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雷霆战将:国军团长请八路军团长吃美国午餐肉,这是真的吗?

文/双尾猫

最近随着号称青春版抗战剧《雷霆战将》的播出,不少观众开始吐槽。笔者本人也在看,发现里面也有些问题。比如第七集高伟光扮演的川军将领郭勋魁请男主扮演的王云山吃饭。因为条件有限,外加为了表示诚意所以郭勋魁请男主吃火腿肉,按副官的话说还是进口的。在观众眼里这不就是午餐肉,但是在当时的中国来说午餐肉确实是进口货。

结果呢?男主先是不会用刀叉然后直接吃一大块,之后觉得难吃然后给吐了。了解二战的朋友都知道美国大兵一看到被称为斯帕姆的午餐肉就想吐,为啥呢?太多了!因为经常天天吃甚至是顿顿吃。

而且二战时,据说只要有美国大兵出现的地方,就有斯帕姆午餐肉,可谓无孔不入,啥好吃的总吃都吃腻了而且据说斯帕姆口味还不是很好。因为味道不好就想吐了?所以今天就来说说午餐肉的一些事。

(一)廉价产品

在今天午餐肉并不是什么高大上食品,一般能买鲜肉也不会买午餐肉。在当时也一样,在美国午餐肉刚出现的时候也是一种廉价食品。

在1932年,荷美尔食品公司创始人的儿子杰伊弄出一种新的罐头食品,他将火腿、猪肉、糖、盐、淀粉和马铃薯混杂在一起,做成一种新的食品罐头。

先看看时间:没错1932年,正好是经济大危机的时候。那时大家都没钱,所以这种罐头食品明显针对中低端消费市场。当时每罐才40美分比那种肉罐头便宜多了

但是这种肉食罐头刚面世的时候,其实并没有受到广泛的关注,直到重新改了产品名字和包装才引起关注。直到1937年6月5日,第一罐经过重新包装的斯帕姆午餐肉才出现。而电视剧里的时间背景有个提示那就是川军将领刘湘去世,刘湘去世是1938年。那么当时斯帕姆午餐肉出名才两年。当时绝对是新玩意,所以郭勋魁会拿这个请客,虽然没有证据表明斯帕姆午餐肉当时出口到中国,但是郭勋魁本身是川军高级军官少将师长所以弄到几罐倒也是说的过去的。

然后二战爆发,斯帕姆午餐肉因为廉价易于保存自然成为了士兵口粮。但是地位有不高,因为在二战前,美国陆军的军用口粮分为四类:A、B类是利用生鲜食品或罐装半成品加工的热食;C类为罐装熟食,开罐即食;D类为应急食品,以巧克力为主。

从食物来看A类最好,但是在行军战斗时哪有那么好的条件。所以C口粮才是是二战美军最主要的战斗口粮。

除了C口粮后来美军又开发了K口粮作为单兵单日战斗口粮,K口粮更加简陋以压缩饼干和罐装肉为主。这种口粮主要特点是重量轻、易携带,可提供3200大卡的热量,味道别想了饿不死就行。因为便宜耐保存所以斯帕姆午餐肉在C口粮和K口粮中都有,因为本身是应急食物,也怕士兵提前吃光或者造成浪费。所以斯帕姆午餐肉军用版发展趋势就是肉的比例下降,盐和淀粉的比例上升口感就是奔着难吃努力。

因为在阵地上作战时,炮火连天的哪有那么多精力去准备A口粮,所一日三餐基本是C口粮和K口粮,虽然有肉有巧克力但是口感啥的都不咋地。

像那种口粮在战时环境还很难细致烹饪,有时就是开封即食。如果让咱们一星期、一个月,主食都是午餐肉还有豆子还有硬饼干。估计别说看到即使想起来都吐了,所以美国大兵们在有新鲜食物不用吃战时口粮的情况下那些战斗口粮往往会像垃圾一样处理掉。

(二)在国外大受欢迎

相对于美国大兵的厌恶,其他国家尤其是英国和欧洲被占领国家对斯帕姆午餐肉是非常欢迎的。

按照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回忆说法:“记得那是1943年的节礼日(圣诞节后第一日,英国人在这一天向邮递员、送奶工等赠送礼品的习惯),有朋友来访……我们打开了一罐斯帕姆午餐肉罐头。我们还有一些莴苣和土豆。朋友们高兴地说:午餐肉和沙拉,多么丰盛啊!”

