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6月11日,抗日战争武汉会战爆发
武汉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最大规模的一次会战。会战最终以武汉失守结束,但日军并未在此场战役中达成歼灭重庆军(日方对国民革命军称呼)的目标,同时兵力以及国家预算也无法支持大规模战争的力量。抗日战争在此转入战略僵持阶段。
国民政府自芦沟桥事变以后面对攻势强悍的日军虽然组织了大规模部队抵抗进攻,但并未能有效阻止日军的攻势,在卢沟桥后数月内日军连续夺取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至12月更占领中国首都南京。作为当时中国政治经济中心的华东及华北的重要城市多已为日军控制,战争形势对中国极为不利。上海、南京沦陷后,中国政府及民营部门、大批难民、以及各种战略物质大举西迁至西南重庆,其中大部分因运输不及仍滞留于武汉。加上武汉原有的工业、经济、文化基础,到1937年底,武汉已成为国民政府的实质首都。因此武汉失守对于国民政府而言可谓攸关生死存亡之大事,因此积极的在此地增兵防卫日军攻击。
日本方面,由于1937年开始的诸次军事行动让日本感到兵源匮乏开始逐步增兵,增兵加上前线开销使得日本平时经济体系无法负荷;军费的开销迫使近卫文磨内阁于1938年进行内阁改组,并于同年5月5日发布国家总动员法,日本自此正式进入战时经济体制。日方急欲在短期内迅速逼垮国民政府,以便聚集更多资源以便进行北进以及南进政策。正如日本天皇裕仁在武汉会战前的御前会议中所说,要给国民政府最后致命的一击,迫使中国投降,不愿再见到“帝国雄师百万受制于中国”。因此日本对于武汉会战也是倾举国之力,孤注一掷。据战后发现日军文件所述,“陆军为汉口作战倾注了全力,没有应变之余力”,连日本本土仅留的一个近卫师团也待命随时准备增援武汉。
1938年6月,日本军队向安庆发动进攻,武汉会战爆发。
武汉会战结果虽然武汉仍然失守,但国民革命军阻止日军攻势几个月的结果让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破功;争取到的时间成功让转移至华中的设备以及人员再迁移至西南地区,为以后能够长期坚持抗战奠定了基础。因此武汉会战被视为中国由全面抗战初期的大溃败逐渐稳住阵脚,转入长期相持阶段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