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王晶:跪着挣钱,站着爱国,我就是我,不一样的“大佬王”

(1)

知乎上有个问题:如何评价电影人王晶?

王晶

回答这个问题的有北师大文艺学博士、娱乐大V、资深影迷,当然,还有很多普通的吃瓜群众。

王晶自己也屁颠屁颠的跑到这个问题下面亲自回答,答案不长,主要说了三点:

一、导演和运动员一样,都有状态的高低,状态好配上好搭档,戏就好;状态不好或很多方面不合适,戏就没那么好。

二、电影是个很痛苦的行业。

三、票房意味着一切,因为没有票房就没人(投钱)给你拍下一部。

这条答案下面,有238条评论,并有1111人表示赞同。

这个答案,就像王晶和他的电影一样,俗,但真实。

在很多人眼里,王晶是港片“屎尿屁”流的集大成者,拍了无数烂片,称之为“烂片王”(恰好本人也姓王)也毫不为过。

同时,王晶也是无数港片拥趸无法回避的名字,从《精装追女仔》到《最佳损友》,从《赌城大亨》到《鹿鼎记》,从《整蛊专家》到《与龙共舞》,从《城市猎人》到《超级学校霸王》,从《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到《新少林五祖》,从《九品芝麻官》到《百变星君》,从《赌神》到《赌侠》、《赌圣》、《千王之王》、《雀圣》再到《澳门风云》······这些曾经属于录像带、VCD、DVD时代的老片子,曾陪伴无数70后、80后、90后度过那些曾经的岁月。

王晶部分电影作品

有时候,王晶是个让人搞不懂的人。

比如说,你看他拍了那么多烂片,口碑都快被秒成渣儿了。但他还是有工开,甚至拍电影拍到忙死。

再比如说,你看观众其实也知道他习惯拍烂片,但他的电影出来了总还是想去看一下,时不时的,他还能给你蹦出个《大上海》、《追龙》这样诚意满满的上上之作。

怎么样?意不意外?惊不惊喜?神不神奇?好不好玩?

(2)

在电影圈,王晶是出了名的“智多星”、“快枪手”,意为出片又多又快,虽然烂片出了不少,但经典也有很多。

王晶最自豪的事情,就是他拍了那么多电影,几乎没有赔钱的。

这一点,说起来似乎挺容易,但在电影圈,拍一部不赔钱是有可能的,像王晶这样拍了超过三位数的电影还能保持这样水准的,几乎没几个人能做到。如果不相信,请想想詹姆斯·卡梅隆,想想姜文,再想想王家卫。

毫不客气的说,王晶对于电影的预算掌控力和实际执行力,在业界是属于最登峰造极的那一类。当年台影业大亨蔡松林投拍科幻巨制《未来警察》,数额庞大,本想找冯小刚导演,后来与蔡松林关系密切的刘德华建议蔡老板还是找王晶拍为好,原因是“只有王晶可以百分百保证电影控制在预算之内”。

看,这就是一个职业电影人的导演修养,这就是无数煤老板地产商想捧他捧她的“干爹”“干妈”们抱着大把大把的钞票排队求这个貌不惊人的“死胖子”拍片的原因,尽管,大家都知道他拍了不少烂片。

王晶之所以形成这样的“金钱观”,与三件事有关:

王天林与姜大卫(电影《黑社会》)

一是家庭。王晶的父亲王天林是是香港资深导演、编剧和监制,同时晚年也客串出演了不少角色,门下更有杜琪峰、林岭东、林德禄、潘嘉德等一众弟子。2002年获第7届香港电影金紫荆奖终身成就奖,2004年当选“香港影史百佳导演”之一。王天林当年是电懋的中流砥柱,而电懋当年是可与邵氏一较高下的香港两大电影公司之一,就是这样一位实力雄厚、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当年却因为拍出的电影叫好不叫座而囊中羞涩,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加上王晶的母亲喜欢赌钱欠下赌债,最穷的时候,全家只有7块钱度日。王晶后来说:“实在我爸爸是个特别老实的人,他真的是一个好好拍电影的人,可是生活把他压的很痛苦。”身为长子的王晶不得已,19岁就跑去TVB给《欢乐今宵》写剧本挣钱。作为一个9岁读完四大名著,11岁就看完全部金庸小说的天才少年,王晶是正儿八经香港大学中文系的高材生。厉害到什么程度呢?当时《欢乐今宵》写剧本的报酬标准是一个笑话8块钱,一个短剧80块,王晶第一个月的全部酬劳是96块。但第二个月他就拿到了800多,第三个月就超过了1000块。后来他开拍首部电影《千王斗千霸》,26岁的王晶就去找老板邵逸夫谈条件,表示愿意接受邵氏的最低导演报酬,但要求得到这部电影最高的票房分红比例,邵逸夫以为王晶当时名不见经传,拍的电影不赔钱就很不错了,就同意了王晶的要求,结果这部电影一下子拿到500多万港元票房,王晶分到25万分红,而之前,邵氏分红比例最高的导演楚原,拿到的最高分红只有10万。王晶坦言:

