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三观不正的琼瑶,她的作品为何如此火爆,与她当小三有关

“男金庸,女琼瑶”,琼瑶剧是一代人的回忆。

妈妈晚上会追完琼瑶剧再睡觉,学生的暑假连续多年都在播放琼瑶剧。农村的婆婆妈妈一边看琼瑶剧,一边说里面的女人怎么那么狠心,一边为男女主角生死缠绵的爱情哭的稀里哗啦。

琼瑶的《还珠格格》在当年创造了最高62.8%的收视率。2001年的《情深深雨蒙蒙》也不逞多让,2006年,琼瑶改编、拍摄的《又见一帘幽梦》,至今让现在的网友说说咧咧。

当年的琼瑶剧有多么火爆,现在就被说的有多惨,里面有很多三观不正的场景,剧中的角色也被吐槽的脑子不正常。

紫菱不忠诚自己姐夫,还害姐姐失去一条腿。男主角还反过来说姐姐,“你只是失去了一条腿,紫菱失去的可是爱情”。

游走在如萍和依萍之间的何书桓,“我不是天下唯一一个,为两个女人动心的男人吧!”

《水云间》两个男人争着认汪子璇肚子里的孩子,女主说:请你们不要再说‘谁是孩子的父亲’这样的话了,把对孩子的这份期盼、这份爱,深深地埋在心里。

谁能想到当年我也追这些剧追的舍不得睡觉。琼瑶的三观实在是太不正了,女主要不是小三上位,要不就是男主多情。每部剧都在宣扬“爱情至高无上”,只有爱情没有三观。

当年的我们怎么会觉得琼瑶剧好看呢?而且是普遍觉得好看,当年的人都傻吗?

当然不是,琼瑶的剧能够如此火爆是有原因的。

首先,在90年代至2010年前,中国的影视正处于起步阶段,此时还处于2G/3G网络,影视剧也少得可怜,观众根本没得挑。而且当时国家主导的剧情,都是比较严肃正向的,突然出现花花绿绿的琼瑶剧,观众可不喜欢看琼瑶剧吗。

第二,琼瑶的作品都透露着“爱情至上”的观点,那个年代,人们的思想正处于封建向现代转变的过程,有很多人说起谈恋爱还是会不好意思,也不敢勇敢的追求爱情,琼瑶的作品鼓励追求自由爱情,有解放思想的作用,人们自然比较推崇。

第三、琼瑶的作品虽然三观不正,但是她的文字功底是足够的。琼瑶笔下的人物每个都饱含深情,不管是台词还是场景都是难得的作品,单从艺术手法上讲,这是值得观看的作品。

第四,琼瑶的欣赏水平是值得夸赞的。琼瑶非常会选角色,几乎每个演员都是符合文中人物的,而且颜值还普遍的高。就拿《还珠格格》来讲,赵薇扮演的小燕子既灵动又有点憨,而紫薇又把江南女子演绎的刚刚好,晴儿具有大家闺秀的端庄气质,这些演员把角色演活了。

第五,如果仔细的剖析每个人物,会觉得三观不正,但是剧情是连贯的,并不是每个动作或者每句话都思想不正,当时的人不像现在的人,是用放大镜观看的。

但是,琼瑶总是想以爱情去掩盖小三的事实,她的三观为何如此不正呢?

琼瑶出生名门,而且是书香门第,徐志摩、金庸都是她的亲戚。琼瑶上高中的时候成绩就不好,第一次高考还落榜了,因为成绩不好,琼瑶生活很不开心,就喜欢用文字还记录生活。

琼瑶的朋友也不多,因为她11岁才跟随父母从内地搬到台北,这让她的心思很青春。在琼瑶复读的时候,学校新来了一个国文老师,比琼瑶大25岁,这老师经常鼓励琼瑶,给她带来了温暖,还是小姑娘的琼瑶就这样喜欢上了老师,师生恋的关系在学校被传的不成样子。

最后是琼瑶的母亲跑到学校闹了一回,把这个老师开除了才平息,但琼瑶并不理解,反而对母亲有了恨意,还把过程写成了小说,正是《窗外》。

琼瑶也没心思继续读书了,第二次高考自然落榜,她决定不参加高考,以后就好好写小说。

第二年,在母亲的撮合下,琼瑶嫁给了庆筠,两人有一个儿子。结婚后琼瑶也没放弃写作,还去杂志上投稿了不少小说。

这段婚姻仅仅存续五年就分道扬镳了,因为琼瑶的《窗外》已经有了不少知名度,庆筠觉得妻子还喜欢其他人,接辣眼。

琼瑶的写作能力越来越高,发表了不少作品,在这个过程中遇见了平鑫涛,当时平鑫涛在电视台里工作。

两人合作的越来越多,还曾合作创办了一个公司,琼瑶与平鑫涛接触的多了,就喜欢上了这个男人。

但是平鑫涛早就结婚了,妻子叫作林婉珍,两个共有三个孩子。

好男也怕烈女缠,琼瑶经常婊里婊气的勾引平鑫涛,平鑫涛很快就沦陷了。两人偷偷摸摸的谈起恋爱,有时候平鑫涛还把琼瑶带回家,妻子还把琼瑶当成是朋友。

可惜纸包不住火火,琼瑶与平鑫涛的关系终究还是被林婉珍知道了,着实把她气狠了,原来小三就在她面前。

林婉珍不想这么便宜琼瑶,就一直不答应分手,这段三角恋持续了16年,琼瑶也当了16年小三才转正。

林婉珍也是一个才女,琼瑶和平鑫涛做出这样的事情,她并不想忍,于是把三人之间的爱恨情仇都写下来了,这本书就是《往事浮光》。果然,有理有据的书籍让琼瑶到现在还有人说。

琼瑶的心理是不健康的,可能与她从小的遭遇相关,家庭虽然富裕,但她父亲不是一个好男人,母亲又很严厉,缺少父爱陪伴的琼瑶喜欢比她大的男人。

看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想法,琼瑶剧当初看的人很多,看的时候大家可能都当普通剧情看了,没有注意到里面的三观,要不然都跟着学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