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快讯 /  正文

改变中国历史的两次刺杀行动——导演张建春谈电影《喋血羊城》

改变中国历史的两次刺杀行动——导演张建春谈电影《喋血羊城》

6月16日上映的电影《喋血羊城》是一部值得带着孩子一起观看的电影,影片用小人物的视角来展开那一段悲壮但又逐渐被后人遗忘的历史。


(资料图片)

电影《喋血羊城》上映海报

为什么会选择辛亥革命前期这样一个,相对现代观众来说比较陌生的时间点?

因为《喋血羊城》发生的时间点虽然不是中国革命史上最重要的时刻,但意义重大。这个时间点上,孙中山已经影响到了一部分国人,让他们清醒过来,感到了中国必须革命的真理。但——这只是一小部分人,那个时期,是革命史上最黑暗的时期。所以在那个举世皆醉的整体氛围下,一个先清醒过来的人,会承受我们无法想象的痛苦,他的一举一动,在当时,都会被麻木的人民视为疯癫和叛逆,只有历史才能证明,这些革命先贤的伟大。

电影《喋血羊城》剧照

而喋血羊城这个时间点,正是革命的开始,一小部分先清醒的人,然后,引爆了华夏史上,最悲壮,也是最成功的革命,而生活在现代的我们,一直在享受这些位先烈给我们带来的革命成果,所以,我选择了辛亥革命前期这个点,来还原这场历史,来影视化这一幕壮举。

为什么会选择温生才来做为《喋血羊城》的核心人物?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和上一题的答案有互通。做为历史真实人物之一的温生才,就是那先清醒过来的一小部分人之一。他清醒了,但在举世麻木中,他的清醒势必要承受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他想要力挽狂澜,但个人的力量无法对抗整个满清黑幕。于是,他选择了敢为天下先的牺牲,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温生才用明杀的方式完成了一场刺杀清朝广州将军的行动。

电影《喋血羊城》剧照

很多人赞叹他的勇敢,惋惜他的牺牲,但从我的角度,我觉得我看到了温生才内心更深层的波动,他不可能不知道,他的刺杀是飞蛾扑火,甚至如他的对手张鸣岐说的那样:你杀了一个将军,朝廷还会再派一个将军,所以,你的行为,改变不了什么。但我在仰望这段历史时,我能感受到,其实,这就是温生才的最终决意,他用他的死,让他的敌人,和他想要保护的人民知道,他,走出了第一步,我改变不了什么,但我要让你们知道,我敢于改变,不成功,至少成仁。国人麻木,需要刺痛,而温生才,就是用自己的生命,去刺痛那一整个麻木时代的人,这就是,历史上的温生才和这部电影里的温生才。一直在阐述的,敢为天下先。

电影《喋血羊城》剧照

而在筹备这部电影时,我也一直在想,该用什么样的角度来融合并展现温生才的人格,是他明杀广州将军的勇敢,还是他先清醒后敢为天下先的悲壮。或者,是他割舍了儿女情长,舍小家而全大家的大义,然后我发现,把他的行为和个性融合起来,其实早有答案。答案就是:英雄。温生才,是英雄,也是本片讴歌的主题。革命英雄,一个先清醒过来的英雄,抛洒鲜血,去唤醒所有的人。

相比同类投资过亿大制作影片,有什么压力?

《喋血羊城》立项时,我们就给自己定下了拍摄理念,在大同中,寻找不同。革命题材的电影,已经被多位优秀的导演用各种方式呈现给观众。在黑暗中压抑,然后崛起、对抗。这样的情节,很容易套路化。尤其这样一个取材真实的故事,因为大家都知道结果,所以观众就像被剧透一样,会缺少一些悬念带来的观影感。所以拍摄和讲述这个故事时,我就要注意节奏的把控和注入能让观众共鸣的元素,让观众在已知的情节走向中,带动他们的情绪,让他们的观影感,主动融入,而这一点,就需要对人物的深层刻画,很难,但我很喜欢这样的挑战。因为,我所要展现的,是真实的历史,也是有血有肉的人物。

电影《喋血羊城》剧照

预算永远不够,这是每个导演都必须面对的一道命题,因为影视人都想展现更好更大的视觉效果,搭景要钱,特效要钱,明星要钱,所以在拍摄《喋血羊城》时,我采取了一种细腻化的方式来处理,不再是那种上帝视角,让观众高高在上的去看一场满屏爆炸的特效,而是在细节处发力,用多变的镜头努力给观众一种跟随感,虽然因为改编自历史而剧透,但这种跟随的镜头感,可以尽可能的给观众带来一些身临其境感,以此填补剧透的空白。

电影《喋血羊城》剧照

当然,如何品味,或者说,我的拍摄方式,是否会获得认可,还需要广大观众在观影后,给予的口碑来品评,在这里,我只能很负责的说,所有意见和吐槽,我一定诚心接受,并在之后的作品中,做出更能被认可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