“入行我就告诉我自己,我爸爸是个很好的人,可是我不能学他,他太容易被欺负了。所以我就立志做一个不会被欺负的人。我爸爸以前在哪里被欺负的,我从哪里替他拿回来。”

第二件事是王晶结婚很早,又有了孩子。所以对钱的需求特别迫切。

楚原

最后一件事则非常偶然。王晶入行的时候,邵氏还未完全没落,张彻、楚原、李翰祥等一众大导演都还在邵氏拍片。他们在当年是神话一般的存在,对于不到30岁的王晶而言,这些大人物简直就是希腊神话中上代的泰坦巨神,他形容这些大导演是“一代天骄”、“惊才绝艳”的大前辈,那时,除了父亲王天林,楚原是王晶最亲近的人,甚至可以说是王晶的恩师,楚原把自己在粤语片圈、国语片圈及人生的领悟全部传授给了王晶,时至今日,王晶仍然不敢忘记丝毫,楚原曾经对王晶说:“混电影圈,就算你拍戏时睡觉、赌钱、泡妞,都可以!唯一不能干的,就是拍出来的电影不卖钱。”有一次王晶在邵氏影棚看到张彻,张彻说请他吃面,王晶犹豫了半天,最后拒绝了,因为他知道张彻当时生活也很拮据,用他的话说:“我害怕吃了这一顿,他晚饭就没有着落了。”王晶不想做风光一时而晚景凄凉的导演。他需要钱,所以他的电影,绝对不能赔钱。

(3)

为了赚钱,王晶成了电影圈大名鼎鼎的“快枪手”。从影40多年,拍了数量惊人的160多部电影,还监制了超过100部电影,实实在在“高产如母猪”,最巅峰的时候,他一年拍摄7部电影,《最佳损友》18天就完成了,李连杰的《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拍摄仅用7天。

为了赚钱,王晶仔细研究观众的喜好,几乎是无底线的“讨好”观众。上个世纪90年代,香港动作片泛滥,王晶也跟风拍了一部《赤裸羔羊》。之后,《玉蒲团》、《玉女心经》、《金瓶梅》等系列动作片更是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

王晶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如果有好的模式、好的IP一定会物尽其用,直到把这个模式、这个IP用到再也榨不出一点利润为止。比如当年拍《鹿鼎记》上下两部,票房近8000万,于是次年立刻马不停蹄开工拍《倚天屠龙记》,即便李连杰只有7天档期也无所谓,更是豪掷5000万拍了上部《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没想到赔了个底掉,计划中的下部《倚天屠龙记之阴阳圣火令》也没了消息。狗尾续貂方面,王晶和刘镇伟几乎是无底线的把自己的著名IP作死的两大“高手”,刘镇伟用《情癫大圣》、《越光宝盒》和《大话西游3》把冷饭炒出了天际,终于作死了《大话西游》,至于《东成西就2011》、《大话天仙》之类的嘛,不说也罢。比之刘镇伟,王晶毫不逊色,甚至比刘镇伟更加“疯狂”,他用《千王之王2000》、《大内密探灵灵狗》、《古惑仔:江湖新秩序》、《唐伯虎冲上云霄》、《澳门风云》系列、《极品芝麻官》等只重量不重质的电影把自己的经典IP一一消耗殆尽。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和以前的自己有仇。

王晶非常喜欢“狗尾续貂”

总之,拍商业片的王晶是个“唯利是图”的精明商人,在这方面,他和后来的郭敬明有的一拼。

也因为此,王晶在“快枪手”的标签之外又被贴上了“烂片王”的标签。他的电影成为为了赚钱而不顾电影艺术性和品质,肆意放飞自我的“屎尿屁”作品。

(4)

当然,王晶也有不太为人知的另一面。

其一是他对香港电影的贡献。

《吐槽大会》有一期主讲王晶,当时,郑则仕说了这样一段话:

