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大师兄》:甄子丹意欲转型之作,比拳头更有力量的是知识

《大师兄》是2018年上映的电影,也是甄子丹成立电影公司「超级子弹」后的首部作品,多数人认为已是华人动作巨星的他,开创新公司的第一部片子,应该会拍摄如《叶问》等级般的功夫动作电影。

但甄子丹似乎没有选择这路线,而是拍摄校园题材的青春电影,极富教育励志味,他想借电影传达正面的信息,毕竟教育是一切的根本问题。或许电影运用的一些情节及案例有些刻意,圆满的处理问题学生,虽然有些理想化,但「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不是如此吗?

电影的片名,其实已经有些暗喻故事剧情的变化转折。「师兄」在广东话里,带有一层「学长」的意思,而「大师兄」即「大学长」,那甄子丹在剧中饰演德智中学的老师陈侠,学生们叫他「大师兄」,也意即他是从这所学校出来的孩子。

《大师兄》的教育手法,带点像漫画、日剧《麻辣教师GTO》那样的破格教导方式,即打破原先的教条和学校规则,老师从问题学生,遇到的家庭、生活等问题一一着手,并以同理的方式,站在学生的立场来做解决问题,如果真要耍狠、要打斗,比血气方刚的学生还猛。

电影中的老师陈侠,不只传道、授业、解惑,还要解「祸」,他处理的方式,不得已用了拳头(当然为了增加校园电影的广度,动片入戏),但他的拳头在剧中似乎也代表着一种侠义的正义,当饱受黑道压迫,必须自我防卫时,不得已用私刑来教训欺压良民的恶霸。

但真正最有力量的不是拳头,而是「知识」。电影一开场不久,陈侠借着爱吸烟的学生,以「烟」为题,上了一堂有意义的公民教育课。他告诉学生,「烟」的正确知识,而非被烟商所宣传的信息误导。一一点出烟的成分和滤嘴,影响健康的问题。

「你要学会用脑子判断,不要被骗。你越有知识,你就越有判断能力。知识就是力量,我不是想你们什么都会,我想你们有判断能力。」

这句话几乎是《大师兄》传达为何学生要受教育,为何要有知识才有力量的核心台词,因为相较下,学校考试,分数的高低,都不是真正教育所要带给学生的意义。

不过现在学校的体制教育,升学主义仍是核心,如果以《大师兄》举香港为例,「全香港只有20%的学生可以考入大学,那其他的80%怎么办?」

难道「用80%去成就20%?」,剧中陈侠认为,「我们办教育的,不是教学生怎样考试,是要启发学生,让他们选择自己的路!」这确实是教育的功能,启发学生的学习兴与潜能,获得实用的知识技能,成为未来社会有用的人才。

《大师兄》中5个孩子的问题,陈侠处理得很明快,当然有些过于简单化或为剧情而设计,但也可给愿意从事教育事业的工作者,一个想法。

陈乔恩在剧中饰演比较制式教条化的老师,虽然和陈侠的阳刚成对比,但他们教育的初衷都希望学生走入正途。

电影从一开始当陈侠应征教师,就为他过去的身份做了伏笔,即使后来坏蛋的老大都与他的学生时期相关,还有为角色添加军人过去在战场上的传奇背景,虽然这些环节相扣略显刻意,但也完整说了一个还不错的励志故事,而且电影节奏快,不会无趣。还有看完《大师兄》,应该对甄子丹这样文武双全的老师,感到崇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