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环球信息:14年了,“钟阿四”该不该有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环球信息:14年了,“钟阿四”该不该有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2023年2月13日刊总第3146期

来源:凤凰网 


(相关资料图)

作者:晨寒

核心提示:

1、《狂飙》钟阿四扮演者前歌手含笑,在2009年的涉毒案件被挖出。含笑道歉,片方果断表示删除其片段。

2、从含笑道歉信来看,他已经悔过了十年,应该更理性地看待他的变化。

3、从法律层面上来看,“钟阿四”是可以重新拥有工作的,但从大众舆论治理来看,劣迹艺人基本无望重回台前。

4、社会惩罚机制,其实是对法律惩罚的补充,但这种补充不应大于或高于法律。

5、社会秩序在稳定之余,也应充满活力,给予所有人正常的生活权利和希望感。剥夺一个人的希望感,并非社会惩罚机制的本意。

2月11日晚间,有媒体报道称,在《狂飙》中饰演“钟阿四”的演员,是前歌手含笑(现用名为韩朴俊)。当晚,《狂飙》剧组发布声明,称对涉及含笑的相关片段进行修改删除。2月12日凌晨,含笑发表声明,对剧组深表歉意,称“称十多年了,每天都小心翼翼地在悔恨中度过”。

《狂飙》剧组对此事的反应是“雷厉风行”的,表态与做法均无可挑剔;含笑的道歉也是真实、诚恳的,没有一个字为自己辩护。但《狂飙》修改删除相关情节与镜头,以及含笑将失去就业机会的现实问题,不禁让人沉思与惋惜。

惋惜之处有二:一是《狂飙》受到观众一致追捧,在观众心目中已经形成一部优秀的、完整的艺术形象,修改与删除,势必会破坏全剧面貌,即便在技术层面删除了,观众对于角色与演员的印象,也会长久停留在脑海中。

据目前凤凰民调数据显示,54%的人认为直接将影视作品整个下架的举措过于简单粗暴,属于矫枉过正。

二是含笑也令人惋惜。他已经为自己犯的错付出了代价,接受了惩罚,经历了改过自新,从他的道歉信中可以看到他的悔恨。如果一个人用十多年的时间洗刷污点,那么网友们除了关注看到污点,也要看到他的变化,并且综合权衡,给出理性评价。

当下的网络舆论,对于含笑是否可以拥有重新工作的机会,抱有多种看法,有感性的,有理性的,也有犹豫的。但整体看来,还是感性偏多。从法律层面看,含笑是可以重新拥有工作的,法律没有禁止他工作。在制度层面,也一直有“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说法。可以说,含笑得到的这次工作机会,应在法律许可的范围之内。

近年有关污点艺人的复出,一些文件有规定与要求,大众舆论也有所参与,但众多意见并未形成清晰的原则与标准,反而使污点艺人的复出问题进入维谷。于是,凡是污点艺人一律不许复出,便拥有了“正当性”,对待这一问题,成了舆论治理,而非法律治理。事实上,相关规定与要求,与国内现有法律,是存在冲突的,无法在同一框架内并行。从含笑事件之后,有必要更为严肃和深入地讨论这一问题。

《狂飙》剧组使用含笑没有错,剧组不是国家企事业单位,聘用一个十几年前犯错且早已改过自新的演员,不应遭到指责。含笑在《狂飙》之前,也出演了多部影视剧,已经形成事实上的再就业。如果作品知名度的大小成为了“一刀切”的标准,这是不成立的。

法律的惩罚机制是完善的,即便有不完善之处,也会随着时代变化日趋进步。社会惩罚机制,本质上是对法律惩罚的补充,但这种补充不应大于或高于法律。社会惩罚机制应随着时间的推移,拥有灵活机动的方式与标准。社会秩序在稳定之余,也应充满活力,给予所有人正常生活权利和希望感。剥夺一个人的希望感,并非社会惩罚机制的本意。

据目前凤凰民调数据显示,45%的民众对已经执行完毕、回归社会的违法犯罪人员还是比较宽容,认为应该给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歌手含笑因为这次事件,可能会被再次封杀,不是因为他不可以工作,而是不会再有剧组敢给他提供工作。这样的境地值得深思:任何法律处罚都有时间期限,对犯错艺人的惩罚,也应有时间期限。无限期的惩罚,本质上是个悲剧。

(本文系凤凰网评论部特约原创稿件,仅代表作者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