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大决战》拍摄,有人建议不提林彪,杨尚昆:那仗是谁打的?
1986年以平津、辽沈、淮海战役为主题的历史巨作《大决战》正式拍摄。然而在拍摄期间,有一个难题,困住了在场的工作人员,关于林彪这个角色到底该不该演?到底该怎么演?
于是有人当场提出建议,既然林彪这个角色有些复杂,又有很大争议,干脆不演了。
听到这些言论后,当时时任军委副主席的杨尚昆说到:“不拍林彪,那东北的仗是谁打的?”
从制定剧本到选角色
1986年,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落在了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头上,要通过电影《大决战》,把辽沈淮海平津这三大战役的经过搬到大荧幕上。
拍摄历史剧必须尊重史实,每一个细节都要严谨。对于一部好电影来说,首要任务就是把剧本写好,如果剧本的情节逻辑出现问题,无论演员的演技多么好,他都不足以堪称为一部成功的电影。
为了剧本创作,在杨尚昆的亲自指导之下,特意找来一组写作功底绝对过硬的作者,并且要寻找当年参与过三大战役的当事人,无论花费多大功夫,都要把当年的历史细节刨根问底的写在剧本当中。据说在当年的创作过程当中,光是档案就看了6000多万字,接受采访的当事人更是数不胜数。
剧本初步敲定并经过审核以后,接下来的大事就是选角色。角色最先敲定的是古月和卢奇,一个饰演毛主席,一个饰演邓公。
蒋介石这个角色的候选人是孙飞虎和赵恒多,两人演技都不错,但最终还是赵恒多被选中。因为孙飞虎在最终的试戏过程中,把蒋介石这个角色演得过于极端化,“坏人”滤镜太明显,不够贴近史实,也不够贴近真实生活。
被举荐出演林彪这个角色的演员名叫马绍信,来自于一个艺术剧院。马绍信刚开始在试戏的时候,表现得有些僵硬,因为林彪这个角色对他来说有些矛盾,他总是会想到林彪做过的那些“坏事”。
当时杨尚昆告诉马绍信,你只管按照剧本演绎,不用有太多的心理负担,我们演的是建国之前的林彪,不能因为他曾经做过坏事就抹去了他所有的好。
有了这段话,马绍信逐渐地放下了心里的大石头。为了突出林彪这个人的性格角色,剧组特意找来了当时林彪身边的人。
知情人士告诉马绍信,林彪这个人其实不太愿意说话,通常他在营地都是独自一人盯着战略地图,他对地图上的地形了如指掌。如果说要拍摄一些细节的话,那一定是吃黄豆,林彪这个人没有什么别的爱好,唯独对黄豆情有独钟。
经过一次次的演练,一次次的试错,最终在剧中敲定了马绍信自然的从口袋里吃黄豆看着地图运筹帷幄的情景。
耗资1亿5年心血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大决战》这部电影足足拍摄了5年之久,而且耗资巨大。因为历史剧的每一个细节都需要严格的审核,场景和道具也绝对不能粗略地用特效划过。
为了确保每一个情节都是真实的,在毛主席爬上陕北高坡的那场戏,剧组为了还原当时的真实情景,足足在黄河附近等待了两年,才得以拍到冰冻的河水正缓缓开动的壮观场景。
剧中所涉及到的军队和军用武器也都是真实的,飞机坦克都是从解放军区借来的。可想而知,这部影片的拍摄是多么巨大的工程。
《大决战》的成功拍摄离不开剧组的精心策划,也离不开演员们的精湛演绎
《大决战》正式拍摄成功并登上大荧幕以后,无论在国内还是海外都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辽沈淮海,平津这三大解放前的重要战役,被演员们生动形象地呈现在荧幕上,欣赏了影片也重温了历史,既还原了史实,又能感受到影片人物对话的生动有趣。
在香港的那场见面会中,台下的观众对林彪的饰演者,马绍信十分喜爱,大家觉得马绍信的演绎为观众展现了一个立体而形象的林彪。饰演蒋介石的演员赵恒多也受到了台湾观众的好评,大家觉得赵恒多所饰演的就是一个真实的蒋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