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回来的女儿》导演吕行:不为悬疑而悬疑,让观众在故事中得到满足|封面会客厅-环球快看点

《回来的女儿》导演吕行:不为悬疑而悬疑,让观众在故事中得到满足|封面会客厅-环球快看点

封面新闻记者 刘可欣 实习生 吴雨珂


(相关资料图)

嘉宾介绍:

吕行,导演。曾执导作品《无证之罪》《平凡的荣耀》。2022年12月,执导作品《回来的女儿》正式播出。

2022年末,一股“破案”的热潮平地而起。《回来的女儿》自从播出之后,网络讨论度持续走高,观众关于“谁是凶手”的猜测层出不穷。反转的剧情、悬疑的刺激、对人性的观察和剖析、演员的出色表演……无论是作为“迷雾剧场”的开头,还是电视剧市场在2022年的收尾,《回来的女儿》都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

一部只有12集的短剧,如何在播出时间只有半个月不到的情况下,刷屏各大社交平台?封面新闻记者邀请到该剧的导演吕行,聊了聊“刷屏”背后的原因。

在熟悉的场景里塑造悬念感

做个有收有放的“细节控”

悬念感塑造的成功,必然是《回来的女儿》让观众欲罢不能的原因之一。在采访中,导演吕行将整部剧的悬念感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来自角色的设置:“爸爸妈妈、哥哥妹妹,从明面上来看,他们是一家人的面貌。但在这家人的面貌之下,他们各自又隐藏了什么样的秘密?会有什么样的情节和冲突?这是整体悬念的其中一部分。”

吕行

吕行说,另一种悬念感则来自日常生活场景与剧情的反差。有观众把廖穗芳(梅婷饰)一把拉开陈佑希(张子枫饰)的浴帘,与《隐秘的角落》中张东升(秦昊饰)请岳父母爬山的情节放在一起,并称为“开局就盖章”的两大“心理阴影”。卫生间、厨房、家门口的院子……这些不寻常的事情,却恰恰发生在最日常的地点。“剧中本身就是一个比较生活化的场景,比如他们睡在同一个卧室,还有家中的饭桌、卫生间,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场景。思考如何在熟悉的场景里塑造出悬念感,我觉得是比较重要的。”

在采访中,吕行的“细节控”特质让人印象深刻。故事的发生地山城化肥厂厂区,是剧组在当地找的实景,而家属区则是1:1地进行了还原。为了打造出日常生活场景的真实感,吕行在两个场景的地貌、石材、甚至是苔藓上,都要求必须要有共通性:“比方说山城错落、有起伏的地貌,水管和天然气的管道,地貌的石材,石材上的苔藓等等视觉元素,我们都尽可能让观众感觉是比较一致的。”这种对于细节的追求,还体现在吕行对道具的要求上:“剧中的自行车、摩托车、BB机,都是我们找来的老物件。但是像大哥大,1997年的大哥大应该是新东西,所以我们还要在老物件的基础上翻新,变成属于那个年代的东西。”

吕行与饰演廖穗芳的梅婷

但这种对细节的严苛要求,却在拍摄时被他收了回去。虽然对于场景的要求事无巨细,但在演员表演方面,吕行更偏向于给他们更大的空间去发挥:“走戏的时候,我们会有一个大概的调度给演员,比如最开始的位置和最后的落点。但是如何去完成这个调度,包括他们的细节怎么处理,我不会对演员做明确的要求。”这种放手的大胆来自充分的准备。在开拍前,吕行已经做足了案头工作,包括戏剧目的、人物潜台词、哪些部分能通过摄影机对表演进行强化,他都烂熟在心:“我会帮演员一起梳理一下上下文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们要演的是什么?对于故事有什么作用。其实把大的目标梳理清楚了,剩下的细节就依靠演员自己的功底和发挥了。”

