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为什么尔冬升新作叫《海的尽头是草原》?一种属于中国人的浪漫

最近,我看了即将在短视频网站上上映的“洗眼”电影《海的尽头是草原》。 导演尔冬升,无论是国内绝对一流的导演还是演员的安排,还是内蒙古苍茫的景色……这部电影引起了我的兴趣,但心中也产生了同样的疑问。 “海的尽头是草原”是什么意思? 片名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深意?

看了公布的资料,我对电影的名称和内容有一些猜想:

01草原的意义是接受和包容

电影的故事原型是《三千孤儿入内蒙》,从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一年是新中国历史上凝结的一页,灾荒席卷了全国。 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地的孤儿院聚集了大量孤儿,这些儿童普遍营养不良,面临疾病和死亡威胁。

为了让这些孤儿摆脱困境,国家将这三千多名孤儿送到内蒙古,开辟了“草原人生”。

这是一个关于漂泊与稳定、托付与搬运、承诺与守护的故事。

当时,刚刚经历自然灾害的内蒙古,还在细致迅速地做好了一切准备,以宽厚温柔的姿态拥抱了三千名孤儿的命运。 这种接受绝不是简单的床和饭,草原是对这些孩子一生的承诺。 通过这样的等待,可以把原本漂流没有根据的悲伤故事,改写成爱与奉献的温情故事。

从此,漂泊的尽头不再是孤苦伶仃,平静辽阔,大海的尽头是辽阔而不是深邃的草原,大海的尽头是草原,是中国人独有的浪漫。

02草原辽阔而深情

大海波涛汹涌,非常美丽,但对人类来说充满了不稳定感。 世界上唯一能发泄不稳定的,就是爱。

三千孤儿,在政策的保护下安全抵达内蒙古,但每个孤儿的心能否驻扎在草原上,靠的是每个家庭、每个额吉的爱。 在发布的视频中,可以看到对个体的爱。 这既是人的本能,也是民族超越个体的大爱、国家的大爱。

由于气象的原因,草原也有各种各样的危险。 暴风雨、泥沙、狼群——与海上风浪相比,草原并不绝对安全。

但与大海的波涛不同,草原上有额吉,有阿爸,有哥哥,他们的存在使得年幼脆弱的生命依赖着草原。

能解除痛苦的是爱,不管草原怎么变,不变的是额吉的爱。 海的尽头是草原,苦难的尽头是爱情。

在北影节的展览中,一些观众已经看过这部电影,所以他们的评论也很好地说明了《爱》是这部电影的主题。 “人”是故事中的不确定性,也是爱情的确定性。 收养孤儿的决定并不难。 难的是一生、一时、一时,自觉自愿,去爱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用爱养育孩子,成为草原爱情的继承者。

不仅讲述了两代、数千游牧民族的故事,120分钟就能返回进入草原,坐在蒙古包里观看这个爱情故事的再现。 这部电影的魅力在于让原本不知道的事情充满泪水。

03电影的结尾是用心的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从了解自己开始; 一个人的完整性,从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开始。 现在生活的安乐祥和是我们这一代的福气,这样的安乐是上一代的负重而变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知道过去的厚重。

尔冬升导演在历史的再现上下了更多的功夫。 调查很多资料,在镜头看不到的地方,把场景的细节都打磨成“完美”。

为什么看不见镜头的工具也要刷得很细呢? 我认为这是导演的工作习惯以外的。 更多的是,需要让剧团整体的工作环境有“相信”。 我相信时间会回到1960年。 我相信北上的火车上真的有三千个可爱的孤儿。 走在内蒙古育儿院的额头多么不安,几千个内蒙古家庭相信接收一个孩子时的喜悦和紧张。

虽然我们需要知道的历史太多了,但《海的尽头是草原》剧组可以通过光影将这一相信传达给我们所有的观众。

“家”的概念通过这部电影得到了扩展。 家是国家,是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是广袤的草原,是陌生的蒙古包,是餐桌上流动的爱情。

当你谈论电影是否好看时,你在谈论什么? 其实是导演给我们的这个“我相信”。 因为没有经过那个时代,所以只是“问”。 “三千孤儿进内蒙”只是一个词条,但经过制作团队的努力,这个词条变得丰富而立体。 心中有感动,有爱,有感谢很多,充满了感谢这个国家,感谢这片土地,任何时候都不放弃弱小生命的感情。 感谢我们的国民,那么善良,不管自己过着怎样的生活,只要有人需要帮助,就愿意用爱去接纳陌生人。

这是中国人浪漫的——认真温柔,不擅长表达爱,正在行动中。 海的尽头是草原,美丽的意义是中国人的爱。 9月9日,去电影院,一起见证这份浪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