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2020年十大电影
宋方《平静》(2020年):距离2020年的结束还剩最后一天的时刻,收获个人的年度最佳电影,也应该是自己在2020年观看的最后一部电影。最本真的生活,最丰富的细节,最平静的外表,最自然的环境,最奔流不息的世界,最波澜不惊的人生,最周而复始的喜怒哀乐,最循环往复的悲欢离合……
吴永刚《神女》(1934年):六年时间里,第三次看阮玲玉主演的这部《神女》。相比于前两次在剧场里看乐团现场伴奏的版本,这一次则是在电脑上看纯粹的无声电影,没有耳朵的分心,更能体会到这部电影的精彩与伟大。其在影像符号的象征手法作用、大胆而极富创意的画面构图、对于人物想象与心理活动的创造性表达、主角们的出色表演、以及丰富的社会思想意蕴等方面,都达到了让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堪称中国无声电影时代最精彩的作品之一。尤其是阮玲玉的表演,真是每个表情、每个动作、每种姿态都是戏,其演绎的这位兼具私娼和母亲身份的伟大女性的悲剧性命运,更是触动人心,让人久久难忘。
(日)是枝裕和《步履不停》(2008年):细腻到极致的家庭生活电影,镜头节奏舒缓,画面构图考究,台词对白看似日常平淡,实则充满导演源自对现实生活敏锐观察的设计感与丰富意蕴。命运的无常与每一个人面对分秒流逝的时间的无力感,在清雅的配乐、明亮的光色和生命的代际传承之中,变得清晰而富于力量。每一帧画面、每一个镜头、每一处声音,都值得仔细品味的“慢电影”。感谢是枝裕和导演,让我们在影像之中,更加洞悉日常生活的无穷魅力与喜怒哀乐之中的坚定信仰。
桑弧《祝福》(1956年):新中国“十七年电影”中的一部根据鲁迅名著改编的佳作,问世于1956年这一“十七年”阶段中,政治氛围相对最为宽松的年份,可谓生逢其时。作为黄佐临导演的老搭档和好友,桑弧导演在本片当中,深得佐临后来提出的写意戏剧观之精髓,明亮诗意的摄影、极具想象力的空镜头和意蕴丰富的种种符号特写,丝毫不逊色于当代的艺术电影,而几处设计精巧的长镜头,也让人拍案叫绝。饰演祥林嫂的主角白杨的演技,已经达到忘我的境界,其对于人物命运与性格转化的刻画,实在让人动容。而除了结尾处的旁白之外,本片完全以人物为中心推进剧情,每个人物的性格都展现得立体而丰富,少有先入为主的说教与概念化痕迹。这样一部电影作品,确实值得重温,其修复版新近入选戛纳经典单元,就是对其超越所在时代价值的最好肯定。
陈传兴《掬水月在手》(2020年):关于知名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与传播学者叶嘉莹先生的一部出色的传记式纪录片,融叶先生的平静讲述、其绘声绘色的吟诵与解读,与大量展现家国历史变迁与个人身世飘零的空镜头于一体,让观众直观感受叶先生跌宕而从容的诗词人生,与其背后那个唯美、写意的古典中国的紧密关联。导演对于中国传统美学的理解,可谓深沉而到位,从音乐、字幕、对白,到如诗般流淌的影像画面,都浑然一体,让人沉浸其中,静享超越之美的同时,而又感慨莫名。最适合在影院大银幕中观看的纪录片电影,五星推荐。
张艺谋《一秒钟》(2020年):张艺谋导演新世纪以来的最佳作品,以一种元电影的方式,讲述中国电影之于大众文化和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的过往历史,而影片具体的故事内核和时代背景,又延续着第五代导演对于改革开放前史的时代反思与个人情感。三位主角的表演都精彩而到位,而众多影像细节也都非常值得玩味。电影的结尾,据说是为了过审而补拍,结果“买椟还珠”式的情节,反而赋予了影片更强的批判性。今年看过的最好的中国电影,也期待其他第五代导演,能如同张导一般,拿出回应自己创作初心的电影佳作。
顾晓刚《春江水暖》(2020年):精妙摄影之下的富阳山水画卷,映照着小城里一个普通家族日常生活里的人情冷暖。山水街巷的动人景象,跟家族成员的喜怒哀乐交替出现,其表达写意、克制而隐忍,这种自然景象与富于烟火气的生活交织而成的真实与诗意,让人动容。150分钟的电影,宛如一幅包罗万象的画卷缓缓展开,让观众沉浸在这种山水与生活构成的画面中,共情、共生,静静体验。
黄建新、杨亚洲《背靠背 脸对脸》(1994年):黄建新导演早期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如同社会学家一般,以小小的文化馆为聚焦社区,将经济转轨和市场经济初兴时期,一家体制内单位乃至整座小城的人情冷暖和官场百态,展现得淋漓尽致。对于权力和利益的追逐,看似有了经济改革的全新时代背景,其实正如影片反复起始和定格的古老建筑一般,跟传统社会里的权力格局和斗争生态,有着一脉相承的联系。精湛的影像语言表达,意蕴丰富且现实主义意味浓厚、讽刺力度极为到位的剧本,加上众多主角和配角的出色表演,共同构成一部上世纪90年代中国电影的杰出之作。开放式的结局,更是让人留有余味,沉思良深。而比本片内容更有深意的,则是导演的创作演化史与时代变迁史的互动,一言难尽,无需再言。
萧潇《团鱼岩》(2017年):气质独特的一部纪录片。过往乡村题材的独立纪录片,以关注贫困、养老、疾病、拆迁、宗族等社会学层面的内容居多;而这部以四姓十户人家的微型山村为主题的纪录片,则直接聚焦于世俗与信仰、人与自然、生与死等更接近人类学和民俗学层面的内容。极度耐心与沉静的特写镜头和长镜头,仿佛节奏缓慢的山村生活本身,而最大程度上淡化戏剧性与叙事逻辑的影像剪辑手法,则正如这座因神话传说而起的山村社会生态一般,看似无序而非线性,实则一切都自有“道法自然”一般的章法。在这样的基调下,收入微薄的社会学影像片断,被融汇于简单而自足的田园诗意之中,让观众在繁忙城市生活之外,找寻到一种他者般的宁静。
王丽娜《第一次的离别》(2020年):观影途中,时时涌动着感动与温情的一部好电影。以与亲人的分别、与好友的分别、与故乡的分别、与动物的分别等多重分别,来展现新疆维族聚居区的社会生活状态。一方面是儿童之间的纯真友谊与肆意生活,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存,另一方面又是教育的先天不足、阶层向上通道的阻隔与现代化浪潮中的力不从心。影像表面里的纯粹与温情,跟其冰山之下的尖锐呈现与反思,形成了有机互补的两种面向,让人由衷佩服导演的用心。摄影、配乐和纪录式的即兴表演等,都有太多的可圈可点之处。以这样一部充满诚意的佳作,迎来影院的回归,实在太有纪念意义。
(本片单全部从蓑翁2020年观看的电影当中选出,海报配图来源于豆瓣网电影频道,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