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专访|《灰猴》诞生背后:青年导演的市场“生存战”

导语

“李安也曾说过,资金对他永远是个问题。无论是新人导演,还是影坛巨擘,拍电影,不差钱几乎无从谈起。”

又是一个仲夏之夜,在加拿大东部,一座横扼大西洋海道咽喉的港口城市内,第42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正缓缓落下帷幕。

与此同时,这部小成本犯罪喜剧也正式进入公映流程。

一连串变化都指向一个事实,这部处女作,比张璞想象中走得更远。他从没期待片子能进入商业院线,拍摄期间,满脑子想的都是,“能完成就挺好了”。谈及彼时的发行定位,张璞狡黠一笑,“那会儿想着做完看情况,能发就发,实在不行还有电影频道呢。”从获奖到公映,对他来说倒更像是“意外之喜”。

电影《灰猴》当中,王大治饰演的杜子腾,在另外一个平行空间,也有这样的因缘际会。当所有人被利欲熏得晕头转向,只有杜子腾一根弦,坚持追求爱情,看似荒诞、实则纯粹,最后更阴差阳错地成了秘方的主人。杜子腾和张璞,都是小人物,一个是黄花梁上的“灰猴”,一个是电影圈里的新秀。

我们采访到了这位新人导演张璞,请他来聊一聊,成本高压之下,《灰猴》如何求变。

“灰猴”历险记

二零一七年下半年,对于张璞来说格外难熬。

好在张璞中戏毕业,又在剧组呆过几年,周围全是影视圈里的朋友,借点钱应急还是不成问题。而他也早早做好了心理准备,“钱”或许会成为整个项目执行过程中,牵一发动全身的一环。虽然“没钱”的危机看似解除了,但“没钱”的后遗症却充斥着电影制作的方方面面。

《灰猴》“求变”:成本倒推结构

而这些空间,需要巧妙的细节来填补。

透过群像看众生相:“碰撞”产生惊喜

为了丰富每个角色的性格,张璞又根据演员情况,加入了多种不同的方言,除了怀仁当地话,还包括四川话、西安话、河南话和青岛话等等。“这个地方做的时候,是刻意设计进去的,怀仁虽然地方小,但外来人口其实挺多的,如果演员全说怀仁话,电影就会变成一个完全小众的东西。”

让张璞意外的是,《灰猴》能找到香港演员骆达华出演。最开始,“杀手”这个角色的设计是山西右玉人。骆达华作为土生土长的香港人,让他硬说右玉话相当困难,“所以我们就把剧本调了一下,也就是香港杀手过来,但其实最开始并不是这个想法。”

一部电影的表演设计当中,综合了这么多差异化的因素,对张璞的导演功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剧组还有大量年轻演员,大家成长背景、生活环境,对待同一件事情的态度和反应,都千差万别,如何把所有人的表演状态统一到一起,不仅考验调度能力,更考验导演是不是知道自己这部戏里要什么。

他向娱乐独角兽解释最初创业的动机,“其实就是想做一个工作室,想开发开发剧本。”同时还有一部分艺人经纪业务,为此他网罗了一帮新人演员,拍一些网大勉强度日,这其中就包括《鬼谷山庄》。

李安也曾说过,资金对他永远是个问题。无论是新人导演,还是影坛巨擘,拍电影,不差钱几乎无从谈起。但先从小成本拍起,用内涵以小博大,顺带聚拢起核心受众,就有希望在步步为营中实现“财务自由”。尽然,从商业化角度而言,电影《灰猴》当前所取得的成绩并算不上惊艳,但作为一部成本高压下诞生的导演处女作,它至少为后来人踩出了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