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家庭电影《饮食男女》,年代感很强,却让人尴尬到憋屈

一部特别的家庭电影《饮食男女》,不知道为什么,本人观赏该片时,笑得前仰后合,颇有“笑天下可笑之人”的超然之感。影片的主题,就是家庭。家庭的和与分都在源于对家人的爱,而且很有年代感,主要是年代感太强,以至于很多人观影产生了隔阂,本能的觉得尴尬。节奏一般,想表达的到最后都没讲清楚,看完憋屈的很。

不同阶段观摩《饮食男女》这部电影会有不同的领悟。曾经最想离开的成为最后守家的,曾经号称要陪在父亲身边的,在遇见爱情的一瞬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爱情,最后就连父亲也是跟着爱情走了。剧中的每一位演员都将角色塑造的极其到位,全片丝毫没有诧异、疑惑、费解的地方,非常顺畅、自然的看完整部电影,很舒服。

这部影片对生活的刻画太真实了,真实得让我痛苦,强迫我去对比、思考、反省。拍饮食的部分相当诱人,传统而讲究的中国菜。他的女儿们各有各的想法,故事并没有结局,但在情节的高低起伏中展现了生活。片中的饮食不单是饭菜,更是人生。于国人看,尝得生活的酸甜苦辣;于外国人看,看的是中餐的色香味。欠李安一个中国文化推广大使奖章。

虽然是20多年前的片,但是全片看下来,看似平淡无奇,却又引人深思。很喜欢这样的片,在不经意之间阐明了人在环境下的挣扎,对往事,故人的情感。通过平淡的写法刻画出不平淡的人生与故事,真的很难。经典永恒!生活就在平淡的点滴,然而却也会出其不意;幸福或失落都会在不经意间来临。生活和菜一样,各种味道。珍惜家的味道。拍电影最重要的是守得住,很多电影导演很优秀,但却做不到这点。剧情和意境点的太明,就失去了那种味道。尤其对于中国观众,含而不露留点想象空间是非常重要的韵味。

从《推手》到《喜宴》,再到《饮食男女》,李安的这家庭三部曲一路看下来,对其的崇拜真是只能用滔滔江水来形容了,他在向外国输出着中国儒家思想伦理纲常的可取之处,同时又纠正着国人以忠孝礼节延伸的错误价值观,通晓中西方文化的李安在这方面看得最通透,这样一部片子看下来,真是五味杂陈。去过半山腰大国宾馆似的地方,踏上过那片复杂温润而又伤感的热土,就知道这是中国文化好的有发展,坏的有保留,有异化,有同存。

为什么又尴尬到憋屈呢?也许想很多人认为的那样,觉得很一般。并没有那么多文艺青年所说的好温暖,好感动。朴实无华中透露着诸多人世间的种种错综复杂的爱恨情仇。难道只有我某些人,为了主角们做作的台湾话台词,而看的如坐针毡吗。或许是因为屋子里有点冷,我起了一层鸡皮疙瘩。而且,一家都是大厨这个设定有些卖弄,大概是为了唬老外的,老外不知情,看了电影大概以为中国家庭都这么吃饭呢?思前想后都不明白最后朱爸和锦荣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