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女神”俞飞鸿:一直单身未婚无儿无女,如今52岁还如此美丽
文/文刀贰
(资料图)作为一个演员。
俞飞鸿大抵有些另类。
8岁开始拍戏,16岁独挑大梁当女主,出道四十多年。
演绎了不少的角色作品,还在好莱坞发展过,在大众中,这个名字也是耳熟能详。
可是荧幕上你却很少见到这个人。
她不参加综艺,很少接代言,也不在红毯晚会上争奇斗艳,甚至在热门的互动社交平台上,她都没有账号。
提起她,大众知道她演过哪些角色,但从来不会有什么忆往昔的经典角色合集。
她是一个演员,但又好像完全隔离于圈子之外一样。
她的状态。
若是非要用两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淡然,佛系!
在她身上,完全找不出与这个纷乱繁杂,俗称名利场的演艺圈搭边的特性。
不为名利来,也不被名利所扰。
生活的节奏,都掌握在自己手里。
一、幸福的家庭让她随遇而安
1971年出生的俞飞鸿如今已经52岁了。
在这个半百的年纪。
她没有结婚。
没有孩子。
也没有为生活的鸡零狗碎愁得斑白的鬓角。
从工作室发出的日常生活照看去。
人也不过三十出头。
问题是。
年轻时候的俞飞鸿,看上去也是三十出头。
四舍五入等于这些年,岁月没有在她身上留下过什么痕迹。
心态好,人就年轻。
俞飞鸿的状态很好的验证了这一点。
这样的好心态,多数要归功于她有一个好的家庭氛围。
虽然大半生没有结婚,去经历那些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
可是俞飞鸿的原生家庭,却是十分幸福的,并不是受到什么原生家庭的影响而恐婚。
她出生在一个高知家庭里。
父亲是清华毕业生。
母亲是浙江化工学院生。
都是理工人。
在那个大学生是稀缺资源的年代。
这样的两个人,注定了在结合后,在生活上,他们不会过得太过悲惨,经济有保障。
都上过学,能够让他们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更加开明……
不仅仅是信奉老一辈所谓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言论。
他们会尊重孩子的兴趣,尊重差异性。
6岁。
长得漂亮乖巧的俞飞鸿被老师选中去跳舞。
尽管这和两人期望的相差甚远,可还是愿意放手让她去尝试,送人去学了舞蹈。
8岁。
俞飞鸿接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部戏,电影名字叫:《竹》。
那么小的孩子,本该以学习为主。
可是俞飞鸿本人愿意去演戏,接受这一次新奇挑战,父母也不反对。
自此,她便同演艺圈结下了不解之缘。
8年后。
16岁的俞飞鸿再次接触荧幕。
担纲电影《凶手与懦夫》的女主。
她乐意去尝试新的东西,去拍戏。
可这并不是她的全部。
这两次触屏荧幕还没有让她有作为一个演员,以此安身立命的想法。
短暂的拍戏经历过后,她又回归了生活,回到校园里上课,准备考学。
她的青春,似乎和别人一样,却又不一样。
都是考学。
别人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能上大学,已是一种幸运。
然而对于俞飞鸿来说。
这不过是人生的一遭经历而已。
因为她什么时候选择,做什么样的决定,都有退路!
