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要开始封禁了!国际公认的“软毒品”,却被我们当零食嚼
你听说过割脸人吗?2013年,一篇名叫《槟榔王国中的割脸人》的文章轰动全网。
它讲了湘潭人刘桑果的遭遇—— 因为口腔癌,切掉了左脸下颌、左牙床和淋巴,萎缩的脸皮陷成拳头大小的深坑。左眼神经也在术后被压迫,到2013年已彻底瞎了。
前阵子,年仅36岁的歌手傅松因口腔癌去世。已经嚼了6年槟榔的他在2021年就入院进行治疗,可惜经过一年的医治仍未好转。
在他的最后一次vlog中,他很遗憾,“我只是想以我的经历来告诉大家:槟榔真的很可怕。”
而在近日,四川、贵州、浙江等地接连发布了禁止销售槟榔的相关通知,监管部门终于要对它亮剑了......
一、
口腔癌真是被嚼出来的?
很多人接触认识、接触槟榔,是因为它能被“嚼食”。
只不过不同地区的人,嚼槟榔的方式不同:
有的直接生吃;有的会混上一种藤类植物的叶子、再加上石灰,放嘴里一起嚼;而湖南流行的吃法是槟榔干果,是用多种调味品长期卤制而成。
甚至熟人见面的时候,他们第一时间就是掏出槟榔,问“恰个槟榔不咯”。于是嚼多了,也就带动起口腔癌的快速增长。
1
槟榔的真实面目:一级致癌物
早在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就认定槟榔为1类致癌物,包括槟榔果、含烟草的槟榔嚼块、不含烟草的槟榔嚼块。
它主要是通过两条道路来诱发口腔癌的:
一方面是物理破坏。槟榔纤维粗糙,人在咀嚼过程中,难免会造成口腔粘膜和牙齿的损伤。反复刺激以后会使口腔黏膜变硬,失去弹性。
有一种叫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症的癌变病变,几乎100%由吃槟榔引起的。
另一方面是化学损伤。槟榔中含有让人成瘾的槟榔碱,本身就有细胞毒性作用,能直接杀死细胞,还能形成致癌物亚硝酸,直接致癌。
两层破坏,双管齐下,整个嚼槟榔的过程就是对口腔的持续性伤害。这个过程可以说是漫长又隐蔽。
2
致癌物就一定会让人得癌?
不少人肯定也有这种心态:看周围也有人一直在吃槟榔,他们身体也没啥问题,嚼槟榔也不一定会致癌呀!
对于大范围人群来说,致癌是一个概率问题。但对于一个人来说,只要嚼了一口,你患口腔癌的风险就已经比没有吃过槟榔的人高了。
公益宣传海报
世界卫生组织官网显示:
印度是世界上消耗槟榔最多的国家,该国的口腔癌发病率居世界第一位。
巴布亚新几内亚,有超过60%的居民咀嚼槟榔,口腔癌发病率世界第二位。
印度是世界上消耗槟榔最多的国家,该国的口腔癌发病率居世界第一位。
巴布亚新几内亚,有超过60%的居民咀嚼槟榔,口腔癌发病率世界第二位。
而我国一些地区也不甘示弱。
在盛行“槟榔西施”文化的中国台湾,每年有2000多人死于口腔癌,并且患癌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湖南是槟榔大省,也是口腔癌大省。全国6000多万槟榔消费人口中,超过2000万在湖南,这在里口腔癌发病率远超全国水平。
2017年,男性口腔癌首次进入湖南省癌症发病排名的前十,位列第七,成为“湖南特色肿瘤”。到了2021年,口腔癌都已经挤进第5的位置。
2021年湖南省分性别前10位癌症发病率情况
所以说口腔癌高发,没有一颗被嚼到嘴里的槟榔是无辜的。
二、
口腔癌又并非只是嚼出来的
比嚼槟榔还有更危险的是,很多吃槟榔的人同时又是烟民或者饮酒者。在他们圈子里,盛行一句话:
槟榔加烟,法力无边
槟榔加酒,永垂不朽
看起来似乎“快乐”加倍,但刺激也在加倍。
●刺激被放大时,“共犯们”的危害也被放大了
同为1类致癌物的,还有我们的老朋友---烟草和酒精。
有研究发现,有吸烟和饮酒习惯的咀嚼槟榔人群的口腔癌发病率是正常人群的123倍。
因为香烟中的尼古丁是一种致癌物,长期刺激就易致口腔黏膜癌变。酒也一样,会对口腔造成刺激。而持续性的刺激、损伤,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致癌风险!
