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我的1997》:王伟民不忘初心,拍摄“红色”经典

《我的1997》:王伟民不忘初心,拍摄“红色”经典

集导演、编剧于一身的王伟民身上带有一种“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这种气质的形成与他的经历与理念不无关系,一方面他求学俄罗斯,身上带着浓厚的学院派特质——对知识尊重,对艺术敬畏,乃至敬仰;另一方面,他注重故事,“坚持自己的风格,保持对题材的敏锐度,参与文学剧本创作,把控作品的走向,是我们这一批导演对自己的要求。”以至于,圈中人称呼他为“犀利导演”。对此,他也是淡然处之,毕竟他拍摄的一系列影视剧,如《远东第一监狱》、《红色利剑》、《囧爸的爱情生活》、《我的铁血金戈梦》、《彝海结盟》、《我的1997》都流露出故事性极强,艺术内涵极丰富的特点,“叫好又叫座”,让人充满了期待。

王伟民似乎对“红色”题材剧情有独钟。这种钟情,是源于王伟民导演的坚守,因为他觉得“对于人生来说,应该要有信仰与信念,方能克服生活中的苦难,完成人生目标”,当然“作为导演,我觉得有责任和义务把这段历史记录并拍摄出来,给现在的90后,00后上一堂历史课。”。与此同时,他也思索“老一批导演创作的红色题材比较传统,我们这一代导演需要拍一批这样的红色题材留给现在的年轻观众。”这样的情怀,这样的责任,这样的担当,构成了王伟民影视的主题。这一主旨,被王伟民再一次延续,在央视一套播出的《我的1997》诠释得淋漓尽致。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导演王伟民注重把握故事性、艺术性与趣味性,使得这部辗转北京、香港、深圳、佛山等地拍摄的《我的1997》区别于其它主旋律影视剧,成为当下又一红色经典力作。

由印小天、瑛子、巫刚、陈瑾、刘之冰、高可儿、邱林等主演的电视剧《我的1997》继承了《我的铁血金戈梦》、《彝海结盟》中切入点小,格局大和“举重若轻”地处理“大历史”、“小细节”的关系的风格。导演王伟民以1976年至1997年香港回归前后陆港两地二十多年的岁月变迁为大背景,通过高建国和安慧的视角,展现了“一群人跨越时代的情感故事,在岁月的沧桑变化中曲折辗转,在大时代的历史背景下,显得别具情怀。”从故事表层来看,高建国和安慧为核心的新一代人的爱情与奋斗故事,只是一个家庭与另一个家庭的沉浮,实际上它借此勾勒出了整个时代的发展。换句话来说,高建国和安慧就是一个时代浓缩的代表。这种风格的准备把握与呈现,给予了“主旋律”《我的1997》较好的观影视角,也流露出扎实的剧作风。

导演王伟民为了强调影片的“真实性”,减少历史的疏离感,在《我的1997》中采用了一种“虚构”与写实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从环境到人物的服装、造型、色彩以及语言上,加强真实感。但在影像、镜头的处理上,导演王伟民仍然费了一番心思,透过视觉冲击力与运动的镜头感,呈现出香港回归前后的风雨历史。另一方面,王伟民在处理历史影像的时候,用现代与过去相重叠,营造出真实历史感。例如,在表现“总理周恩来逝世、毛泽东主席去世‘四人帮’、恢复高考、撒切尔夫人访华……”等历史事件中穿插着以高建国和父辈为代表的两代人的成长印记,形成了双线的时间线索,完成了历史的书写。正如导演王伟民所言:“我们的剧中会穿插着大量史料,在小人物的爱恨情仇中再现历史的变迁,重要的还是在细节之处对于情感的把握。”

从影二十余年,王伟民的影视之路集中反映了一代导演在社会中的价值,并始终以故事性,艺术性的真诚而清醒的姿态,在当下浮华的影视市场中寻求一种以“匠心”为生存的方式。电视剧《我的1997》,是王伟民的坚守,也是他献给观众的有一部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