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力压高圆圆宋慧乔的虎扑女神,如今排名垫底,贾静雯该路向何方 环球热资讯
文/紫依
看完《乘风2023》中贾静雯的表现,我有点为这位童颜女神感到惋惜。
1974年出生,出道33年的她,今年已经49岁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可她一站在那儿,颜值依旧很能打。
要知道贾静雯(Alyssa Chia),可是在第一届虎扑体育步行街版块的女神评比中,经过多轮投票,最终以最高票数,力压高圆圆、林志玲、宋慧乔、朱茵等国民女神,脱颖而出,成为“虎扑女神”的人呢。
哪怕多年过去,她再次以一袭修身的裙子,款款向我们走来,唱一首抒情的歌曲,我们依旧会感叹,美女真的不会老。
众所周知,浪姐是以唱跳为主的综艺节目,各位30+的女性朋友们,在这个舞台上一轮轮展现PK,最终通过投票,决出成团的选手。
姐姐们都是娱乐圈里打拼多年的人,成不成团其实都无所谓,但是留在节目里越久,就代表曝光率越高,通过各轮比拼和组合,就能够给观众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或者是才艺展示,或者是CP效应,又或者是每次组队时的各种话题度,甚至于女明星们还可以自cue以往的作品,人和事等等。
只有成功留到最后,才能把综艺节目的效用最大化。
当然,前提条件是,你的表现够好。
在节目开始前,贾静雯在采访时说,自己不会唱歌,唱歌像鸭子叫,五音不全,让大家对自己的初舞台不要抱有太高期待。
结果初舞台一出场,贾静雯的歌唱得还不错诶,甚至有点专业歌手的水准呢,于是乎,不少人纷纷吐槽说,这该不会是修音的吧。
不管怎么样,影视演员多年后,站在舞台上与专业的唱跳歌手比唱歌,比舞蹈,都是有点吃亏的。
还好,她的颜值能打,大家的情怀滤镜仍在。
只不过,一公后,排名榜上,贾静雯的成绩,就属实有点差强人意了。
她以322分的成绩,位列第18名。
这半上不下的成绩,多少让人有点大跌眼镜了,也许,随着时间推移,她会带给我们更多的可能性吧。
毕竟,她可是凭借《我们与恶的距离》成功转型的女演员呢!
此前观众们对于贾静雯的印象,莫过于苏有朋版《倚天屠龙记》中的赵敏。
赵敏敢爱敢恨、果敢坚决的性格,被贾静雯诠释得入木三分。
那一年,贾静雯才29岁。而台湾剧《我们与恶的距离》上映时,贾静雯已经45岁了,浪姐中的她,49岁了。
这次节目中,无论是候场,还是初舞台,她手里都戴着一朵花。
只有熟知《倚天屠龙记》的粉丝才会知道,那是赵敏在剧中的经典造型。
时间飞逝,贾静雯早已大踏步向前,以全新的形象,给我们带来一部,直击人心的《我们与恶的距离》
(1)哪有什么“突然复出”的演技飞跃,不过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罢了
《我们与恶的距离》是2019年上线的一部剧,开分9.4,之后一路升到逆天的9.5分,高分有时候并不一定有什么,但这部剧的评论数据,足以证明,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16万人想看,15万人看过,最终42.6万人评出的9.5分,96.1%以上的四星好评,属于典型的高口碑,高收视的好剧。
它甚至被誉为2019年最好的华语片。
是什么让一个还没有引进内地的电视剧,获得如此高的关注度呢?
