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  正文

《三体》真的顶住了

《三体》真的顶住了
昨天晚上,有多少人跟我们一样追了《三体》?
不记得多久没有见过这样的国剧盛况,打开朋友圈,基本上满屏幕都是“三体三体三体”,各种剧照、截图、小作文都来了。
不过也很正常。
毕竟,这可是《三体》啊。
还记得之前看腾讯版《三体》的预告片,有个很好玩的画面,画面上的字幕在说“不要回答”,弹幕上也争先恐后地出现了“不要魔改!不要魔改!不要魔改!”
从“不要改编”到“不要魔改”,公众实在苦《三体》影视化改编久矣。
不过假如你是抱着“审判”的心态来看待这部剧,可能也会真香。
第一时间看完首播的四集后,我们最大的感受是——这部剧顶住了,鹅这一波也算是顶住了。
写到这里其实还是有点小激动的。都知道《三体》难拍,都怕《三体》拍砸,但总是要有人踏出第一步。
从2015年《三体》第一次宣布影视化至今,我们等了太久太久,才终于在荧幕上等来了《三体》。
虽然不能说尽善尽美,但绝对可以说,腾讯交出的这份答卷,是及格线以上的作品。你能够从中感受到主创对原著、对观众的尊重。
这群人也证明了,想拍《三体》最大的阻碍不是技术,而是“傲慢”,有了真心对待一个作品的诚意,结果会坏到哪儿去呢?
腾讯版《三体》有哪些做得好的地方?
首先肯定是没有魔改。
如果你对照原著和电视剧的内容,会发现腾讯版《三体》基本是老老实实地按照原著在拍。
和原著一样,故事开始于2007年的北京。
科学家杨冬自杀,留下“物理学不存在了”的遗言。
而后纳米科学家汪淼被军方邀请到了联合作战中心,由此引出了对一系列科学家离奇自杀事件的调查、名为“科学边界”的神秘组织,以及这背后更大的秘密。
剧情对于原著的还原度相当高,包括书中的台词都很原汁原味,有相当大一部分保留;而其中基于原著做出的改动,也主要以影视化和降低观影门槛为原则。
比如涉及到物理学知识、汪淼研究的纳米材料的部分,借由汪淼和史强的对手戏,都做了更清晰的阐释,以帮助观众理解。
个人尤其喜欢的一个小细节,是在丁仪解释了一大段用词相当晦涩的、关于“科学边界”的内容之后。
史强突然来了一句:
这句话是原著里没有的,但的确是读原著的时候,本人作为文科生内心所想的。
感谢我的嘴替大史!
诸如此类的细节,其实在剧中还有不少。恰到好处的插科打诨,中和了整体过分冷肃的气氛,但又不至于喧宾夺主。
记得之前也看过《三体》的幕后纪录片,导演杨磊提到自己是原著铁粉,很多演员和工作人员在片场都是处处原著不离手。
当然,在影视剧的改编里,尊重原著本来就是最基本的事,但至少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种影视创作者应该有的,专业和真诚的创作态度。
开篇所处的2007年,基本就是还原了奥运前夕的北京。居民楼、街道、电视里播放的新闻,都给人一种很清晰的时代感。
尽管处在虚构的时空里,所有的细节仍然给人一种力求逼真、贴近现实的生活质感。
比如史强用的老式诺基亚手机和贪吃蛇游戏。

打开电视机,正在播放的也是你非常熟悉的动画片。

诸如此类的巧思和”彩蛋“无处不在。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点,是埋在每集片头里的。

每集开头的引子不一样,就像是每集重点的一个小预告。比如第一集从宏观宇宙走进微观物质,这一集的剧情就是围绕着未知文明和基础物理展开。


(相关资料图)