香港电影最低潮那几年,是王晶导演一直坚持,开工拍烂戏,才实实在在养活了一大批幕后的工作人员,才让我们有口饭吃。

当时B站的弹幕有很多这样的评论:有一说一,这段话说的是实实在在的大实话。

他和许鞍华也是很多人津津乐道的香港电影故事之一。

许鞍华

1990年,许鞍华导演的《客途秋恨》上映,这部电影改编于许鞍华自己的真实经历,被誉为许鞍华最感人、最令人难忘的文艺片之一。没想到王晶看过之后说,谁愿意看一个胖女人(指许鞍华,电影中由张曼玉饰演)和她母亲的故事呢。次年,许鞍华又导演了《极道追踪》,这是许鞍华首次拍摄商业片,更请来刘德华、钟楚红、仓田保昭等一众明星加盟,没想到票房惨败,导致拍完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人找许鞍华拍片,此时,王晶又蹦出来贱兮兮的说话了,不仅不同情许鞍华,还大嘴巴的说了一句“许鞍华不该让老板没钱赚。”

这时许鞍华辣眼了,本来嘛,我拍我的电影,我赔我的钱,跟你有什么关系呢,一而再的冷言冷语嘲讽,搁谁也辣眼。当下许鞍华也不客气的回了一句:“王晶拍戏态度不端正,他拍的都是烂片。”然后,奇怪的事情发生了,王晶居然一本正经的公开登报回复许鞍华:许鞍华批评我的地方,我都接受,因为她和吴宇森都是我最佩服的导演。更让许鞍华惊讶的是,后来,王晶还给她的电影投资了,2009年,许鞍华筹拍《天水围的日与夜》姊妹篇《天水围的夜与雾》,因为题材青春,市场局限,许鞍华找不到投资人,关键时刻,王晶拿了700万,让许鞍华拍完了这部电影,当然,电影最后不出意料的亏了,尽管如此,王晶次年还是再次投资了许鞍华的《得闲炒饭》,当然,电影最后不出意料的还是亏了。

王晶少见的文艺片《笨小孩》

王晶了另一面,是他非常喜欢文艺片,甚至在1999年就拍了一部少为人知的《笨小孩》,当时为了能拍摄这部电影,他甚至向投资人表示可以不要导演费。只不过《笨小孩》票房惨败,王晶之后就再也没拍过文艺片。

但自己不拍了,不妨碍他投钱让别人拍,甚至是明知投的钱一去不回,也依然乐此不疲。

其二是他的爱国心。

同样的,在知乎问题“如何评价电影人王晶?”的答案中,罕见的出现了《环球时报》的答复。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演艺圈的人,特别是香港演艺圈的人,基本不愿意谈论政治,但王晶是个例外,《环球时报》记者曾问王晶,为什么要如此热烈的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王晶回答说“主要是憋不住。”王晶大学念的是中文系,闲暇时间喜欢阅读《资治通鉴》等史书,对于历史和政治,他有自己的判断,对于是否担心别人说他“表忠心”,王晶坦荡的回答说“我只是一介平民,我只是把想说的话说出来。”

(5)

王晶,这个身上充满了太多符号、太多标签,参与并见证了香港电影历史的电影人,以他的真性情招致了很多非议,同时也赢得了很多人的喜爱。

王晶,不会像姜文那样“站着把钱挣了”,他为了挣钱,别说让他跪着,如果可以,让他倒立都行,凭本领挣吃的,只要不是原则问题,王晶都无所谓,动作就动作吧,“屎尿屁”就“屎尿屁”吧。但同时,王晶也是一位有原则、有立场、有自己判断的个性鲜明的电影人,他提携后辈,兼济同道同行,有身为电影人的使命感和责任心,近些年,王晶在坚守香港电影市场的同时也北上拍了不少影片,还在北京安了家。对于电影,他说:

“我们那一代人可以说是比较不要脸,我们就往前冲,输了就输了,不怕,再来,就拼!冲上去,死了就死了,不管,先拍了再说!”

他经历过香港电影的辉煌期,也经历了港片的衰败,可谓历尽沧桑,他说“你是不是一个成功的人,并不是看你高歌猛进的时候多么好,一个男人在低谷还能撑住,这才是有价值的男人。”

在金庸、黄霑等去世,蔡澜、倪匡等日渐老去,纵观香港文艺界,真正的才子已所剩无几,王晶,可算是真潇洒的大才子其中之一人。

跪着挣钱,站着爱国,王晶,不一样的“大佬王”。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