二、自我的青春
17岁。
俞飞鸿高中毕业,考上了大学。
学的是外贸专业。
这是好事。
她熬过了枯燥乏味的高三,从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拿到大学的入门证。
父母对此也很满意,希望她继续学下去。
可是仅仅只上了一年。
俞飞鸿就发现,这并不是她喜欢,想要的东西。
她还是想考电影学院。
于是毅然决然从大学退学,重新备考。
星光不负赶路人。
1989年。
经过一年的努力,俞飞鸿顺利进入了北京电影学院的大门。
成为北京电影学院89级校花。
被称做“美女中的美女”。
不过美貌从来只是她不值得一提的优点而已。
俞飞鸿受到高知父母的影响。
不会将这当做无往而不利的利器。
“你一定要让内在变得饱满,切勿要做一个绣花枕头。”
父亲的话深深印在她的脑海里。
在北电学习表演期间。
明明可以靠美貌躺平的她,没有放松过自己那根充实自己的弦。
一直在学习。
每一门功课,都不会落下,并尽力做到一个“好”字。
在学习上闪闪发光的人,向来是深得老师喜爱的。
大三时期。
美国四大畅销书之一《喜福会》计划拍摄电影。
老师推荐她,而她也十分争气,成功入选。
获得了去好莱坞发展的门号牌。
那时候的好莱坞是束之高阁的存在。
许多演员都以能够去好莱坞发展为荣。
可俞飞鸿却并不这么觉得。
她还是认为国内的环境更适合她。
所以即使那边的编剧制片以帮忙完成签证为由挽留人。
俞飞鸿还是毅然决然的推辞了。
在《喜福会》拍摄结束后,踏上了归国的旅程。
回国后的她的发展也十分顺利。
许多同期的同学校友都在找工作,各种跑剧组试镜,求一个工作机会。
她已然顺可以在北电留校任教,成为一名老师。
这在普通人里,应该算是顶配的存在了。
没有低潮期,一路走来都那么顺风顺水。
想要什么,便唾手可得。
然而这并不是俞飞鸿的追求。
她喜欢去探索,去追寻生活。
这种日子清闲的状态让她觉得自己缺少了一份经历。
没有厚重的生活实践经验。
这样的她,站在三尺讲台上,是没有太多东西教给学生的。
只是照本宣科而已。
于是本来已经可以有着很光明未来的她又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在这种时候。
放弃这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稳定工作,跑去了国外深造。
三、天降的运气
国外学习期间。
导演杨阳拿着《牵手》的剧本找到俞飞鸿。
让她演一个第三者。
这种角色向来是遭人唾弃的,可俞飞鸿看过剧本,却是很喜欢“王纯”。
她接下了这个角色。
塑造了一个不被讨厌的第三者。
并且靠着这个角色获得了第19届飞天奖最佳女演员的提名。
《牵手》之后。
俞飞鸿可谓是一夜成名。
各种剧本纷至沓来。
那时的俞飞鸿27岁。
不算成名晚,但是也不算早。
趁着这一把火,如果俞飞鸿上点心,或许今时今日,也会是大青衣的存在。
可她偏没有那点心。
对于她来说。
演戏就是兴趣和工作而已。
一旦生活被工作占满,那不是她想要的。
“演员的悲哀是一旦走上了轨道,那就没有办法停下来了,哪怕是有事请一天的假,也会让剧组损失很多钱,这就是束缚,让自己身不由己。”
“我是一个特别宝贝自己的人,我不能为了演戏付出全部的生活,活得越平淡,越没有什么,我就越踏实。”
不愿意被束缚,不想身不由己,为演戏付出全部。
于是她一年只接一两部戏而已。
《小李飞刀》的惊鸿仙子杨艳、《策马啸西风》的高玉寒都是她这一时间段的作品。
到了2001年。
她看上了一部短篇小说《银杏,银杏》。
剧中的故事让她非常喜欢。
于是花钱,一次性买下这部作品十年的版权。
买了书,可这并不能叫她圆满,她始终对剧中的故事意难平。
于是动了将它影视化,搬到荧幕的心思。
开始她想让人拍,可是没有太多人在意,在王朔和姜文的鼓励下,她最终遵从自己的内心。
自己做导演,亲自操刀这个作品,将它拍出来。
于是在2004年后。
我们基本可以看到。
荧幕上没有再出现任何俞飞鸿的作品。
她在事业正好的时候,选择了退到幕后。
自己写剧本。
自己投资,自己拍摄。
一部没有太多商业价值的文艺片,是受不到市场和资本追捧的。
无人可用。
她便自己来。
掏出自己拍戏所得的积蓄,贴上她的房子,只为圆一个梦!