第二集讲物理规律的混乱,开头就展现了不同状态下的水滴。

从片头切入到正片的方式很巧妙,水滴滴进丁仪的杯子,剧情开始。

第三集则是冷色调的幽灵倒计时,也预示了剧情的紧张感加强。

后来在网上一查,在众多列文虎克网友们的指点下,还发现了更多细节。

比如第三集汪淼濒临崩溃时,街边路牌上出现的”智子路“。

还有这个点,真的是细节了。虽然只是一晃而过的空镜头,也有认真在设计。

为了还原《三体》,剧组搭建了200多个的场景。不过在涉及到一些重要的科学场景的时候,场景实在太大、太复杂,很难用搭建的方式来还原。

其实他们可以选一种更简单的方法,糊弄一下搭个简单的景,或者直接用特效来做。

但最后还是选了最笨的办法,去求、去解释,去想方设法地打动科研机构,得到他们的支持。
最终我们在剧中看到的都是真实的科学场景。
前四集里涉及到七十年代的部分不多,不过短短的几个闪回镜头,也能感受到置景的用心。
落到每一个场景,每一个细节,都会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一切都能够很快地把你拉到那个特定的年代,回到那个特定的情境里。
这些看得见的地方用了心,看不见的地方,也能感受到主创的诚意。
如杨冬临死前留下遗言的树皮、作战会议上分发的打印纸等,其实都是很难被注意到的细节,但剧组也都落到了实处。
在影视剧里,其实环境本身就是人物的“对手演员”。人物与环境的互动,也在很大程度上承载了剧作本身的信息量。
环境制造了一种场。
有了真实的环境,才能看到真实的人物,才能让观众有代入感。
只有在真实的科学场地拍摄,你才能感受到故事中的科学性,理解到科学家身上那种专业、严谨的精神,从而也理解到,这是一群能够为了科学理想破灭而结束生命的人。
也是借由《三体》开篇所铺陈的这种写实质感,故事才得以弥漫着一种渗透性的压迫感:明明就是我们回忆中的那个北京,但似乎一切又都不同了。
战争的阴云在无形无声处蛰伏,人类命运的“偶然”将要结束了。倒计时开始了。
这就要回到《三体》本身了。
作为一部科幻作品,《三体》本就是与现实息息相关的。
原著中有一句台词,“任何超脱飞扬的思想都会砰然坠地的,现实的引力太沉重了。”
《三体》正是这两者的结合体。
你能从中读到巅峰的想象力、超脱飞扬的思想、关于宇宙的伟大构想;而与此同时,现实的引力无处不在。一切都来自于缜密的逻辑推演,合理的科学联想和架构,也依托于作者对社会的关照,对现实的深刻理解。
尤其是《三体1:地球往事》,在三部曲里,这一部被公认为最具有现实意义。
在这个故事里,历史的发展与三体文明的构建相互联结,互为镜像。它所讲述的三体的世界、三体的文明,也用另一种科幻的视角,让我们重新理解了当今的世界。
《三体》是一部照进现实的作品。
现实是它的根,所以它一定要有落地的、可信的感觉。
接下来谈谈选角,这也是大家都很关心的部分。
记得剧集播出前很多人的担忧是,这些演员都是荧幕上的熟面孔,似乎很难再有惊喜。
但看剧之后发现,这些演员们的专业表现,足以让观众忘记其既有形象,感受到他们和《三体》在气质上的贴合度。
张鲁一本身就是一个很有书卷气的演员,无论外形和气质都很符合性格内敛的物理学家汪淼。
他身上有一种疏离的气质,一种类似于存在主义的孤独感和无意义。
当他举着摄影机对准杨冬的时候,你一眼就能看出,他和镜头里的杨冬是同一类人,而他们也很有可能走向同一种命运。
、这里还有一个小细节,汪淼手中的相机的确是原著中的Leica M2,对焦方法也是对的
或许也正是这种微妙的、不可言说的气质,让张鲁一和其他演员的对手戏都显得颇有火花。
比如开篇的名场面,他和林永健所饰的常伟思将军之间关于“偶然”的这段台词。
多年前读原著的时候,就被这段台词给震到了,也一直很好奇如果要演的话,会是怎样的方式呢?
剧版的处理是很克制也很得体的。
场景本身有一种简洁而肃穆的科技感,两人站在空旷无人的走廊,始终只有一侧光线照着半边脸。镜头像流动的水,一点点对着人脸推进。
看似不动声色,但其实有种暗流涌动的、无声的紧张感,藏在演员平静的诠释之下。
直到最后,常将军的话戛然而止,镜头才突然变成了远景,同样也制造了一种休止符式的距离感。
于和伟演的史强味道非常正,出场第一场戏就存在感十足。
精明、豪爽,乍一看混不吝,其实有种粗中有细的分寸感。
在故事初期,假如说史强是隐而不发的“猎人”。汪淼就是被科学边界盯上的猎物。这两人身上埋着一种强烈的矛盾和共生关系。他们彼此需要,也注定会成为同伴。
汪淼需要史强身上的火种,那种很强烈的力量感和生命力。
这部剧也需要史强这样一个人,去消解那种过于形而上的哲学气息,让你时不时地还能跟着笑一笑,喘一口气。
叶文洁在前四集的戏份并不多,以陈瑾所饰的老年版为主。但在有限的篇幅里,那种矛盾感已经拉满了。
她是一个平凡亲切的邻家奶奶、一个优雅老去的知识分子,与此同时,又似乎是一个没有感情的观察和评判者。
但在谈及女儿的死时,那种不动声色的冷漠、麻木、悲恸和理性,种种阴郁而浓烈的情绪,都足以彰显出这个角色的复杂底色。
这也是陈瑾的厉害之处:明明看起来很不动声色,很平静,又好像每一个眼神都有戏,每一句台词都藏着时间的厚重和隐痛。
在部分闪回镜头里,王子文扮演的年轻时的叶文洁,下一秒就会切到年老的叶文洁。包括第一集这个同框的镜头,也非常抓人。
你会发现两位演员的确是有很多相似之处。
她们都是看起来很温柔、实则内在很有力量的那种演员,都有那种骨子里的狠劲。
虽然目前只播出了四集,但后续情节怎么拍,我的期待还挺多的。比如王子文所扮演的年轻版叶文洁,以及,可能也有很多人关心的,《三体》游戏的部分。
这无疑会是《三体1》在特效上最有挑战性的地方之一。
至少从目前释放的预告片来看,游戏的CG效果还是比较超出预期的。原著中的脱水人浸泡一幕,有种既宏大、又让人毛骨悚然的质感。
当然,虽然夸了不少,腾讯版《三体》肯定不是完美的。
但现阶段的我们,很难期待《三体》会有一部一百分的改编作品。
毕竟,中国的科幻影视剧,本来也还处于起步阶段。而放眼世界范围,科幻题材本就是一个最难攻克的类型。
改编一部科幻作品,问题总是多过答案:如何将逻辑缜密的科学构想,用影像来阐述;如何用有限的成本来拍摄无限的想象力;如何将无形的想象力具象为有形的视听;如何将创作者对未来的构想,投射到过去和现在……
而在此之外,《三体》还有更多的问题。和常规的科幻外星人元素不同,这是一种概念化的作品。它的科幻在更多层面上是一种“科学构想”和“科学理论”。
这就需要创作者在想象力上飞得更高,又要在现实里扎得更深。要将抽象的概念变得具象化,又不能丢失原作的格局和意境。
好消息是,国产科幻剧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正如很多人所说的那样,至少腾讯的这版《三体》,味道对了,质感也对了。找到了对的路子,继续走下去,就一定会有更大的空间,更多的可能性。
无论如何,能在2023年开始等来这样一部《三体》,我们还是幸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