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当年做王朔的跟班儿,是我的幸运,如抬头望见北斗星
那是1986年的一个春天。
冯小刚遇到了王朔。
那一年王朔发表了《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随后便一举成名。接二连三的佳作层出不穷,那几年的电影界,都开始争先恐后将王朔的小说改变为电影,任凭余华、路遥、莫言、刘震云,一众惊才艳艳、天赋极佳的作家出现,王朔依旧是一枝独秀。
当年盛传这样一句话“王朔出品,必属精品。”仅在1988年便有四部小说被搬上银幕,文学、电影、评论界出奇一致的将1998年称之为王朔年。
冯小刚是他身边的跟班,众多导演簇拥在他身边,衬托着王朔当时的不可一世与璀璨,在那个王朔如日中天的年代,正如冯小刚多年以后自传当中的描写:我当年遇到王朔,是抬头望见北斗星。
冯小刚没啥背景,跟王朔这圈大院儿孩子比不了,但凭借着搭上王朔这条快船,很快便混进了他们的圈子。
如今的冯小刚,是第五代导演当中赫赫有名的人物,是遇事不决便开怼的“小钢炮”。
早年间,冯小刚在位电影《天下无贼》做宣传时,众多报刊应邀参加。有位记者在进行采访时尚未开口,冯小刚便问一旁的助理,那个记者是不是那个什么报纸的?
记者颇为得意,没想到著名的大导演冯小刚对自己报刊还有印象,于是便想着套近乎多采访几句。
却没想到冯小刚脸色已然阴沉下去,他指着那位记者,十分严肃的说道:“你们那个报纸对我进行了一个特别大的侵害。”
正准备套近乎的记者有些懵圈儿,尚未反应过来,冯小刚便继续愤怒说道:“因为你们那个报纸干了一件特别无耻的事,你们把很多演艺界人的家庭住址弄了一个地图,都登在了报纸上,搞得现在有个神经病每天都在我家门口堵着。”
那位记者听到这里,当即颇为得意地回应道:“说明我们报纸有发行量”。
本就在气头上的冯小刚听到这样的混账话,当即在公开场合发飙破口大骂:“你们就是无耻,你们有什么权利把我家的地址登在报纸上?完全就是一种混蛋的做法,还发行量?我他妈的想抽你两下,你们报纸就是一团臭狗屎!”
眼看宣传无法进行下去,再加上此事被媒体渲染必然会对电影造成影响,一旁华谊兄弟公司的老总急忙劝解冯小刚,这件事儿才勉强收尾。
2016年,冯小刚和王健林产生了冲突。
按理说一个是导演,一个是实体经济大亨,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为啥会产生矛盾呢?
这就要从电影《我不是潘六姐》的排片说起。由于冯小刚不满万达影业的排片,因此隔空开怼王健林:“你就是做得再大、再有钱,跟我有什么关系?”
同年8月18日,影片上映期间,冯小刚在某社交媒体公开发表《潘六姐致王健林先生的一封信》。
潘六姐致王健林先生的一封信
尊敬的王主席健林:
小女子金莲,久闻主席丰功伟业,在您的宏观指导下,万达集团全球产业链之大格局、大视野、大身材怀,有目共睹;不仅在商业地产领域成绩斐然,单就影视制作发行行业,除在国内形成垄断,买下好莱坞也指日可待。在此高歌猛进、摧枯拉朽之际,有一小公司名曰华谊,为挽救覆灭之命运,从贵集团挖走一小墙角——不不不,王主席,恕小女子用词不当,小墙角都算不上,就是一块儿小墙皮;但这个小公司打错了算盘,小墙皮在您那儿是块儿墙皮,离开您那儿,就是一撮儿土。这块儿小墙皮的脱落,对贵集团毫发无损,但其变节行为,引起了贵集团人神共愤,必予除之而后快。
王主席,您消消气儿,小女子斗胆再进一言,如您横扫千军如卷席,把奴家等同于小墙皮,那么请您除恶务尽,给俺零排片,让潘家金莲自生自灭去吧!