除了癌从口入外,还有这些危险因素在槟榔的“危”名面前,可是经常被人忽略了。
●口腔内部分子在给癌变提供“捷径”
平时没有注意口腔卫生的话,会让大量的霉菌和细菌在口腔里面滋生和繁殖,正好有利于亚硝酸铵的生成。
若是正好患有口腔炎的话,会让细胞增生,稍微受到致癌物质的刺激就会让正常细胞发生癌变,从而引起口腔癌。
别说我没提醒你
嚼槟榔后的牙齿就这样
另外,像口腔内有的牙齿龋坏了,大部分牙组织脱落,剩下一些锋利的残冠、残根等等......
它们对舌头、口腔局部黏膜产生刺激,容易导致局部发生慢性溃疡,长期以往就有可能导致口腔癌。
笑着笑着就哭了
所以可以看到这是一环接一环,多重因素叠加起来都是在给癌症创造“便利条件”。
但是这个病变可挽回,它有一个窗口期就是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只是被我们忽略了。
大部分是由口腔癌前病变发展而成,所以只要早发现,一般预后都比较好。
若是生活中,你有下面这些情况,那么就要警惕了,有可能已经患上了口腔黏膜下纤维化。
口腔黏膜变白或灰白色;
常感觉口干、味觉减退、唇舌麻木;
食用辛辣食物时感觉口腔黏膜烧灼痛,且感觉口腔黏膜僵硬;
张口困难、吞咽困难。
口腔黏膜变白或灰白色;
常感觉口干、味觉减退、唇舌麻木;
食用辛辣食物时感觉口腔黏膜烧灼痛,且感觉口腔黏膜僵硬;
张口困难、吞咽困难。
另外口腔中有超过一月以上未愈合的口腔溃疡,就要警惕口腔癌的风险了。
三、
加了养生配方,就嚼不出癌?
“如果人生可以重来,我绝对不吃槟榔。”
这是《槟榔王国中的“割面人”》中一位口腔癌患者刘桑果的自述。
也正是因为这篇文章,曾经掀起了一股抵制槟榔的阶段性小高潮。然而风潮过后,新的商业营销又来了。
面对健康风险的质疑,有些商家推出相应的养生产品,想要打消大家的顾虑,像“不烧口”“没有烟熏”“枸杞槟榔”“爆珠槟榔”“咖啡槟榔”“薄荷槟榔”......
就拿“枸杞槟榔”来说,称加了枸杞更健康。
还有称以前制作干槟榔时要用烟来熏,烟里有致癌物亚硝胺,才使槟榔致癌。而如今的湖南槟榔用的是未经烟熏处理的干制槟榔果作为原料,是“健康槟榔”。
这样的辩解,苍白又无力。
因为不管槟榔鲜果还是干果,都含有致癌物槟榔碱,就算加工过程加了其他成分也无法将致癌彻底去除,更无法抵消槟榔的危害。
而且不管怎么处理槟榔,嚼食时都无法减少槟榔粗纤维对口腔的刺激和损伤。
目前我们对槟榔的危害认知在逐步深入且明确了,但是在复杂的经济、历史、社会、人文等的复合问题下,谋求“一刀切”的彻底禁止,现在显然做不到。控制槟榔市面售卖的工作还是充满挑战。
虽然相关机构出台相关政策尤为重要,但现阶段更重要的是作为消费者的你能否及时止损。
主动戒掉槟榔并没有很难,别等病魔向你发出“死亡还是毁容”的选择时,才后悔莫及。
除了尽早戒掉槟榔,戒掉烟,少喝酒之外,预防口腔癌还可以从下面这些方面做起。
●平衡饮食。减少脂肪摄入量,增加蔬菜、水果的进食量,增加维生素A、B、E和微量元素硒的摄入量。比如维生素A缺乏时,就可导致口腔黏膜上皮增厚、角化过度等问题。
●口腔硬件条件问题要重视。残根和残冠要及时修复好,过于锐利的牙尖调磨好边缘,假牙要选择合适,都是为了减少对口腔内部黏膜等软组织的刺激。
●不一定要趁热吃。过热的饮料,过烫的食品很容易刺激口腔黏膜组织,吃东西的时候不要心急。
总而言之,更大的希望是自己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