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累计5000万,不是郭富城扛不动票房,而是香港电影还没走出来
不知从何时开始,提起香港电影,我脑海中总会浮现那几个熟悉的片名——
《xx战》、《XX狂》、《xx风暴》、《xx帝国》.....
主演也都是那几位熟悉演员的大头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以古天乐为首,张家辉、吴镇宇、任达华、林家栋、张智霖为辅,刘德华、刘青云、甄子丹偶尔冒个泡。
而剧情也脱离不了三板斧:
警匪、卧底、哒哒哒。
到了今年,终于有了新面孔,且一次来俩,更是2x2的四重享受。
梁朝伟+郭富城。
然而,却也脱离不了港片的命运,随着电影一部一部上映,差评也一浪一浪袭来。
年初时,梁朝伟的《无名》震撼上映。
暌违5年重回大银幕,可刚刚问世就遭遇口碑危机,评价两极分化,又因某鲜肉自带的舆论,戏里戏外都一箩筐麻烦事。
紧接着,梁朝伟搭档郭富城的《风再起时》上映。
双王争霸,这也是郭富城在《秘密访客》后阔别两年的作品。
可电影仍然是聚焦四大探长时期的老调重弹,再加上翁子光剑走偏锋的文艺化处理,电影口碑票房双双扑街。
作为一部梁朝伟+郭富城的电影,最后竟只拿下4800万票房惨淡收场。
梁朝伟退场后,郭富城又拿过接力棒。
3月3号,由郭富城主演的犯罪悬疑片《断网》上映。
为了这部电影,整个剧组倾尽全力,不仅辗转全国路演开办路演,作为一部纯种香港电影,《断网》对内地市场寄予厚望,公映时间甚至比香港本土还要提前六天。
但内地观众显然没有买账。
《断网》首映日只拿下1216万票房,第三天就被同样是香港电影的《毒舌律师》反超,而后者当时已经上映了10天之久。
以后的成绩是一天不如一天,截止到发稿前,《断网》上映已经5天,累计票房终于突破5000大关,但预测票房仅有7547万。
据港媒报道,《断网》总投资高达2.5亿,虽然有王婆卖瓜的嫌疑,但三大影帝的片酬再加上电影中大量的特效设计,最起码也有一半,也就是1.25亿。
就算拿1.25亿来结算,《断网》预测内地总票房7500万,票房分成36%,也就是2700万。
这点钱连零头都不够,香港市场就更无须多提了。
所以,即使《断网》最终成绩还未揭晓,但关于“《断网》赔惨了”的论调早就浮出水面了。
要知道的是,比起此前倒背如流的香港警匪片,《断网》算是创新性的把焦点放到了“信息战”上,跳脱出了警匪套路的桎梏,应该有卖点的。
但为何还是走了院线三日游的老路呢?
闲言少叙,直接聊聊这部《断网》。
披着科幻皮的港式三板斧
卓家俊(郭富城饰)是一名网络安全专家操作员,就职于“天极”安保公司。
这天,香港的万生银行被黑客攻击,所有设备均死机,连ATM机都成了一串乱码,整个银行系统完全瘫痪。
万生银行马上联系了天极公司,并放出权限,修补漏洞。
拿到权限后,天极全体员工火速处理。
然而就在他们乱成一团时,窝在办公室的范德福经理“黄德斌饰”却瞒天过海,勾结黑客闯入银行系统,足足洗了15亿港币。
原来,天极看似是网络安全公司,实则是为某大佬洗钱的工具。
经理监守自盗,左手派人攻击银行,右手骗来权限后就马上洗钱,等系统修好便事了拂衣去,打得一手左右互搏之术。
然而,交易中范德福贪念作祟,私下又洗了5亿。
这5亿不在计划之内,大老板很生气,让公司的行政总裁“陈明志”(林家栋)设计害死,并马上瞅准了下一个替罪羊,
卓家俊。
卓家俊女儿患病,家中负债累累,因为想把她送到贵族学校,不得已下接受了公司的80万善款。
吃下糖衣炮弹后卓家俊才发现总裁陈明志在洗钱,后又为洗脱嫌疑,主动帮助警察对付陈明志。
而陈明志暗地里抓住了卓家俊的女儿要挟,双方大战一触即发.....
