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小时代》更差的,是“导演”郭敬明
文/十元君
最近郭敬明随意发放S卡给何昶希上了很多次热搜,何昶希代表作是《青春有你》,选秀出身,要天赋没天赋,要努力没努力,却和黄奕、马苏等老演员一样拿到S卡。
辱演员了。
更辱导演。
导演汪海林公开吐槽郭敬明:“不是什么正经导演。”
说得太对了。
郭敬明的代表作是《小时代》,这部片子的定位是婚纱影楼写真PPT。
无数不必要的长镜头、琐碎的故事情节、浮夸的无病呻吟、金钱至上的价值观,为人称道的审美,其实也只是暴发户级的审美。
如今的风气真奇怪,《宫》、《一起来看流星雨》之流都可以成为光荣的代表作,《小时代》也能吹成香的。
别的电影是屎味的巧克力,外在差一点本质仍然是巧克力。而《小时代》是巧克力味的屎,本质永远是屎。
把郭敬明请来做评委,节目组不知道他不够格吗?一定知道,他们要的就是话题度,毫无对演戏的尊重。
李诚儒在郭敬明给何昶希S卡后,直接怼他“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李诚儒和郭敬明是两个对立面。
李诚儒不在乎郭敬明的“资源”,抛开自己本身财大气粗不谈,更因为和郭不是一路人,自然不会需要他那种资源。
李诚儒对表演行业的尊重,发自内心的热爱,是我最钦佩的。
他不喜欢选秀出身的来当演员,不许形形色色的人来玷污这个行业。
科班出身的演员们从小学艺,经过层层筛选后进入中戏、北影等学校,四年认真学习。
结果这些选秀出身的人3个月录个节目就来搅乱影视市场。
要天赋没天赋,要努力没努力,凭什么?
不是看不起选秀出身,但术业有专攻,事实上——这么多年,天赋型演员几乎也就周迅等极少数人,绝大多数优秀演员都是科班出身。
选秀出身去演戏,不过是想以此巩固自己的地位,想火想挣钱罢了。
没有金刚钻还敢揽瓷器活,骨子里对演戏这件事毫无尊重。
李诚儒非常重视台词功底,他说:
“你演得再好,声音是别人配的,你只完成了一半的创作。有的演员天天拿这半拉作品说事,其实这是很耻辱的事情。”
长得好看是优势,但台词不是自己念的,就没有创作过完整的作品。
斯嘉丽·约翰逊凭借电影《她》斩获最佳女主角,全程只靠声音出演,没有露脸。
配音咖没资格谈演技。
其实郭敬明身上远有比S卡更严重的事情。
“全部捏造。已交律师处理。”
最后法院判郭敬明败诉。
出身于四川小县城的郭敬明,从小就渴望着中国名利场的代表——上海,他曾经在写作时无数次提起“上海”的文化和生活。
语言容易,融入却难。虽然在强大的融入意愿下迅速突破语言障碍,郭敬明也仍然不属于“桑海宁”的生活圈。
因为就读影视类专业,有一次学校要求买摄像机、相机、高性能电脑,对这个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是必备品,但是对当时的郭敬明来说,这是不可及的高要求——“买这三件的钱都可以在县城里付一套房子的首付了”。
“我哭了,我都不知道妈妈如何筹到这笔钱的,好难过。”
多年后的他,和当初买不起三件套的穷小子相比,早已是天上地下。而他的小说里,也塞满了奢侈品的品牌名。所谓缺什么补什么,拜金主义的味道,都刻在了郭敬明骨子里。
用他的话说,就是“用成功对抗整个世界”。
外表极其自负的人,内心必定是极度自卑的。
不同于偶像剧让人当时看个过瘾,他就像精神鸦片一样腐蚀着读者,他的作品除了奢侈品牌菜市场般的罗列、华丽的辞藻,毫无精神内涵,但却不断煽动着读者——如果你买不起恒隆2000块钱一个的杯子,你就是人生终极Loser。
他并不是一开始就这样的,早年他新概念作文获奖,喜欢窦唯、王家卫,写非常深刻的影评,他明明可以有深度的写作,但却选择了去收割市场上懵懂的韭菜女孩们。
明明有能力去做好事,却用来做坏事——这是他作的恶。
有的人身材矮小,却活成了精神上的巨人;
有的人身材矮小,也一并活成了精神上的侏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