如能如愿,金莲也敬告全国父老,在万达还没腾出手来,收购全国其他各院线之前,赶紧去其他门面,也许还能见金莲最后一面。
祝王主席心情愉快,早日成就垄断大业。
潘六姐 敬上
——节选
这封所谓的信件满篇充斥挖苦与讽刺,表面是哀怨的控诉,实际上全都是对王健林的讽刺。尽管王健林没有亲自回复,但号称娱乐圈纪检委的王思聪却下场回应了冯小刚的“信件”。
@冯小刚 冯大导演,麻烦你说话别那么阴阳怪气的,听着恶心。本来两家私企的恩怨应该是两家公司的事情,怎就因为你是大导演就能煽动网络群众和舆论来喷我们了?咱就事论事,只准华谊挖我们有敬业协议在身的高管,不准我们有任何不悦?只准你们排片挤走别人,不允许我们对你片的不看好而降低排片?
讲道理,没有人和钱过不去,如果你这电影票房好,我们也一定会按照程序化的流程增加排片,你作为一个导演,用拿得出手的作品说话,岂不是更好?
——王思聪回应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芸芸众生为了各自利益而蜂拥而至,冯小刚这篇控诉的信件当中,自然有其利益诉求所在。
但通过这件事儿来看,足以见冯小刚“小钢炮”之称名不虚传。
在电影“老炮儿”当中,冯小刚像是在诉说当年的辉煌,但俗话说的好,人越是缺什么,就越是炫耀什么,年轻时的冯小刚,就是给王朔拎包开门的跟班儿罢了。
但在冯小刚自己的观念当中,眼前的屈辱都是无所谓的,成为人上人才是终极目标。在某次谈单为什么喜欢高尔夫球时,冯小刚这样说道:“开车路过一片绿草如茵的漂亮场地,你就会告诉自己要努力,成为成功的人,才能进场打球。”
倚仗着王朔这棵大树,冯小刚逐渐在电影圈风生水起,而王朔也越发信任这个跟在身后的兄弟,在自己被全面打压封之后,还为其考虑着想。
1997年,文艺界对于王朔的打压已经达到了顶峰,几乎只要和王朔有关的影视作品全部夭折。
经过了深思熟虑之后,王朔对冯小刚留下了这样一句话:"电影你该拍还拍,但不要署我的名了,他们是冲我来的,你有机会活咱们就没必要一起死"。
但待到王朔归国后,这个昔年马首是瞻的兄弟,已然有了新的倚靠...加之两人创作理念不合,之后关系逐渐变淡,以至于不再联系。
但待到王朔自国外归来后,已然发现自己的作品《你不是一个俗人》被改编为电影《甲方乙方》,而自己毫不知情。
但在冯小刚眼里,一时屈于人下并不算什么耻辱,反而是他前行路上的跳板,正如马未都曾在一次采访中说道:“会利用比自己更聪明的人,这是冯小刚最大的聪明。”
而冯小刚,也正是凭借着这种能力,加之自己的才能,拥有了如今的地位。
在王朔人生的最低点,全部作品被主流文艺界打压封,但凡有他参与的作品一律不允许上映,成为众矢之的王朔不得已前往国外。
冯小刚为了电影能够成功上映,宣称自己就是编剧,直接将原作者王朔的名字在制作中抹去。这部影片不仅开启了“贺岁档”的先河,还在当时大或成功,一举拿下了三千万票房。
而心虚的冯小刚托人给王朔带过去5万块钱,但被王朔直接扔了出去,此后两人关系渐远,不似昔日亲密。
常言道“英雄不问出处”,冯小刚的成功之路,正是一个普通人的逆袭史。
如今,62岁的冯小刚依旧还在执导电影,就像绑在一辆战车上的“俘虏”,不断被资本、利益裹挟着前行。
有人问他要是被禁拍了怎么办。
冯小刚顿了顿:“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或许是种解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