可惜。
这一次的尝试结果,并不算太好。
2009年,《爱有来生》上映,并且在第17届大学生电影节上获得了最佳处女作奖,可是票房并不理想,只有两百万。
投资四千万。
收回两百万。
这显然是赔了个彻底。
然而对于这个结果。
俞飞鸿并没有感到很失望沮丧。
她也没有后悔自己花了那么多时间精力去做了这么一件被定义为“失败”的事。
对于她来说,更注重的是自我心理的感受。
“我用心做了一件很奢侈的事情,我没有什么遗憾的了。”
她追求这个过程给她的满足感。
坦然接受最后不符合市场需要的失败。
四、情理合一
俞飞鸿这种自得强大的心理并不仅仅表现在工作上。
对待感情的方式也如是。
娱乐圈里。
从年轻时到现在,几乎没有听过太多关于她的绯闻。
寥寥几次,也随即被辟谣。
就是相识二十余年的窦文涛,也不是她的伴侣。
她是恐惧恋爱结婚吗?
并不然。
19岁的少女时代,她也曾经畅想过结婚。
嫁给一个人,转变身份。
变成一个妻子,母亲。
26岁。
这种想法已然淡薄。
甚至觉得婚礼都是办给人看的。
她不相信电影,小说里展现出来惊天动地的爱情。
可这并非因为她受到过什么严重的情伤。
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
与这个社会接轨越多,心态自然而然的转变而已。
她不相信被书写演绎出来的爱情。
也不抱对婚姻的期望。
她不喜欢太过依赖一个人,将情感、责任都放到另一个人身上,认为那样,自己很累。
对方也会很累。
她清醒理智的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想要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婚姻,有时候需要一点点的冲动。
俞飞鸿的清醒理智,让她大半生都没有进入婚姻圈。
成为一个现代所谓“剩女”。
可她并不觉得这是一个事。
在她的概念里,没有剩女这个词。
为了不剩着,而去找一个不太合适的人进入婚姻,过一种自己也不愿意过的生活。
那么她宁愿选择孤单。
她不是一个独身主义者。
也不是一个不婚主意者。
她的状态,仅仅只是没有结婚而已。
并不着急在一个年龄阶段内,就要去选择有一个实际的婚姻。
一个相对舒服的关系比较重要。
精神的富足。
远比一段不合适的婚姻带给她的意义要多很多。
五、开明的父母
过五十了都还不结婚?
父母不着急吗?
他们不会催婚吗?
对于这困扰着许多未婚女性的过年终极难题。
在俞飞鸿这里。
是迎刃而解的。
她的父母是开明的。
尽管也和大多数的家长一样,会谈及这个话题。
可是更多的会注重女儿的感受。
俞飞鸿曾问过父亲,他会介意自己找一个比她大,或者比她小,在年龄上有着极大差距的人吗?
父亲告诉她的答案是否定的。
他不介意。
只要对方善良,孝顺,懂得感恩,其它的,什么都不重要。
在这种开明,能够平等交谈沟通的家庭氛围里。
他们自然而然的在这件事情上,轻易的达成了和解。
不会有太多的冲突。
女儿选比她大,或者比她小,甚至不结婚,一直一个人。
他们也尊重。
父母给足了俞飞鸿一个人生活的底气。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
俞飞鸿在感情上自然的坚持着做自己,不着急进入婚姻。
但如果她有一个家庭。
也会很努力的去经营。
这就是她在对待婚恋问题上的态度。
《十三邀》的访谈里。
俞飞鸿说:“其实生命本身是件毫无意义的事,那我们活得有滋有味,其实就是因为它本身没有意义,所以才会力图去找一些有意义,或者你觉得有意义的事情来做。”
她的人生。
也一直在遵循着这一观点。
坚持选择做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
因而人可以为了去累积生活的经验放弃安稳的工作。
可以为了圆自己的一个梦,将自己喜欢的小说拍摄成电影,搬到荧幕。
可以放弃正在上升的事业。
好几年不拍戏。
就沉浸在这个事情中。
自己做编剧。
自己做制片。
自己做导演。
而哪怕最后结果不尽如人意。
她也可以说一句做了自己喜欢的事,没有什么遗憾了。
她从来不在乎外界对她的看法。
哪怕身处娱乐圈这个名利场。
她也始终在坚持做自己。
追寻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
这种有选择的人生,实在酷毙了!
看完记得关注@文刀贰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