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看电影学历史:《黑鹰坠落》—世界警察的屈辱!
今天推荐的是一部美国经典战争片--《黑鹰坠落》。
影片拍摄于2001年,时长144分钟。由好莱坞大导演雷德利·斯科特执导,乔什·哈奈特 、伊万·麦克格雷格 、 汤姆·塞兹摩尔 、金·寇兹 、艾文·布莱纳等主演,豆瓣评分8.7分。
影片改编自1993年索马里战争中的真实故事,讲述了美军150名突击队员组成的精锐小队因为执行抓捕任务而与索马里武装民兵陷入持久巷战并最终突围的故事。
影片问世后的遭遇可算是“冰火两重天”,评论界点赞无数并斩获第7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和摄影奖。
但全球票房却只有1.7亿美元,同9500万美元的投资相比实属可怜,再一次差点将制作公司赔破产。
如今20年过去了,《黑鹰坠落》已成为无可争辩的战争片经典巅峰之作,并革命性的开创了一个新的影片类型—现代战争电影,进而影响了之后的一系列现代战争影片,甚至是第一人称射击类型的游戏。
影片只在前30分钟进行了铺垫,之后的一个多小时里全程打个不停。在叙事方面影片没有过多的技巧和酷炫的剪裁,而是让观众如同看纪录片一样感受真实。
专业的战术动作和高强度的现场描写,让影片对现代战争的细节刻画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也成为军迷心中此类题材影片难以逾越的里程碑。
缺点就是影片对女性极不友好,导演光顾着还原真实去了,根本没工夫像《珍珠港》之类的安排个虐恋什么的,这也是导致票房上不去的重要原因。
好了,关于影片就介绍到这,下面咱们照例回顾一下片中涉及到的历史----索马里战争。
索马里位于非洲大陆最东部的索马里半岛,面积不算太大,63万多平方公里,论起来比咱们国家的青海小点。
但因为分布的好,像一只女人的高跟鞋一样紧紧贴着阿拉伯海,拥有非洲大陆最长的海岸线,也是各国货轮出入苏伊士运河的必经海路,被称为“非洲之角”。
和非洲很多国家一样,索马里也被欧洲列强统治过很久,直到1960年7月1日,才正式独立建立共和国。
和很多独立后的非洲国家一样,没过几年,索马里国民军司令穆罕默德·西亚德·巴雷发动政变上台,开始了独裁统治。
期间西亚德还和邻国埃塞俄比亚为了一个不存在的油田打了一仗,被有苏联爸爸撑腰的埃塞俄比亚揍个不轻。
转眼到了1991年,西亚德政权被总参谋长艾迪德领导的“索马里民族联盟”推翻,随即因为部族纷争和利益分配,索马里进入战国时代,各种草头王打成一片。
宅心仁厚的联合国看索马里人民过的太苦了,决定出手拉一把。1992年,联合国派遣维和部队前往索马里。
此时法拉赫·艾迪德已成长为当地最大的军阀,离总统就差一步了,结果来了一帮白人,大张旗鼓的要求建设民主,这不是添乱吗?