从以上的剧情大纲来看,如果把“网络安全”、“银行权限”、“黑客洗钱”这些关键词剃除外——
这依然还是个套路十足的量产警匪片。
公司领导偷偷洗钱,普通职员为了女儿跳入陷阱,后良心发现与反派决裂,而警方在两人之间不断激化矛盾。
最后反派绑架女儿,所有人跑到港口大决战,噼里啪啦一顿放烟花结束。
这剧情,我都快会背了。
看似是网络世界的新题材,实则仍然是港片那三板斧,依然没有跳脱出模板化的情节设计。
每个人物、每个情节、每个反转都让人似曾相识,甚至到最后当反派无计可施时,我脑海里立刻蹦出一句话:
“主角的女儿该被绑架了。”
然后,林家栋就跟被我指使一样,听命去绑架郭富城的女儿了。
这可太没意思了。
而除了这些乏善可陈的情节之外,《断网》的整体逻辑更是漏洞百出,光是每个人物的动机都让人无法理解。
比如主角卓家俊。
明明设定是个洗心革面的好人,接受公司馈赠后,他发现上司洗钱,马上倒戈相向,这我很理解。
但警察找到你时,你就把所有已知的全告诉警察,自己洗脱了嫌疑不就完事儿了吗?
干嘛非要当内应,主动选择打倒反派呢,难道只是为了让剧情更好看吗?
还有,当卓家俊的女儿被绑架后,他假意帮助反派,实则潜入系统查出了女儿的位置,把位置发给了妻子。
此时,卓家俊已经找到了女儿,妻子只身一人去救显然也有危险,他难道不是应该马上溜走去找女儿吗?
为什么愣是要在公司里一直坚持到底,帮警察找到反派的犯罪证据呢?
难道只是为了让剧情更好看吗?
再有任达华饰演的警察。
这真的是我近几年来见过最没用,最工具化的警察角色!
开场银行就被攻击5分钟,然后经理范德福命丧火海,紧接着卓家俊亲自报警反派洗钱,又下木马又破解系统,最后搞的全香港都断网。
这群警察,竟然只在办公室里喝咖啡??!!
要么就是查死者的账户,要么就是查死者的亲属,刚查完死者就领盒饭,紧接着查下一个人。
查来查去,什么事儿都没干。
整部电影前2/3,他们竟然只是坐在办公室,面对摄像机噼里啪啦不知道按什么,一点剧情推进都没有。
一会儿说卓家俊罪不可赦,要通报全港抓捕他,一会儿又私下求助,家俊哥哥没你我不行。
完全没有任何逻辑可言!
什么技术都不懂,什么系统都进不去,连放个定位都要卓家俊帮忙,最后干脆举着电话等卓家俊指示。
大哥,香港的网警就这么闲吗?
