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B站和纪录片,还有很多故事可讲

《人生一串》并不是一次昙花一现式的出圈,事实上,纪录片已经成为B站“二次元”之外的又一个重要标签。

那么《人生一串》为何能成功出圈?B站纪录片究竟发展到了一个怎样的阶段?纪录片受到年轻用户的青睐背后又在视频行业中释放出了怎样的信号?

一、《人生一串》的成功出圈

今年盛夏,《人生一串》第二季在万众期待中登场。预告片一出,广大网友们便以满屏“来了来了”的弹幕表达出自己对这个“烧烤江湖”的热烈期待,其凭借第一季累积出的超强人气可见一斑。

略过高超的拍摄技巧、摘掉华丽无比的文字,被评为“中国第一部烧烤纪录片”的《人生一串》为何能够借着B站成功出圈?

首先,是无比真实的呈现。

《人生一串》聚焦的是中国的烧烤文化,在视频中我们所看到的都是未经处理的原生与野味,所有的画面都没有那么多讲究:食客脚底扔的垃圾没有特意隐去,烧烤散发的浓烟呛得小哥直打喷嚏,小孩子兴奋地啃着食物,满嘴是油。没有滤镜的加持与处理,有的只是铺面而来的人间烟火,刺激着用户的味蕾和食欲。

当然,在真实的食物呈现以外,还有食物背后所承载的“人”与“故事”,家庭、友谊、梦想、青春、现实,平凡人生的酸甜苦辣统统隐没在烟熏火燎的烧烤摊前,连同着美味一起被观众咽下。

其次,是其引人入胜的鬼才文案。在不少人眼中,《人生一串》无异于行走的文案教科书。它让从不吃烧烤的人也能对着屏幕撸串,身临其境地去体会这种唇齿间的快感。

这些或幽默讨巧,或脉脉柔情,或画面感十足的文案以老炮儿式的语调徐徐展现,不仅顽强地勾勒出了烟火气十足的烧烤图鉴,让一个个凡俗小店有了岁月沉淀下的不俗气韵,也适时地戳中了用户的心。

助力《人生一串》顺利出圈的,还有B站独有的弹幕文化。

二、B站的纪录片生态

《人生一串》的成功出圈让B站上的纪录片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可事实上,让B站真正对B站重视起来的则是3年前在B站走红的《我在故宫修文物》。

虽然截至目前为止,《我在故宫修文物》在B站的播放量只有589.5W,远远比不上后来的《人生一串》。但是,这让他们意识到了原来年轻人也喜欢这种讲述传统文化的纪实内容。尤其是在该纪录片播出后第二年,原本好多大学里无人问津的文物修复专业,报名人数变为原来的8—10倍,足见年轻用户对纪录片的喜爱程度。

冒险雷探长

三、B站纪录片出圈背后,是年轻一代的需求升级

换句话来说,纪录片已经与番剧一起,成为逐渐成为B站增长支柱之一。

需求带动消费,在年轻一代消费升级的境况下,平台能做的就是意识到这种需求,并且利用平台调性以“对味”的形式去满足这种升级后的需求。

随着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年轻一代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今天纪录片能通过B站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纳喜爱,明天也将会有新的内容形式被挖掘点亮。

题图由正版图库图虫创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