英国虽然以黑暗料理闻名,但是二战时的英国物资优先军用所以食物还是很缺的。就有英国军官把美军士兵扔掉的午餐肉捡起来再吃的段子。午餐肉虽然口味一般,当然也不排除送的不少军用野战口粮版的,相比硬的像砖头一样的咸牛肉好吃多了(有一块咸牛肉放了几十年都没坏最后被雕成一个骷髅)。

在苏联红军也一样,二战初期像乌克兰产粮区被德国攻占。再加上苏联也缺物资。所以美援食品“斯帕姆”也非常受欢迎。苏联红军战士喜欢把午餐肉加热成糊状,抹在掺杂了木屑和糠皮的黑列巴(俄国传统面包)上,黑列巴我吃过,超级硬那还是现代的产品。

虽然军用午餐肉口味不咋地但是总比黑列巴强。苏联前领导人赫鲁晓夫也说过:“德国人占领了苏联的大粮仓乌克兰后,没有斯帕姆的话,我们当时真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拿来养活红军了。”

在亚洲,斯帕姆这种西方食品也颇受欢迎。比如韩国人在当时缺少食物尤其肉类的情况下,不少人拾起了美国大兵丢弃的午餐肉罐头。然后把午餐肉和菜一起煮这也就是现在韩国部队锅的由来。即在遥远的中国,因为午餐肉在当时是新产品外加不是太贵,不少人也习惯在三明治里加几片午餐肉,因为当时在包装上称有火腿的成分,所以后来成分口感类似的火腿肠在中国的流行和午餐肉多少有点关系。

(三)八路军当年吃什么

相对二战时期的英国军民还有苏联红军士兵,八路军伙食很不好。

1937年,八路军挺进敌后之初,后勤部门当时规定 从士兵到总司令,每人每月2至5元(法币,以下皆同) 的津贴费。当时作战部队每人每天1.5斤粮食,后方机关每人每天1.25斤,5分钱菜金。

一个人1斤半粮食,过去一斤比现在一斤多。乍一看觉得还不错。因为现在没听过谁一天吃一斤多粮食的这。因为副食特别少,所以每人分发的小米多。

到了1938年初,随着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初步建立,八路军的供给标准调整为: 每人每天为小米1.5斤,油3钱,盐3钱,肉3钱,菜1斤。注: 1钱为5克。

从这里可以看出副食究竟有多少,这里说了每人一天油和肉只有三钱。一钱是多少呢?一钱三克多,三钱油三钱肉这种量放到今天很难想象。而且打仗时还很难达到这样的供给。因为炮火连天的很难生火做饭,也就休整时可以做到这种正常供应。

当时美国顾问给国民党军提出个一个单兵口粮供给方案: 大米:27.3盎司(850克) 蔬菜:11盎司(340克) 大豆:2.2盎司(70克) 花生:1.1盎司(35克) 肉类:1.1盎司(35克) 植物油:1盎司(30克) 盐:0.35盎司(10克) 1盎司=31.1035g。这些在今天看起来不多给人感觉像减肥套餐,但是当时就这种标准都很难实现。

在最困难的时期抗日根据地只能吃到黑豆、树叶和野菜,像老版《亮剑》里李云龙结婚的时候为了喜庆,所以特意弄得的罐头炖白菜。在李云龙跟魏和尚进县城吃饭的时候那种吃相让楚云飞差点笑出声来可以想见当时的条件有多苦。

更重要的是这个电视剧主人公王云山的原型还参加过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啥样苦没吃过。尤其是过草地因为饥饿牺牲的红军战士不要太多,这个电视剧别的不说光是八路军住别墅用发胶就已经让观者吐槽了。虽然电视剧里出现午餐肉有点穿越,但是男主学美国大兵吐午餐肉这个真的说不过去了,别说1938年时的午餐肉不是很难吃,即使是战时版的也不至于那样毕竟离当时过草地才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