艾迪德拒绝联合国提出的所有部落军阀一起缴械的要求,并利用手中掌握的广播系统开始鼓动民众反抗维和部队。
艾迪德的对抗行为让他经常被胸有大志的联合国点名批评。
尼玛,老子这都快胡牌了,结果你来了就说我点炮,不能忍。艾迪德直接把维和部队给居民派发的人道援助物资抢了,这还不算,还打死了24名巴基斯坦维和士兵。
联合国很生气,这也太嚣张了,完全不把我这全人类最大组织放在眼里,随即命令维和部队使用一切手段,必须把这厮抓捕归案。
由于此前美军也曾多次遭到艾迪德袭击,觉得即能报仇又能彰显世界警察英雄本色的机会到了,于是,美国自告奋勇说这事我来办。
经过周密计划,1993年10月3日下午三点32分,“和平女神”抓捕行动开始。
阵容强大的美军共出动了19架直升机,包括4架攻击直升机, 4架多用途直升机,6架黑鹰直升机。
地面上共出动12辆护送战车,包括7辆武装悍马,2辆运载悍马和3辆重型卡车。参与抓捕的160名士兵,全部是来自美国军界王牌的三角洲特种部队和游骑兵。
行动初期进展顺利,抓捕小组在奥林匹克饭店轻松将24名艾迪德的亲信制伏。
除了一名特种队员布在从直升机上滑下时意外摔成重伤外,抓捕小组没有任何损失。
抓捕行动前线指挥所决定,由3辆“悍马”车先将受伤的队员送回基地,其余的9辆“悍马”和卡车将抓捕的人员连同抓捕小组送回基地。
此时艾迪德的亲信突然用扩音器向索马里民众发出广播,号召人们“出来为你的家园战斗吧!”。
顿时成千上万的索马里人从四面八方冒出来向奥林匹克饭店冲击,子弹、火箭弹如暴风雨般向美军砸来。
这些人都是艾迪德武装吗?不是,这就不得不说说索马里的特色了。
由于索马里常年战乱,导致枪支泛滥,AK成了生活必需品,谁家没把这玩意,出门都不好意思打招呼。
黑叔叔爱骚动、爱聚集的毛病也导致一听到广播就手舞足蹈,加上之前对维和部队的妖魔化宣传,让索马里人如蝗虫般汹涌袭来。
这下美军立时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只能苦苦支撑,两架负责空中掩护的黑鹰直升机也被RGP击中,坠落地面。
本已以分兵两处的抓捕小组只能又派出两个小队前往坠机处救飞行员,这下成了四个小队各自苦战,互相靠不上。
在激战了15个小时后,抓捕小组在美军第10山地师、巴基斯坦坦克和马拉西亚装甲车的联合救援下,终于杀出重围,狼狈逃回基地。
此次行动美军死19人,被俘1人(飞行员),伤70余人,两架直升机被击落,3架被击伤,数辆卡车和“悍马”车被击毁。
索马里方宣称民兵死亡人数是312名,伤814名,民众伤亡人数达上千。虽然战损比很高,但此战仍成为美军自越战以来遭受的最惨重的军事失败。
比军事失败更严重的是,索马里人拖着美军尸体游街的画面隔天上了电视,瞬间成了世界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全球舆论一片哗然,全球第一军事强国被一非洲乞丐打成这样,美国政府一时间颜面无存。
美国人十分不解,老子是为你们的民主与和平才去的,怎么还能这么遭人恨?既然费力不讨好,还容易把命丢了,那就别操这心了----克林顿随后宣布美军从索马里撤军。
美国政府与艾迪德进行了秘密谈判,最后达成妥协:艾迪德交出飞行员杜伦和两具美军士兵的尸体;美军则释放扣押的全部艾迪德的俘虏,并不再把艾迪德派作为打击目标。
1995年3月2日,最后一批联合国维和部队撤出摩加迪沙,这标志着历时27个月、耗资20多亿美元的维和行动以失败告终。
组建一个民主政府、实现各部族和解,两个目标联合国一个也没有完成,还搭进去100多名维和士兵性命,顺带着在索马里人民心中落得个骂名。
美军经此一战得了“地面战恐惧症”,从此成为“飞将军”,能用飞的绝不用走的,能轰炸解决绝不派兵。
为了飞行员的安全和成本,又开发出作战无人机,此后坐在办公室打游戏般杀人就成了美军的日常工作。
被国际社会彻底抛弃的索马里索性彻底放飞自我,遵循着老祖宗“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组训,在家门口的亚丁湾干起了海盗营生,硬是凭一己之力将这一早已销声匿迹的“古典”行当做的风生水起,还荣登2009年度时代周刊风云人物。
索马里战争的另一个很严重的后果很快显现,一年后卢旺达大屠杀时国际社会对之前的遭遇心有余悸,纷纷选择了观望,直接导致大屠杀死亡人数升至100万。
佛祖说世间皆有因果,只是凡人无法想象,很多因果是如此的偶然与诡异。
-----------------
让电影照进历史
让历史照进未来
-----------------
全网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