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文盲至此,这样的明星,也红不了多久吧?-滚动

文盲至此,这样的明星,也红不了多久吧?-滚动

近20年来,娱乐圈发生了不少大事,其中让大众感受最深的,主要有两方面。

首先是片酬。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曾几何时,只有成龙、李连杰这样的巨星大腕儿,才可能拿到极高片酬。

举个例子,2007年李连杰主演《投名状》,片酬过亿,全亚洲最贵。

陈可辛导演接受采访时,还表示这是“友情价”,言下之意,这个数字符合他的身价。

除了这种顶级巨星外,其他明星的片酬基本上都是百万级,整体算合理。

可后来,随着偶像文化流行,只要是一线明星,有人气,不管出道几年,不管在表演上有没有真本事,片酬随随便便就能达到这种“亿元天价”,广电总局不得已出台了“限薪令”。

即使头顶高压线,不少明星为了多拿钱,仍然阳奉阴违。

除了片酬外,明星的“文化水平”,也是大众议论的焦点。

过去一些明星虽然文化不过关,但好歹演技卓越,唱功了得,给我们留下了经典作品。

现在的很多明星,要作品没作品,要学历也没学历,两头都没顾上,收入却水涨船高。

不仅如此,细扒他们的文化素养,着实让人一言难尽。

一、四类“文盲行为”,让多少明星脸红

演艺圈的明星本该对年轻人起着模范和表率的作用,但大多数明星因为早早出道,教育缺失,就成了“九漏鱼”。

可也许被吹捧惯了,他们还偏偏喜欢到处显摆,导致了很多“文盲行为”。

如果做一个总结,我们可以发现,明星的“文盲行为”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类。

第一类,基本常识的缺失。

比如谢可寅参加节目时,说湖北是北方。

来自湖北的张新成纠正她,湖北是南方。

她非要抖机灵说:“湖北是南方,那湖南就是北方喽。”

张新成无奈地科普:“秦岭淮河以南都是南方。”

场面一下子陷入了尴尬。

演员杨洋在活动现场,自称是军事迷,常看军事新闻,主持人问他看什么,他支支吾吾半天,把“强国论坛”说成“国强”,随后直接说了句“歼22”

即使不看新闻的人都知道中国空军的骄傲是歼20,这接二连三的错误让人无语。

还有马思纯,她因为出演张爱玲同名小说改编的《第一炉香》,就给自己立了一个“张爱玲书迷”人设,也是频频翻车。

张爱玲20周年祭,她发文悼念,结果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

而她写的《第一炉香》的读后感,被网友戏称为“把哈姆雷特,读成了哈利波特。”

第二类,写错字、读错字。

孟美岐在参加活动时将“有魅力”写成“有魏力”

这个错误多少可以理解,可随后她在给品牌方的寄语里,一个“甄”字写错了,一个“卖”字里的上下斜点,被写成了左右,8个字写错了2个,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另一位火箭少女杨超越,差不多也是彼此彼此。

“修仙录”三个字,她写错了俩,出错率碾压自己的好姐妹。

王一博则直接来个“文盲三连”,不会写“到此一游”和“祝福祖国”,还把湖南,说成是一座城市。

黄子韬听不懂“瓶颈”,是什么意思。

杨幂将“莘莘学子”读作“辛辛学子”。

刘诗诗把“沮丧”读成“且丧”。

杨洋把“驾驭”读成了“驾权”。

客观来说,现代人都习惯了用手机打字,在写字和说话时,遇到生僻字卡壳,或者读错是有可能的。

犯这种错误可以理解,但一定要反思。

第三类,基础知识,不过关。

有调查称,近七成的人支持高考不考数学。

一个经典回复是:数学就是为了刷掉那70%的人。

这条规律,放在娱乐圈里同样适用。

杨洋接受采访时自称自己是个“奇数控”,喜欢在奇数的时间发动态,比如第10、30、50分钟。

底下的人懵了,这哥们儿连“奇数”和“偶数”,都分不清啊。

吴宣仪被问到,8乘以7等于几,她脱口而出42。

迪丽热巴被问到,3乘以7等于几,她不管三七二十一,答道24。

包文婧则比较实诚,节目中主动承认自己不会算10以内加减法。

当马东问她23+4等于多少,她眉头紧锁,掰着手指算出了正确答案,立刻赢得了全场雷鸣般的掌声。

在面对更高级的数学问题时,明星就更犯难了。

鞠婧祎被问到:“一个角超过90度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她慌乱地胡猜:“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于小彤在面对加减乘除组合题,眉头紧锁,却迟迟说不出答案,最后被白球淹没

关晓彤在节目解答数学题,她列了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立刻引发全场欢呼。

电视机前的观众直接看呆了,这不是初中生就会的应用题吗?

