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被《攀登者》气吐血了
国庆档到第五天了。
双双垫底的,就是今天咱们要聊的《攀登者》。
仔细想想,这个片子实在没什么摆烂的理由,甚至三部中最有潜力的就是《攀登者》。
《我和我的祖国》是合拍片,7个故事组合在一起,绝对比讲好一个故事难,短片的形式本身也没有长片吸引人。
《中国机长》虽然是个好题材,但故事偏单薄是它的软肋。
真实事件中,3U8633航班从意外发生到飞机成功落地,满打满算只有42分钟,而且整个过程虽然凶险,但不算一波三折,不足以支撑一部电影所需要的戏剧性。
相比而言,《攀登者》的故事就太占优势了。
而这可是珠穆朗玛啊!
当时他们的潜台词是:你的山,那你倒是登一个啊?
于是我们就登了。
可说起来简单,背后付出的是生命的代价。
当我们决定要从中国西藏一侧的北坡登顶时,西方世界就嘲讽不断,因为他们断定,没有人能从险峻的北坡登上去,那是“连鸟都飞不过的地方”。
鸟飞不过去是鸟的事,我们得上去。
而另一边,当晚凌晨4点,王富洲、屈银华与贡布成功登顶,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
飞鸟都做不到的事情,他们做到了。
英雄事迹讲完了,我们来看看这个故事有多好?
首先惊险场面肯定是不用多说的,就算不弄那么多花里胡哨的特效,就用纪录片风格来拍也能让人全程冒汗。
这其中的勇气与奉献,哪怕片中只表现出十分之一,也能让人泪奔。
什么叫天时地利人和?这就叫天时地利人和啊!可即便如此,导演李仁港同学还是避开了绝大部分正确答案。
电影中最让人不解的是,为什么非要加那么多的爱情戏?
登珠峰这件事上,可供抒发的情感实在太多了。
当初那些队员在氧气完全用完时,可以连命都不要都要继续登顶,这是实打实的爱国情。
当时刘连满为了让队友们安全下山,他宁愿自己等死也要把仅剩的氧气和物资留给他们,这是义薄云天的兄弟情。
光是表现好这个,电影的情感已经足够充沛了。
可是它没有,上面的两种情绪它都没有烘托到位,反而强行用大量的篇幅来渲染爱情。
当然,不是说加爱情戏不好,可就怕它在不合时宜的地方出现。登珠峰这种大事明显更需要表现那种大爱,表现英雄们的勇气和奉献精神。
可现在的《攀登者》不是为国登山,而是成了为爱登山,为心上人登山。
退一步说,哪怕是这样也行,那就把爱情戏拍好一点,不过现在的效果,只能说是狗血。
本片一共两条爱情线。
一条是方五洲(吴京饰)和徐缨(章子怡饰)之间的,另一条在李国梁(井柏然饰)和黑牡丹(曲尼次仁饰)之间。
说实话,这两段都看得人如坐针毡。
还有最后登珠峰时徐缨为什么一定要上山?本身身体就很弱的她完全可以留在大本营,真要找信号,那肯定是优先选择两三个体格壮的队员上去更理智。
还有前面方五洲为了救她,扔下队员不管,一个人跑下山找,最后还被冰柱砸伤了。看到冰柱倒下的那一刻,我的内心是崩溃的,这样的爱情别说感动,简直让人气的吐血。
另一段就是李国梁和黑牡丹的爱情,他俩的故事同样让人看的绝望。
两人刚开始在训练营眉来眼去时,就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而等李国梁为了救黑牡丹导致两人双双掉进冰缝时,影院里已经出现嘘声了。
本来吴京和章子怡之间的爱情戏就已经够泛滥的了,李国梁和黑牡丹的爱情戏码确实毫无必要。
难道片方那个是想把《攀登者》拍成《泰坦尼克号》吗?但是咱们登珠峰不是因为爱情,而是因为爱国啊。
电影另一个不爽的地方是喜欢空喊口号。
前期宣传时海报上就写着“为国登顶,寸土不让”,电影中有一句台词也反反复复地说,“我们自己的山,要自己登上去”。
所以前面听着还挺热血,后面就真的无感了。
除此之外,片中还有一些很难受的逻辑Bug。
比如李国梁牺牲的那一段。
他掉下悬崖后,用生命保护了摄像机,按照正常逻辑其他人拿到了摄像机就应该继续上登顶啊,可镜头一转,他们……撤退了。
还有张译这个角色,他前后两个形象转变的太硬了,李国梁一死,他就完全变成截然相反的两种性格。
当然,张译的演技已经足够好了,这不是演员的问题。这是中间还差了一场戏,哪怕加一场他去雪山找李国梁尸体的戏也好啊,这样他的形象转变就会更自然一些。
还有最后的彩蛋,为什么非要单加一段胡歌变老之后的的画面呢?而且还变成了成龙……
胡歌在前面只是一条支线啊,专门把一条支线做为全片的彩蛋太奇怪了。而且就算真要拍彩蛋,那也应该把没死的吴京和黑牡丹也加上啊。
最后一个问题是有少许地方声画不对位,这可能是后期配音的原因,情况不算严重,但也看得人不太舒服。
上面主要只说了缺点,没说啥优点。
说实话,优点《攀登者》不是没有,比如电影特效还是不错的,徐克执导的几个动作场面也很精彩。
但《攀登者》终究是一部根据史实改编的电影,不是超级英雄电影,过于飘逸的动作尽管好看,但也略显轻浮。
也把一部本应该成爆款的电影,拍成了国庆档最大遗珠。
最后咱们再回到章子怡吐的那滩血吧,看完《攀登者》最大的感受就是那滩血其实不是章子怡吐的,是我吐的。
实在太遗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