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追风筝的人》:当说出“为你,千千万万遍”才是完整的救赎

主要描述了一对同父异母的兄弟,少年阿米尔与兄弟哈桑之间复杂的情感。电影在叙事的时候采用了二元对立的结构,将他们二人之间的牺牲与救赎、亲情与友情、背叛与忠诚等错综复杂的情感变化和矛盾展现了出来。

影片中的“风筝”意象都有其蕴含的丰富的不同象征意义,只有充分的理解了贯穿全片的“风筝”的涵义,从而才能更深入的理解影片。

“风筝”的象征意义

要想理解“风筝”在贯穿全片过程中的象征内涵,就要先知道什么是象征。

任何起表示意义的事物,都可以被称作象征。

而文艺创作中的象征则是通过超越事物自身的意义,能指涉到更深意义的事物或事件。

可以看出,象征是通过一种形式,让人联想到与其相关的其他事物或事件。在《追风筝的人》这部影片中,风筝这个中心意象在影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于风筝自身“自由飘扬”和迎接高空挑战的特点,随着剧情的发展,它被赋予了不同的象征意义:

不但象征了影片中的阿富汗两个普通男孩儿哈桑和阿米尔的生存状态,还象征了全体阿富汗人民的生存状态。

哈桑和阿米尔的生存状态

“自由飘扬”的风筝

风筝第一次飘扬在天空中象征着哈桑和阿米尔一起度过的如影相随的日子。

哈桑作为阿米尔的仆人兼玩伴,就像萦绕在阿米尔手中的风筝一样,和阿米尔形影不离。

在干完分内的家务活后,他陪伴阿米尔一起玩耍,时常也会勾肩搭背一起去看电影,一起去放风筝、追风筝,一起并肩作战参加阿富汗国民所崇尚的风筝大赛。

然而,随风飘扬的风筝又象征着哈桑有限的自由。随风飘扬的风筝貌似自由,实际却受控于风筝手的操纵。

同样,哈桑作为阿富汗的一名社会地位极其卑微的哈扎拉人,必须听令于他的风筝手——阿米尔。

此外,他像风筝一样缄默无语,自动放弃话语权,喜欢听阿米尔读故事,即使反复听同一个故事仍然兴致勃勃,愿意为了自己的主人“千千万万遍“”。

哈桑的顺从淋漓尽致的表现在他那坚定的表态中——即使阿米尔少爷让他吃泥巴,他也会吃的。

同样,风筝也象征了影片中另一个“追风筝的人”阿米尔的有限自由。

阿米尔作为一个大户人家的少爷,从小就享有衣食无忧的生活,本该无忧无虑的阿米尔却烦恼重重,长期无法摆脱自责的折磨。

童年时的他时常因为憎恨自己的出生而给母亲带来的灾难,于是总是内心充满罪恶感,导致做事唯唯诺诺,无法满足坚毅倔强的父亲对自己早日强大的愿望。

“高空挑战”

迎接高空挑战的风筝象征了哈桑前后三次接受挑战,最终成为一只永远短线的风筝的过程。

哈桑虽是喀布尔城追风筝的好手,擅于判断风向,但其短暂的一生却颇具讽刺性的把握不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无法摆脱风筝般的命运。

哈桑面临的第一次挑战在于选择维护个人尊严还是帮助阿米尔赢得其父对他的器重。

事事为小主人着想的哈桑依然选择了自己受辱,而且在遭受了非人的羞辱后也在家中对此事只字不提,自己独自承受心灵和肉体上的痛苦,尽管阿米尔此时已经逐渐开始和他保持距离,故意疏远他。

哈桑面临的第二次挑战在于选择戳穿阿米尔的谎言还是为阿米尔圆谎。

做了替罪羊的哈桑的存在,让阿米尔时刻担心哈桑说出自己的委屈,再次失去父亲的厚望。

于是,在面对小主人的栽赃陷害时,哈桑义无反顾的承担了阿米尔自私懦弱的谎言,离开了阿米尔家,成了一只暂时断线的风筝。

哈桑接受的第三次挑战使他成了一只永远断线的风筝。

成为一只暂时断线风筝的哈桑,不得不继续给其他大户人家做工重新扮演“风筝”的角色,直到阿米尔家急需成年后的哈桑再次回来看守房子,就像他童年时选择风筝一样,哈桑又一次义无反顾回到阿米尔家。

而此时的哈桑正面临着一生中最大的挑战,挑战的抽满也由先前两次的个人尊严以及生活保障而变成了最为宝贵的生命。

向来忠于主人的哈桑依然没有退缩,最终被残忍的夺去了生命,成为了一只永远的飘向另一个世界的断线的风筝。

同样,哈桑的小主人,也是他的“风筝手”——阿米尔,也同样接受了三次“高空挑战”。

值得庆幸的是,阿米尔由一只懦弱无力的风筝,蜕变成了一只勇于出击的风筝。

阿米尔接受的第一次挑战在于选择荣誉还是良知。

童年时的阿米尔是一只懦弱心灵支配下的“风筝”,阿米尔遇到坏孩子的挑战时,总是畏手畏脚,不但不敢主动出击,而且在弱小的哈桑为他挺身而出遭受委屈后,回到家却对受欺负的事只字不敢提。

当哈桑牺牲个人尊严取回战利品风筝为阿米尔赢得了父亲的赞赏后,他的内心被虚荣心所俘虏,选择了在父亲面前隐藏事实的做法。

阿米尔接受的第二次挑战在于承认自己的谎言还是继续维护个人的虚荣心。

赢得风筝大赛的阿米尔千方百计的想在父亲心中维护个人的英勇形象,为了永久的保守这个不能为他人所知的秘密,他不惜设计赶走往日里与自己形影不离而又极其忠于自己的小伙伴。

阿米尔接受的第三次挑战在于是否进行心灵救赎。

成年后的阿米尔一直无法正视自我,也没有勇气将自己童年时对哈桑所犯的错误告诉任何人。

懦弱的性格和驱之不散的虚荣心一直笼罩着他,直到听过拉辛汗讲述的真相后,他才真正了解了哈桑的忠诚和父亲的“偷盗”行为。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阿米尔心目中的道德模范——父亲,却偷走了他人的妻子。

拉辛汗所讲述的事实和索拉布的命运终于激发他走上了自我救赎的道路。

事实上,阿米尔拯救索拉布的过程不但象征了阿米尔自我的救赎,也象征了阿米尔为父亲赎罪。

当阿米尔向索拉布演示阿富汗传统的放风筝技巧,并当着妻子的面,赞扬自己曾一度不愿意承认的事实——即哈桑的勇敢时,标志着阿米尔彻底走出了心灵的阴影。

而阿米尔我索拉布追风筝时喊出来的话语——“为了你,千千万万遍”,这正是儿时哈桑为他喊出的话,表明他要像哈桑当年忠于自己一样,永远关爱侄子索拉布,实现个人美好人性的回归与救赎。

《追风筝的人》确实是一部很适合改编成电影的小说,而电影也确实取得了成功。

影片在个人命运和民族前途上的忧虑,友谊的背叛与缝合,个人的成长与救赎,这些都是吸引观众最有效的元素。

尽管影片中意识形上的影响很明显,但《追风筝的人》仍旧算是一部很感人的电影。

那一句很感人的台词:“为你,千千万万遍”,只有最后阿米尔也说出来的时候才算是完整的。

那个象征着完美的风筝,也许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追逐的,因为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曾经犯下或不经意间犯下不可饶恕的过错,需要救赎的又何止是索拉布和阿米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