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播资讯】女神开年限制级,好下饭

【播资讯】女神开年限制级,好下饭

你有下馆子的习惯吗?

拿我来说,打工人的一日三餐,无非是快餐外卖,简单应付。

逢年过节,总习惯呼朋引伴,找家体面点的餐厅,吃顿好的。


(相关资料图)

人生大事,吃喝二字,生活苦忧参半,快乐只有干饭。

可惜,最近一部新片,让我对下馆子失了兴趣。

“伏地魔”拉尔夫·费因斯+“后翼弃兵”安雅·泰勒-乔伊+“野兽”尼古拉斯·霍尔特主演。

烂番茄新鲜度89%,2022好莱坞年度惊悚黑马。

今天聊聊这部养眼又养胃的“五腥级死亡盛宴”。

友情提示:千万不要在吃饭时看这部电影。

别人家吃饭要钱,这片子吃饭要命——

「菜单」

Menu

2022.11.18

富人的晚宴

玛格特(安雅·泰勒-乔伊),烟不离手,粗不离口的率真女孩。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她跟“有钱”二字,八竿子打不着关系。

偏偏,她新交的男朋友泰勒(尼古拉斯·霍尔特)是个不差钱的吃货。

这天,他邀请玛格特,到一家偏远小岛上的私人餐厅约会。

这是一家享誉全球,以高大上的“逼格”著称的餐厅。

每晚,他们只会邀请12位社会名流登岛用餐,每人收1250美元。

不难怪玛格特吐槽:

这吃的是饭吗?吃的是劳力士吧!

登上小岛,玛格特才发现果然贫穷限制了想象力:

与世隔绝的岛屿,兀自矗着装修现代的奢华餐厅。

军事化管理的服务生,各个拿腔拿调,咄咄逼人。

爹味的用餐仪式感,把在座食客安排得明明白白:

端上什么吃什么,不准挑食,不准浪费,不准拍照……

餐前甜点过后,(拉尔夫·费因斯)闪亮登场。

备受推崇的他,一上来就是手把手教有钱人吃饭——

“不要只是吃,要品尝,要欣赏,要享受。”

“不要只顾着吃,我们提供的昂贵菜品可不止是为了吃。”

有钱人的世界,小刀拉屁股,开了眼了。

紧接着,第二道菜端上了餐桌。

主厨介绍,这道菜本该是面包盘,但面包是穷人食物,而各位都是富人。

所以这道菜叫作“无面包面包盘”,没有面包,只有蘸料。

食客哗然。

有人感慨这是行为艺术,有人从中解读阶级历史……

而玛格特一脸懵逼:搁这儿玩文字游戏是吧,哪有餐厅不提供食物啊?

接下来,第三道菜记忆”

主厨介绍,这道菜是有意要唤起食客的一段记忆。

食客领到卷饼,上面印着羞耻的隐私、黑历史和足以定罪的证据。

他们开始骚动,把这当作恶趣味玩笑咒骂,或是瑟瑟发抖讨说法。

随着夜幕降临,气氛越发诡异,恐惧也随之升级。

第四道菜“困境”也做好了准备。

主厨邀请副主厨站到食客面前,数落他毫无天赋,无法摆脱局限……

说到动情……

突然,副主厨掏出手枪,饮弹自尽。

这下,食客惊慌四散,却发现大门紧锁,无路可逃。

主厨依旧从容不迫,安排服务生把他们“请”回位子:

晚宴刚刚开始,大家不要着急。

这都是菜单的一部分,今晚我们都得死……

主厨的复仇

坦率地讲,很难简单概括《菜单》的类型。

首先,这是一部挑逗味蕾,刺激感官的美食片。

编剧威尔·崔西在挪威度蜜月时,曾光顾海岛餐厅Cornelius Sjømatrestaurant

他们被困在岛上,直到用餐结束才返回大陆的经历,启发创作了这部电影。

为了拍摄电影中“史上最豪华的菜单”

导演邀请美国唯一的米其林三星主厨多米尼克·克伦,开发创意菜品。

独具匠心的菜单设计,超高颜值的摆盘装饰,隔着屏幕也能流哈喇子。

其次,你也可以把它动作一部节奏紧凑,反转不断的惊悚片。

暗藏杀机的晚宴,既是“伏地魔”的鸿门宴,也是有钱人的谢罪宴。

和《电锯惊魂》类似,演绎为审判“欲望与绝望,虚荣与恶习”的修罗场。

餐厅的员工,同样危险骇人。

被主厨“PUA洗脑”的他们,从帮厨变成帮凶,沦为杀人不眨眼的行尸走肉。

二话不说就可以举枪自杀,是面不改色心不跳把客人的手指剁下。

邪教气场拉满,让人不寒而栗。

电影的核心类型,主要还是抨击丑恶,藿香正气的讽刺片。

导演马克·米罗,代表作HBO口碑神剧《继承之战》

向来热衷调侃资本主义的阶级矛盾,讽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有钱人渣。

马克·米罗(右)