讽刺的是,明星们连九九乘法表都不会背,纳税的时候,他们立刻数学家附体,总能精准地计算出如何避税。

第四类,跨界“出丑”。

有的演员戏演多了,产生了错觉,错把银幕上的角色和生活中的自己,划等号了。

脱下戏服,他们没过足戏瘾,化身为意见领袖,开始指点江山。

可是没有了剧本支撑,他们的知识水平暴露无遗,他们以为的微言大义,在大家看来就是疯言疯语。

比如有的夫妇,四处开炮,有的演员发表不当的言论,还有姚晨发表的“恶之花”言论,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有的明星,本职工作不突出,总想着另辟蹊径,用跨界的方式给自己贴金。

比如某演员,本来演技在线,前途无量,却非要给自己凹一个学霸人设。

结果身为北大博士后的他,连知网是什么都不知道,随后被曝出学术造假,不仅博士学位被取消了,自己的星途也蒙上了阴影。

比如江一燕,在演艺圈不温不火,就给自己凹了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文艺女青年人设。

结果人设是立住了,大家也把她忘记了。

突然间,她在社媒高调宣布获得了美国建筑师大奖。

她本想靠这个大奖重回大家视野,好奇的网友却扒出,江一燕只是这个建筑项目的甲方,根本不是该奖项的获得者。

事情扩大后,江一燕赶忙道歉,消失在公众视野里。

还有我们熟悉的吴某凡。

当年在他人气最巅峰的时候,被人捧成了说唱老炮儿在节目里当导师

没有代表作,唱功不过关靠autotune来遮羞,周围人还得捧他臭脚,假装听得如痴如醉。

现在他出事儿了,我们再回看他当年的表演,活生生一出“皇帝的新衣”啊。

明星没文化,只是增添一些笑料,但跨界出丑,却是抢占了其他人的资源,遗患无穷。

二、娱乐圈不是简单的“名利场”

李安说过,演员最后拼的是文化素养。

放眼过去十年,当资本涌入演艺圈的时候,我们是有过短暂繁荣,电影票房节节攀升,明星片酬水涨船高,但短短几年就偃旗息鼓。

现在电影院纷纷关门,电视剧同质化严重。

前戏过猛,后劲儿不足。

除了疫情的影响,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行业从业者的整体文化素养不高。

当机遇来临的时候,他们蜂拥而上,首先想到的,不是提高作品的质量,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而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攫取最大的利益。

于是“轧戏”、“数字台词”、“注水剧”等乱象就层出不穷,竭泽而渔的下场,就是透支未来,很多老戏骨痛骂“可耻”。

最近世界杯正踢得如火如荼,我们用一场比赛进行类比。

五星巴西群星闪耀,可是战术素养不高,在和克罗地亚踢8进4淘汰赛的时候,内马尔加时赛取得进球,这时候胜券在握,他的队友产生了异心。

他们想的不是如何守住最后的胜利,而是在有限的比赛里展现自己的脚法,以提高自己的身价。

本该防守的时候,他们都冲上前去出风头,给克罗地亚留下了空挡,最终脚法没秀成,反被扳平,整个队伍士气受挫,输了点球大战。

我们的演艺圈也是如此。

如果没有足够的文化素养做支撑,从业者的目光一定是短视的。

读书真正的意义,不在于“黄金屋”和“颜如玉”,而在于书本,可以当成阶梯。

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格局也就出来了。

三、演艺圈的“风向”,要变了

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我们不可能要求明星“回炉重造”,也无法让艺考生放下专业课,每天学习文化课,更无法阻止年轻人,对他们的追捧。

真正的改变,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好在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这种变化

几年前,央视做了一档综艺《经典咏流传》。

我们既可以看到撒贝宁、康震(教授)、王黎光(音乐学院院长)这样的文化人,也能看到王俊凯、王迅、朱丹这些娱乐圈人士。

当这些娱乐明星,将中华诗词谱成曲唱成歌的时候,观众是可以感受到满满正能量的。

后来的《朗读者》《国家宝藏》《圆桌派》都是用文化综艺做桥梁,将明星崇拜和文化推广进行嫁接。

而到了今年,我们看到了王俊凯,作为推广大使参加电影节,看到了李宇春与贾樟柯对话

看到了黄圣依参加了乌镇戏剧节,“娱乐至上”芒果台,也推出了文化综艺《美好年华研习社》。

褒奖声有,嘲笑声更甚。

许多人问,这有啥用,这些涂脂抹粉的明星,不就是“工具人”嘛,你还真指望他们肚子里能抖出多少墨水吗?

但春天的到来,都是从泥土松动开始的啊。

我们也看到制片人方励为吴天明的遗作能多一点票房而上演惊天一跪;

看到肖战这样的顶流,都跑到话剧舞台磨炼演技;

看到了拍商业片出身的徐峥,谦卑地表示想和娄烨合作,只怕对方看不上自己;

看到了一帮名校背景的脱口秀演员站上舞台,对从街头兴起的相声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这些细枝末叶或许触动不了什么,但社会风气的转变,从来都是于无声处听惊雷。

最后皮哥想用成龙大哥的故事做结尾。

成龙曾透露当年做慈善是做的“假慈善”。

他白天拍戏,晚上跳舞,探望孤儿院的儿童全是秀,很多送给孩子的礼物都是主办方准备好的,他却要假装是自己买的

时间长了,成龙自己内心产生了愧疚,秀做多了就成真的了,现在成龙已经是我们公认的华人之光。

不可否认,现在娱乐圈所谓的“文化事件”大都也是秀,但表面功夫做多了会慢慢向内渗透,假的做多了慢慢就成真了。

文盲至此,演艺圈的风向终于变了;至暗时刻,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丝微光。

演员也好,明星也罢,最终拼的都是内在的“修养”,只有此,才能红得长久。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一粒鸡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