吕行与饰演李承天的王砚辉

既然“套路化”不可避免

那就带观众走入故事当中

虽然悬疑的元素是《回来的女儿》成功的原因之一。但其实对于大多数悬疑电视剧来说,它更像是一把双刃剑,能让人食之上瘾,也能让人弃之无味。当悬疑元素越过剧情,这种“为了悬疑而悬疑”的电视剧必定是无法得到认可的。在谈到这个话题时,吕行认为,悬疑和剧情,分属不同的职责:“悬疑是一种叙事的方式,而剧情则属于内容。如果观众产生了‘为了悬疑而悬疑’的感受,那么在他的判断中,绝大部分可能是源自内容和形式的不匹配。”吕行认为,如果不恰当地使用过多的手段去渲染,就可能出现以上的情况,“如果能够匹配得好,观众就会在故事中得到满足,而不是察觉到这些强化悬念的方式。”

剧组在拍摄中

而另一个常被悬疑剧提起的关键词“套路化”,吕行则认为另有解法。“‘套路化’是任何一个电视剧都难以避免的问题。因为作为一个悬疑剧而言,它肯定故事要讲究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吕行如此说道,“但如果要让‘意料之外’发生在‘情理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要在前面铺排,那么观众一定会有所察觉和预判。”与其费尽心思掩盖这种铺排,吕行觉得不如让观众充分地投入到人物的情感中去:“如果对人物的情感投入足够充分的话,观众对于套路就不会产生那么强烈的察觉力。或者说是更容易顺着主人公的视角,带入到他们的情感中,这样情节反转、揭示信息的时候,也会更有效一点。”

而作为这个掌握揭示信息节奏的人,吕行思考得更多的是,如何在一部长剧中,去持续吸引到观众的兴趣。

“首先,我们需要一个好的剧本,这是我们实现这个步骤的基础。其次,在故事展开的过程中,我会默认观众对这个故事、人物是不感兴趣的。那么我们就要去思考如何去持续地吸引观众。”对《回来的女儿》来说,吕行认为它能吸引观众的首要原因是故事本身:“从一个外来者的视角进入到一个家庭里,去撕开家庭当中的秘密,本身它就会满足人的窥私欲。这个家庭恰好又跟常看到的家庭剧里的典型形象有差异,所以也会带给观众一定的新鲜感。”但如何让这种新鲜感持续地吸引观众,吕行认为,根本还是在于观众对故事的投入:“我们希望观众在看一个长剧的时候,能够在人物关系和信息量中得到越来越多的满足,一直到剧的结束。”

距离上一次执导的悬疑剧《无证之罪》播出,已经过去了5年。这次以《回来的女儿》跟观众见面,吕行说,中国的悬疑剧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17年我们做《无证之罪》这种12集的精品推理短剧,属于有开创性的行为。但是通过这几年的‘迷雾剧场’或是其他悬疑剧的推出,观众的期待已经变得很高了,要达到观众的预期也更难了。”作为一个连续两次推出的悬疑剧都得到好评的导演,吕行说,他理解的悬疑剧,未来无外乎就是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就是以往推出的悬疑作案剧中,做到‘人有我精’。另一个就是用不同的类型剧与悬疑进行叠加,比方说仙侠古装、都市职场,都让观众眼前一亮。”

片场剧照

对话导演吕行:我期待与观众的互动

封面新闻:在拍摄的时候会设置这些细节等观众发现吗?

吕行:这倒没有。但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它说明我们的故事在播出的时候,引起了观众很强烈的好奇心,这才对故事中的人物命运、细节的设置产生了兴趣,才会愿意去相信这个故事。

封面新闻:您自己会去期待这种互动吗?

吕行:会期待。有时候我在平台上跟观众一起聊一聊,但是不能说太多,因为其实我们是应该站在剧背后的人,但总忍不住跟大家在一起聊聊天。

封面新闻:这一次执导《回来的女儿》有没有一些特别的收获,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

吕行:对于我而言,一个剧拍完了,并不算真正的完成,它只有跟观众见面了,经受了市场的考验以后,它才算是真正的完成了。最宝贵的经验其实就是我在不停地看观众的评论,跟观众们互动,这是一份非常直接的经验。我会用这些反馈,在将来的拍摄里,不断地去调整跟校正自己的预判。

封面新闻:您自己有提到的这种创新突破的创作打算吗?

吕行:有,会去设想,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总是一件很难的事儿,所以我们也在寻找合适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