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在常德河街安放最美乡愁

“我闻到初春的味道,那如同儿时梦境新鲜的芬芳,也尝到思念的苦涩,这回望远方秋雨般无垠的萧索。。。。。。”

一颗无处安放的心多少次徘徊张望,给爱人,给故园,给自己心灵深处最柔软的记忆。今年春节,当我吟唱着这首歌一路向西,回到心灵的故土,我被常德穿紫河畔新建成的城市新名片——河街,深深地震撼到了。

优雅

曾经无数次站在常德沅水边的老码头上追寻父辈的足迹,看着这么大一条沅水河优雅如跳华尔兹般穿城而过,想象在没有现代交通只有水运的岁月里,这么多老码头一个接一个,岸上的街市该有多么的繁华。打开百度地图,查看整个沅水流域,在上游的贵州、湘西有多条支流汇入,沅水水系好比一只凌空飞翔的凤凰,常德就在凤首的位置。

当然你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一条向东奔腾的巨龙,常德就居扼龙头之要塞。沅水从常德向西由桃源境内逐渐进入武陵山脉,滩多湍急,古时不适宜大船行驶,只宜拉纤行船。但是,沅水一到常德境内,便母性大发,温柔极了。河面宽阔,静水流深,可行千吨大船,可入洞庭,出长江,奔东海。因此,古代在此诞生一座区域中心城市是自然的事情,岸边衍生一条专为水运服务的河街也是必然的结果。

诗意

常德在唐朝称为朗州,远离京都偏安一隅,但因水运交通便利,大诗人刘禹锡便从京城被贬至此,任朗州司马,在沅江边上住了10年。美丽的朗州,令他毫无被发配的感伤,反而忘情山水,诗兴勃发。刘禹锡在朗州写出名作《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睛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他流连在沅水河畔,写下不朽诗作《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中国的读书人,有几个没有读过这些诗呢?可是又有几人知道这些诗是在常德写的呢!

现在常德城中,建有纪念刘禹锡的排云阁和司马楼。他在诗文中对自己的住地作过一些描绘,“昔日居邻招屈亭,枫林橘树鹧鴣声”。他的住所就位于沅江边东门的城墙脚下,与招屈亭相邻。那就是常德古河街的前身。在以后一千多年的历史里,在常德从东门到西门2000多米的沅江岸边,慢慢形成几条繁华的河街,依次为大河街、小河街、麻阳街。“大河街的金子,小河街的银子,麻阳街的痞子;上南门高,下南门底,银子出在河街里”,千百年来,河街以民谣的形式被常德人民口口相传。

相遇

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年轻时离开凤凰县,要到外面闯世界,乘船顺沅水而下,他所经过的第一个大城市就是常德,他和表哥在常德河街的平安客栈住了半年,探幽怀古,不忍离去。这段往事,沈从文在其散文《一个传奇的故事》中作过精彩描述。后人对常德河街的了解,很多也来自沈从文散文中的描写。

沈从文的表兄姓黄,毕业于常德师范音乐美术专业,他结识了一位同样来自凤凰的漂亮姑娘——杨光蕙,毕业于桃源省立二师,任常德女子学校美术教员。为了追求杨光蕙,这位表兄天天求沈从文代写情书,沈从文共代写和代传了三十多封情书。而杨光蕙一直以为是表兄所写,终于为其才情所动,嫁给了这位表兄。这两个凤凰人在常德生下了他们的儿子,这个孩子就是现在名动世界的大画家黄永玉先生。

可是,常德河街最终没有躲过战争的摧残。1939年6月23日,日军飞机狂轰滥炸,全城一片惨景,河街损失惨重。1943年11月爆发震惊中外的常德会战,十万日军进攻常德,国民党集结二十一万人部队迎战。守城的八千将士英勇抗击三万多日军攻城,战至最后一人。大河街成为激战之地,常德城被夷为平地,河街遭遇灭顶之灾。解放后,才逐步重建恢复,但断壁残垣之下,再也难现昔日风采。

结缘

1970年春节刚过不久的一个春日,沅水河上风正一帆悬。我的父亲掌着家中唯一的动产也是不动产,一条木船,出凤滩,下临津,船头坐着我的大肚子的母亲,从湘西顺流来到常德,船泊排云阁外大码头不久,我就在这诗情画意的河街旁,在母亲河摇篮曲一般的轻涌的节拍里,降临到这个世界。在我记事时开始,我常常听我母亲回忆那段历史,“下午到的常德,晚上就发作了,你父亲急忙下船上岸,出排云阁走青年路,到常德第一医院请的一个女医生到船上来接的生,接完生医生大姐哈哈大笑说,恭喜船老板生了一个大胖小子,以后可以子承父业了!”

何其有幸!从此我的生命与常德,与常德河街结下不解之缘。恍如命中注定,为了赴一个百年难解的约,2005年底,在我36岁的芳华里,我又回到了生命降临的故地,在这里躬身还愿,用五年时光为她建设秀美山川。

蝶变

改革开放后的上世纪90年代,常德市委、市政府把建设美丽常德列上议事日程,脏乱差的老码头河街一带被拆,蝶化为著名的常德诗墙。至此,河街在常德城市历史中成为一段记忆,在百姓口中成为一首民谣,在沈从文的散文里成为一曲离歌,在黄永玉的画中成为一幅经典,在游子的心中成为挥之不去的浓浓乡愁。

二十一世纪初,灵魂有香气的常德人民将家园建成了国家园林城市、卫生城市,常德成为桃花源里的城市。当城市记忆打开,乡愁浓得化不开的时候,有人提议要重建河街,发掘出她积淀在母亲河最深处的人文历史底蕴。

2015年,市委、市政府欣然决定重建常德河街。历时两年多,在穿城而过的穿紫河畔建成了常德河街,尽管是艺术化的设计和商业化的运作,但资本运作的结果是重现了一条仿旧如旧,美轮美奂的河街。

站在河街的繁华里,我清晰看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里,有一个常德梦,它正在超越三线城市的小康之梦,超越对物质财富的欲望,追求一种精神的卓越和回归,让每一个常德人都能找到灵魂栖息的家园。它是一只真正的涅槃火凤,浴火重生,带着历史的记忆,向着未来飞去!

请带上我,常德河街,请让我将那浓得化不开的乡愁哟,择一处轻轻安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