除了剧本好之外,演员的演技也加成不少。
贾静雯在这部戏里的演技和气质,与以往大有不同。
如果说,赵敏主要靠的是她的年轻和活力,那么宋乔安,则是贾静雯经过时间的沉淀,命运的洗礼,结合那段失败的豪门婚姻,还有三个孩子的带娃经历,演绎出来的。
当她平静地说出那句“敢不敢踏进现实的世界”时,瞬间就击中了屏幕前的观众们。
身为电视台新闻副总编的宋乔安,她最疼爱的儿子,在电影院里被一位极端少年开枪击中,不幸身亡。
这样的丧子之痛,使得她性格大变。
她以为,疯狂的工作可以让她阵痛,忘掉儿子已经不在的事实,可她却用狂躁的工作方式武装自己,让周围的同事们渐渐招架不住了。
看到宋乔安,不少人会想起,单位里那位被偷偷标签为“更年期女领导”的上级,这样的人,多半是婚姻不幸的工作狂,她们脾气暴躁,动不动骂人,没事要求加班,所有的下属不堪其扰。
可是随着剧情的展开,贾静雯把宋乔安在婚姻家庭中那种内心的脆弱和悲痛,不知不觉间,一点点地流露出来。
当眼泪从眼眶,慢慢地滑落到发梢上,贾静雯就像为泪珠装上了齿轮一般,明明很哀伤,却有种说不出的美感。
那段失去儿子的记忆,总在夜深人静之时,折磨着宋乔安,让她无力回忆,难以入眠。
于是,她只能每天靠着酒精,麻痹自己才能入睡,但失去灵魂的妈妈,就连活泼可爱的女儿都嫌弃她,只觉得“浑身都是酒味”,彼此疏远。
作为一个母亲,对女儿的爱和对儿子的痛不断地交织在一起,她明白不该为了死去的人过度悲伤,珍惜眼前的女儿,可她还是做不到。
两种矛盾的情感彼此激荡,让所有母亲看着泪目。
失去至亲,不小心成为工作狂的痛苦,贾静雯深有体会。
贾静雯小时候,就因为父亲生意失败,公司破产而被迫辍学,可父亲偏偏还被查出癌症,每天只能靠药物止痛,苟延残喘。
在有一次采访中,她表示,在某天剧组工作时,她突然接到急电回医院,在父亲的请求下,她动手拔下了呼吸管结束了他的生命,一直到心电监护器里,发出刺耳且持续的“嘀嘀”声。
在接连的打击下,她成了圈内有名的“拼命三郎”,两年内接下16部戏。
拍戏,不但是赚钱的手段,还是她麻痹自己的工具。
在某本书里她写道,“人生真的苦短,若不苦也不叫人生。”
贾静雯饰演的宋乔安,不是一个完美的角色,但这并不妨碍,大家觉得也真实。
作为母亲,她连续三年忘记女儿的生日,一心沉醉工作;
作为上司,她独断专行,待人严苛,像个定时炸弹一样危险;
作为妻子,她的婚姻也很成问题,总能成功地把天聊死,动不动地冷嘲热讽;
这样的人,是鲜活的,角色不完美,才更能让人体会,失去至亲的那种痛苦,理解她后面的选择。
(2)优秀的人物群像,让你不同角度,思考一个社会性事件
故事围绕一场无差别杀人事件而展开。
两年前,一位名为李晓明的男人,携带自制枪支,在影院中向无辜观众随机扫射,造成9死21伤。
所谓的“无差别杀人案”指的是,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没有仇怨,随机选择作案目标、在作案现场见谁杀谁的案件,这是一种毫无人性的行为,它留给无数个家庭永远无法磨灭的伤害和阴影。
但是,这部剧并没有围绕案发事件的事发过程展开,而是以案发后几个家庭间,不同立场、不同参与者的角度铺展开……
比如,因孩子罹难,濒临破碎的受害者家庭。
因儿子杀人,于是避逃人群的犯人家庭。
帮死刑犯辩护,而受尽谴责的法律援助律师。
弟弟患病,带给姐姐人生课题的家庭。
简直是各有特色,让人深思。
这是一个众生皆有病的时代,剧里面的罪犯都或多或少的有精神疾病,他们因此犯了难以挽回的错误。
应思聪因为女友的离世和事业上的瓶颈,患了人格分裂,他哭着说为什么是我?
可能是因为,你比较勇敢。
林一骏医师一直都不想要孩子,因为不想让他来到这个残酷的世界,不能保证他健康快乐的成长,不想自己的孩子出生在一个,众生皆有病的时代。
或许这也是现在年轻人不想生育的原因:这个社会如此糟糕,我怎么忍心让我的孩子来世间,体验一遍“人间不值得”。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可能是完全幸福的,这是一个众生皆有病的时代,而对于精神病来说,他们最大的痛苦来自于社会的不理解。
就算他们可以从精神病院和监狱里走出来,这个社会依然对他们存在着异样的眼光,依然不会理解和谅解他们,每个人身上都被贴上了标签。
精神病人被边缘化,绝大多数人关注的不是“精神病”,而是“病人”,他们也只是想像高血压和感冒的患者一样,被人温柔地照顾和关心。
此外,新闻舆论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民众的思想,大家会从新闻里面了解精神疾病,如果新闻的内容不够客观公正,病友回到社会就会有困难。
当你对重新回到这个社会的精神病患者,带着异样的目光,并且排斥着他们;
当你给自己贴上正常的标签,却为精神病人贴上“有危险的人物”的标签的时候,你觉得自己离恶的距离,又有多远?
