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史上最出色的男演员,从这部电影里脱颖而出

对于好莱坞的黄金时代而言,伊利亚·卡赞执导的《欲望号街车》有着划时代的意义。这部电影站在黄金时代的最高舞台上,撕下了好莱坞过去那一套虚饰浮华的优雅面纱,把丑陋与阴暗的现实赤裸裸地揭露给观众。

从此以后,那种简单纯真的浪漫和理想再也无法轻易地掳获人心,这是一个更加现实的战后社会。

《欲望号街车》改编自田纳西·威廉姆斯的著名戏剧,这位戏剧大师一生有多部作品被搬上银幕(除本片外,还有《朱门巧妇》(Cat on a Hot Tin Roof,1958)等经典影片,而他本人也凭借《欲望号街车》和《朱门巧妇》两度荣膺普利策奖),但《欲望号街车》是他自己认为最好的作品。

这一剧本是各种舞台剧的保留剧目,在世界各地都被改编上演,其中还包括著名指挥家普列文作曲的歌剧。为了将这部自己最满意的作品顺利拍成电影,他指定由伊利亚·卡赞来担任导演,并且几乎是以舞台剧的原班人马来出演这部电影——除了女主角布兰奇的扮演者换成了著名的费雯·丽。

在威廉姆斯的原著中,布兰奇是个有点可笑的角色,她一再掩饰自己的真实状况,是一个活在自己梦里里的可怜人。但她也是一个典型的浪漫主义者,对于诗歌、艺术有着执着的追求,痴心于自己心中的理想。

当时的费雯·丽正经历事业与婚姻的双重挫败,这种失意的状态使她无比真切地体会到布兰奇的伤痛与忧郁,她也以全情投入的精彩演技,让全世界的观众记住了这一永恒的银幕形象。据说,在接拍本片时费雯·丽已经有了轻微的精神不稳定状况,而影片拍摄结束后,她更是直接被送往精神病院接受治疗。

影片的男主角则是因本片成名的马龙·白兰度,此时的他还籍籍无名,最初卡赞只是给了他20美元让白兰度与他见面聊聊,结果白兰度表现出一副全部在乎的样子,却恰巧打动了卡赞,认为他具有主人公斯坦利的气质。

白兰度并不喜欢这一角色,但是斯坦利的确吻合他天生桀骜不驯的性格与脾性,因此他演绎的斯坦利强悍、粗野,充满一种原始的欲望。

这一侵略性十足的演绎方式不但得到了人们的赞赏和认同,就连他在片中穿的白色汗衫和牛仔裤都成为当时人们眼里的时尚和风潮,一时间效仿者不计其数。白兰度也以本片迅速确立了自己时尚偶像与演技派明星的双重地位,在后来的整整30年间,一直是最受好莱坞器重的男演员。

白兰度在本片中所展现的,正是后来几乎统治了好莱坞的“方法派表演”。这一著名的表演方式,来自于卡赞与李·斯特拉斯伯格合创的演员工作室,以俄国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心理现实主义为基础,强调演员对角色的真实体验与认同,“成为那个角色”,达到一种生动逼真的表演效果。

白兰度正是演员工作室的第一批学生,此后,由他所引领的这一表演流派影响越来越大,演员工作室也走出了一大批公认为演技卓越的大明星。詹姆斯·迪恩、保罗·纽曼、罗伯特·德·尼罗、阿尔·帕西诺、杰克·尼科尔森、达斯汀·霍夫曼等人都曾在此磨练演技,玛丽莲·梦露也以自己曾在此学习为荣——虽然很多人认为她依然没有得到方法派表演的真髓。

全片充满了浓厚的舞台剧意味,以剧烈的观念和情绪对撞迸发出震撼人心的火花。布兰奇乘坐着“欲望号”电车来到斯坦利的世界,试图用自己的优雅去适应并且改变粗野的斯坦利,但结果却是她被粗暴的斯坦利残酷的征服,并且毁灭。

每当布兰奇沉浸在她编织或者想象的美梦中的时候,斯坦利都会无情地打碎它,他认为人人都是野兽,没有所谓的理想存在,只有赤裸裸的欲望。

布兰奇代表了曾经辉煌但已没落的国外南方贵族,而斯坦利则是国外北方新兴产业工人的代表,他们的冲突与碰撞,是文明与野蛮、理想与现实的斗争。

最终,理想被现实的欲望碾得粉碎,心怀浪漫的理想主义者要么彻底改变自己,要么只能去精神病院——犹如片中的布兰奇和现实中的费雯·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