怪不得全都是荷官在线发牌。
《断网》豆瓣5.2分
《断网》只有5.2分,这还是刚上映5天的成绩,不出意外的话,未来跌入4分的几率非常大。
当然,之所以让人摸不清头脑,很可能因为这两年的搁置有关。
《断网》原名叫《断网24小时》,早在2020年6月份开机,四个月后杀青,2021年拿到龙标,如今搁置了3年才上映。
很显然,这部电影已经经历了大量改动,甚至已经到了逻辑不能自洽的程度。
主角卓家俊,他肯定有一些更严重的原因,导致他不得不被警方利用,不惜和整个公司作对也要帮警方拿到反派的犯罪证据。
毕竟卓家俊从人物塑造上来说,已经铺垫了一层罪犯经历,对于讲究效率的香港编剧而言,这必然会被无限放大,从而实现角色的沉沦与救赎,也能与结尾“暗网”部分呼应。
当然,并不是说《断网》一无是处,在做好一部“普通港片”的心理准备后,观看过程还是可以接受的。
另外,电影用大量特效具象化表现了黑客入侵的场景,将每个系统,每个操作,甚至每串数据都进行了拟人化。
让不懂电脑的人也能完全理解,也算是华语电影上的创新。
不过话又说回来,虽然这算是华语电影的创新,但把“信息战具象化”的操作,在整个电影圈已经不算罕见了。
2014年的德国电影《我是谁:没有绝对安全的系统》早就有相关展示,《头号玩家》干脆提前把“元宇宙”的概念拍了出来。
如今再拿这个当卖点,未免也太小儿科了。
不是郭富城带不动票房,而是香港电影还没走出来
郭富城拍这部电影时55岁,作为半百老人,在贡献了绝对在线的演技之余,郭富城也挑战了大量动作戏。
除了常规的追车、枪战戏之外,郭富城还有一场动作戏集中在广场某艺术建筑上。
该建筑由钢管组成,郭富城翻上爬下,在两个人夹击下闪转腾挪,不仅发生直接肢体冲突,还要从高处坠下,再加上易碎的玻璃,十分危险。
拍完这场戏,郭富城说,自己上车都需要手抬着大腿。
而郭富城此前的《秘密访客》、《西游系列》均有不俗票房,更别提《寒战》和《无双》在内地打破多项纪录。
郭富城尽力了。
不是郭富城带不动票房,而是香港电影还没走出来。
这几年,韩国电影发生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大批顶级明星不愿意在本国拍摄作品,更倾向于去海外发展。
以网飞为例,比起在本国拍摄大电影,他们更喜欢去网飞参演网剧。
大批资源被抽走,这就导致本土电影举步维艰。
曾拍出《国际市场》的导演尹济均表示,韩国电影已经走到了一个绝路,电影公司投资方只会拿20%-30%的投资,剩下由众筹组成。
又没人又没钱,这导致电影立项缓慢,工业体系一夜崩塌。
去年,整个韩国电影市场,盈利的只有8部电影。
《韩影灭亡危机》——媒体如是写道。
韩国电影走到这一步,就是因为“迎合型输出”导致。
这几年韩影看似高速发展,《鱿鱼游戏》、《寄生虫》等作品全面开花,彻底打开全国市场,然而背后却是满目疮痍。
因为过度迎合西方人口味,韩国电影现在几乎都是“魔女”、“虐杀”、“枪战”等无营养血浆片,而此前只有东方人才懂的伦理、复仇、时代创伤等关键词荡然无存。
韩国电影,看似走向了全世界,实则被西方的虚假繁荣彻底绑架,审美被完全锁止。
一颗烂馒头,就把韩国电影几十年的基业彻底击垮了。
而同样的“迎合型输出”也在香港上。
2000年后,香港电影依托内地市场,经过几轮实验后,慢慢摸索出几个关键词:
警匪、卧底、兄弟、枪战、大爆炸....
成龙曾说:香港电影人急功近利,什么火了就一窝蜂拍什么。而这一点也直观体现在目前的香港电影中。
翻开近年的香港电影,除了卧底就是间谍,除了警匪就是兄弟,几乎每部电影都要兄弟决裂,几乎每部电影都要去泰国买粉....
如出一辙的剧情,再配上几位常驻演员,很多时候看完后都会产生记忆紊乱——
我看过吗?我看过吧?诶,这剧情怎么这么熟悉。
现在香港电影给我的印象,就像把所有素材与演员都扔一个箱子里,抓到多少算多少,再根据关键词和演员排列组合,几个月拍摄完毕。
取名XX战、XX帝国、XX行者、XX风暴.....
我当然怀念《无间道》的迷失挣扎,怀念《寒战》的尔虞我诈,怀念《无双》的惊天反转。
但我更怀念的,是那个“尽皆过火,尽是癫狂”的年代。
几分钟一个剧本狂卖几千万,一部电影开启一个时代,这背后不只是市场的富饶,更有创作人澎湃勃发的原创力。
而我们真正喜欢的,也是这种无论多艰难的环境,他们总能拍出新的花样。
但现在,已经找不到了。
好在,最近黄子华的《饭戏攻心》破天荒用情景喜剧打开市场,《毒舌律师》又破1亿票房。
香港电影啊,快回来吧!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