※前方重剧透预警※

主厨设下杀人晚宴,对每一个食客冷血无情,杀伐果断。

冤有头,债有主,有钱食客全都并不无辜:

富商常客。

多数人来这家餐厅一次就是莫大荣幸,他光顾过11次,却根本记不得吃过什么。

主厨精心打造美食,他却只享受高人一等的虚荣。

有钱人的傲慢和虚伪,使他成为主厨复仇的对象。

美食博主。

她在业界呼风唤雨,美言几句就能盘活小店,几句吐槽就能害人丢掉饭碗。

可她却依旧斤斤计较,把毒舌当作犀利,将刻薄视作能力。

美食家的苛刻和势利,使她成为主厨复仇的对象。

资本新贵。

他们作为天使投资人,看中主厨潜力,出钱投资这家餐厅。

餐厅成功后却只想着收割韭菜,甚至换掉主厨也毫不在乎。

资本家的控制和盘剥,使他们成为主厨复仇的对象。

过气明星。

以史蒂文·西格尔为原型设计的他,辉煌过,低谷过,拍过不少烂片。

一部烂片对演员可能只是恰饭摆烂,对于观众则是浪费了宝贵时间。

“快餐文化”的挥霍无度,使他成为主厨复仇的对象。

资深吃货。

他是主厨的“舔狗”,痴迷分析食谱,热衷讨好主厨,烹饪理论,头头是道。

可是却根本不在乎餐厅礼仪,从未下过厨房,甚至不会品尝美食。

脑残粉叶公好龙的追捧,使他成为主厨复仇的对象。

以及,主厨自己。

曾几何时,他还是个怀着一腔热血,只想喂饱食客的厨师。

当他天赋显现,美食家、投资人……轮番碾压过来。

为了讨好有钱人,他不仅要做饭,还要绞尽脑汁为食物赋予意义、哲学和艺术。

久而久之,他的美食沦为有钱人的消遣,他再也找不回做饭的快乐。

于是,主厨与终将成为他的帮厨,决定向富人复仇。

这,几乎刻意看作是资本主义的社会寓言——

服务业做到极限,依旧逃不过被消费者的索取。

穷人的理想主义,迟早被富人的消费主义糟蹋。

穷人复仇的唯一手段,只能携手共焚,同归于尽。

汉堡的初心

坦率地讲,《菜单》并不完美。

它本可以拍成一部像《准备好了没》,快意恩仇,血浆乱飙的复仇爽片。

《准备好了没》(左)《菜单》 (右)

却拍成了一部类似《悲情三角》,惊悚搭台,喜剧唱戏的讽刺寓言

密集的台词和浮夸的表演导致表达过于肤浅,讽刺流于表面。

华而不实的高逼格,如同电影本身讽刺的对象。

两个小时看到底,小丑竟是我自己。

当然,即使剧情浅薄粗暴,相信大多观众很难对它抱有恶意。

毕竟,苦大仇深的阶级矛盾之余,它也用女主角玛格特的遭遇,提供了一种“答案”:

玛格特本不在受邀名单,被新男友临时邀请,才误打误撞加入晚宴。

主厨一度无法分辨,她究竟是同流合污的富人还是同样可怜的穷人。

生死攸关。

玛格特选择自己的立场:一个只想吃饱肚子的顾客。

她像一个普通食客,对主厨表达不满,开启疯狂嘲讽模式:

“吃完我还是很饿,只想来个芝士汉堡。”

她把这当作普通餐厅,点单,付钱,享用,打包,离开……

主厨深受触动,欣然放行。

芝士汉堡,代表厨师的初心。

片中剪报暗示,主厨最初是汉堡店最佳员工,当时他在镜头前笑得很开心。

如今玛格特再次提出曾经的要求,享用他的食物,而不是当作艺术品消费。

这唤醒了他作为厨师的初心,以厨师的标准服务顾客。

芝士汉堡,更代表食物的初心。

在西方,高热量、价格低、操作简便的芝士汉堡,常被视为“穷人食物”

就像国内的兰州沙县,仅以食物价格,就能区分穷人和富人。

可它们的食用价值,却和所谓的“富人食物”,并无两样。

毕竟,盲目虚荣的消费主义,让人只记得被赋予的意义,而常常忘掉它实际的用途。

食物如此,时尚如此,甚至有时候电影也是如此。

鲍德里亚说:如今人们消费的不仅是“物”,更是它背后隐藏的意义,及其所代表的的符号。

《菜单》作为一部电影,恐怕无力改变社会价值。

最起码它能够提醒观众认清荒谬,不必深陷其中。

但愿我们也可以和玛格特一样,可以大大方方向“主厨”提出:

“我只需要吃饱,谢谢!”

奥斯卡颁奖结束,李安在路边握着小金人吃汉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