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为什么《罗曼蒂克消亡史》章子怡演的让人如此深刻?

影片简介

一出上世纪30年代旧上海的群像戏——叱咤风云的帮派大佬,不甘寂寞的交际花,说着地道上海话的日本妹夫,只收交通费的杀手,被冷落却忠诚的姨太太,外表光鲜的电影皇后,深宅大院里深不可测的管家,偶尔偷腥的电影皇帝,荷尔蒙满溢大脑的帮派小弟,一心想要破处的处男,善良的妓女,随波逐流的明星丈夫,投靠日本人的帮派二哥,日理万机却抽空恋爱的戴先生。

叱咤风云的帮派大佬陆先生答应不甘寂寞的交际花小六演电影的女主角,但是小六和男主角勾搭上被要求离开上海,陆先生的妹夫渡部在途中把小六带回家囚禁成为性奴。管家王妈把不苟言笑的车夫引荐给了陆先生做贴身侍卫。淞沪战役前夕,日本人计划把陆先生杀死,身为间谍的渡部同意杀死陆先生,陆先生的家人全部被杀。陆先生委托老五和车夫,杀掉投靠日本人的帮派二哥。抗战结束前夕,陆先生找到被囚禁的小六,与她一起前往吕宋岛。佯装成国民党高级将领的车夫,当面杀死了渡部的大儿子,小六同时举枪击毙渡部。1949年,陆先生独自一人去了香港,从此销声匿迹。。。。。。

电影用太多的事想说、有太多的人和各种的人性想展示,所以靠文字很难把电影的剧情讲清楚,导演程耳很有野心、有才华、有想法,他努力在拍中国版的《教父》,融合了杜月笙的传奇。说是罗曼蒂克消亡史,其实是“上海往事”。王传君和杜江的部分好看、浅野忠信和章子怡的车震好看。说是拍给下个世纪的人看,是在嘲笑我们吗?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电影的制作,那就是讲究,无论是从背景道具,还是人物腔调,在导演精简利落的镜头下,都形成了《罗曼蒂克消亡史》一种极强的仪式感,以此酝酿发生在民国上海滩中的这段乱世风云,契合于葛优、章子怡以及浅野忠信这些演员精湛的演技,使电影在呈现昔日旧上海浮世绘的同时,也形成了其独到的艺术表达,从这一点来看此作不可谓不是一部诚意之作。

对于这部电影,看过的人估计会分为两类,一类特别喜欢,另一类则可能表示看不懂。特别喜欢这部电影的那类人,可能就是喜欢哪种说不出什么味道的“腔调”,最有腔调的莫过于葛大爷饰演的陆先生,虽然未曾有写实背景交代,但这个角色基本能与当年叱咤上海滩的青帮老大杜月笙对上号。在葛优的演绎下,这位陆先生俨然有了几份中国版“教父”的味道:无论是与顽固对手的谈判较量,还是对有求于己的著名影星调度周全,陆先生的表现都极其得体自然,一如他身上一丝不苟的考究长衫。即使是在餐厅枪战的生死关头,这位爷居然都是方寸不乱,仿佛与其无关淡定抽身离去,倒是应了杜月笙那句广为流传的金句,“上等人,有本事,没脾气”。欲学腔调而不成的,大约说的就是浅野忠信饰演的日本军人渡部:讨了上海老婆,讲着上海方言,打着上海麻将,吃着上海小吃,如果不是特意交代,陆先生这位自称“比上海人还上海人”的妹夫,确实倒也有那么些腔调的意思。至于戏中与“腔调”完全无关的角色,大约便是章子怡饰演的交际花小六,她就像是所有“有腔调”角色的对立面。天生花痴的她似是个耐不住寂寞的主儿,挑逗舞蹈老师,挑逗电影明星,挑逗陆先生,对于爱慕浮华的她来说,情欲与聚焦才是她最爱。“腔调”这种约束人性的东西,与她犹如两根平行线毫无交集。

有意思的是,在导演的刻意安排之下,“装腔调”和“没腔调”之间还上演了一出强奸、囚禁及禁室培欲,把小六变成性奴的戏码。这种饶有意味的表达,似是影射了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与中国的关系——性格隐忍的日本按部就班的模仿学习着中国的一举一动,并不惜以文化的认同来博取信任,然而所有的一切只是为了待到时机成熟时亮出獠牙的迅猛一击。第一次性奴演出的章子怡,则是演活了小六的反映:从恐惧到痛苦,从痛苦到麻木,从麻木到顺从,像极了某些状态下被欺凌的国人。类似如此意味深长的隐喻,在《罗曼蒂克消亡史》还有不少,也为电影本身的提升了不少品格,更为观众提供了不少的观影乐趣。

《罗曼蒂克消亡史》这里面既有爱情的消逝,也有时代精神的消弭。这种消弭,就从日本人渡部野蛮地扯下章子怡的樱花耳环开始。战争催生的野蛮新世界,无情撕裂了旧时代的文明。电影里,时代的终结也是静默的,不发一言的。梅林茂再华丽的配乐都不及鼓点顿挫的一刻——葛优低下头,摘下帽子,张开了双臂,犹如一尊被钉在了历史尘影里的基督,他背后影影绰绰的十里洋场春光乍泄,都如浓雾里的海市蜃楼,在新世界的太阳底下隐去。

时代薨落,砌下落梅如雪乱。扫雪的人,终于成了浪漫的终结者。不爱一座城就不爱那里的菜,不爱一个人就将恩义斩尽杀绝。命运盛宴杯盘狼藉,来一杯鸩酒,饮尽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