。

美丽又智慧的稻田,催生了锡山严家桥丰产方+花海、锡山港南村南古庄“晒秋”基地等不少网红稻田画打卡地,结合周边的民宿群、艺术设计的稻米加工场和农事体验中心,锡山区正在打造一、二、三产融合示范的样板,谱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本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