尽管这个世界还是有很多的灰暗面,但是世界还是会变得越来越美好,时间会洗涤偏见……
众生皆有病,但希望在云的后面
(3)永远不要挑战人性,我们与恶的距离,有多远
你以为,这是一部灾难片吗?
当然不是。
你以为,这是一部悬疑剧吗?
当然也不是。
它其实是一部伦理剧。
王晓明一家因为儿子的杀人案,无法再抬头做人。
王晓文的老师说,“不要挑战人性”,不要妄想这个世界会突然理解了,被害人家庭所遭遇的社会伤害,比起他们一家人,还有十几个受害人家庭的伤痛无法得到慰藉,被害人和社会群众的怨恨,无法得到平息,自然会转移到嫌疑人的亲属身上。
在王晓明一案中,媒体的舆论导向都旨在攻击其家人,让他们替他赎罪,向受害人家属道歉,一边倒的舆论,让嫌疑人家属一度无法正常生活。
王晓文嘶吼着对宋乔安说:“观众只有七岁智商,你们可以随便给别人贴标签,你们也在无形中杀了人!我哥哥是杀了很多人,但是我跟我家里人就没有活下去的权力么?”
王晓明的母亲说:全天下没有一个爸爸妈妈,会花二十年的时间去养一个杀人犯。
王晓明的父母也失去了儿子,也为自己的教育出一个杀人犯而深深自责,可是他们知道自己没有资格疗伤,没有资格去获得大家的原谅和理解,因为他们自己知道不可以挑战人性。
人性就是这样,会有恻隐之心,但是都是对弱者实施同理心,因为弱者需要安慰,需要保护,需要关怀。
还有律师王赦在剧中一直在为嫌疑人李晓明辩护,难道他不知道,残忍杀害九个人的李晓明,有多可恨么!
许多人对律师的行为感到厌恶,他们不理解,这个世界上怎么会有人为这种社会败类辩护。
原来,他两年多的努力,不是为了让李晓明摆脱死刑,摆脱罪恶感,而是希望从他的身上试着找出答案,试着去预防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虽然最终,李晓明在民恨和舆论压力中,越过了前面五十几个人,被提前执行死刑,法院的目的达到了,给群众了一个“合法公正”的交代。
这件事,究竟是大快人心,还是民意至上?
美眉(王赦律师的老婆)出生于一个很幸福的家庭,不缺爱不缺物质,所以她从不理解那些人为什么要做那些事,这也代表了这个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不理解。
他们不理解那些遭遇不幸人生经历的人,为什么会做出伤害社会的事,这些不理解会转变成恐惧、愤怒从而去抨击,给“坏人”贴标签。
他们犯下了难以原谅的罪,的确是罪人,可是他们却不一定是坏人。
可是人性怎会轻易地谅解你的过错,这个社会节奏太快了,快到凡事只看结果不看源头,人性只会从一句,从结果上得来的判断,而认为他是什么样的人,而无心去关心了解他不幸的人生。
大多数人在经历磨难之后,并不会像心灵鸡汤所鼓吹的那样,更加坚强,更加勇敢,人性只会在磨难中走向相反的方向。
正如毛姆所说“苦难在大多数情况下,只会让人变得心胸狭窄,苦大仇深。”
人性是极其复杂的,没有纯粹的“好”,也没有纯粹的“坏”,每个人心中都并存着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取决于周围的环境、制度和人,激活了你的哪一面。
人性无所谓善与不善,大家都是在做自己觉得对的事情。
每个人都是利己主义,只是程度不一样罢了。
可是有些东西,真的不是看不见,就代表不存在 。
你是否又距离恶进了一步呢?
我们与恶的距离有多远呢?
是遥不可及,还是仅有一步之差。
你是否想过,自己在网络上发表的攻击性言论,或许会毁了一个人的人生?
是否想过,自己的贴标签行为,会让一个群体永远无法走出困境?
是否想过,自己盲目跟从舆论导向,而失去探究真相的动力?
结语
电视剧结局是完美的,不同身份的人开始理解彼此,原谅跟惩罚之间很难做选择,但有时候原谅别人,也是对自己的救赎。
想一想,我们与恶的距离,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