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鉴证科|《拯救嫌疑人》反转太多,容易失真

鉴定对象:《拯救嫌疑人》
上映日期:11月1日

很难相信跟张艺谋一起拍《狙击手》的张末,会拍出《拯救嫌疑人》这样的片子。

整个故事用一个词总结就是“反转的N次方”。你以为凶手是A,结果是B,结果又是A,结果还是B……无限循环。考虑到类似的强剧情电影譬如《消失的她》《孤注一掷》都有不错的票房收成,我原本很赞赏张末敢于无视老爸的艺术光环,在类型片领域大胆探索。但问题是,追求商业性并不意味着放弃艺术性,而《拯救嫌疑人》连对逻辑的追求都不顾了。

电影里,张小斐扮演的女律师在女儿被绑架后,接到一个神秘电话。电话里,绑匪要求她在五天之内成功为一名死刑犯做无罪辩护,否则就撕票。一名母亲的救女心切,原本是打造整部电影紧迫感的源动力,事实上,这也是电影的翻拍对象——韩国电影《七天》的最动人之处。可惜,张末却决定将它完全放弃。女儿被绑架,在大多数时候似乎只是整个事件发生的背景,甚至看不出女律师有多焦虑。我一度以为这是扮演者张小斐的演技问题,但仔细观察后,发现其实是情节没有给她更多的发挥机会。中间有一度,这位女律师甚至“忘记”了救女的第一目标,开始为受害者的网络清誉鼓与呼——银幕前的我,简直怀疑她是不是因为压力太大而有些精神错乱了。

原版电影是怎么处理的呢?除了用大量手持镜头来增强观众对女律师崩溃情绪的感同身受,人物的行为逻辑也更真实。譬如,为了赢得官司从而救下女儿,女律师一度选择从被害者私生活不检点的角度为嫌疑人辩护——相比起《拯救嫌疑人》更突出女律师正义感的做法,《七天》的处理或许更接近人性真实面。

相比《七天》从头到尾用女律师的视角来讲述,《拯救嫌疑人》选择了分散用力。片中另两个角色跟女律师一样拥有强大的情感驱动力:一个是惠英红扮演的母亲,她的女儿是受害者;一个是汤镇业扮演的父亲,他的儿子是犯罪嫌疑人。这三人在一起,搅动的剧情本应复杂又精彩。

可惜的是,这两个角色跟张小斐扮演的女律师一样,都只是走剧情的工具人。无论是复仇还是护犊,三名父母给我留下的印象都只剩失控的龇牙咧嘴,欠缺对人性深度的更多展现。惠英红稍好些,但那也是演员本身能力带来的改善,毕竟从逻辑上讲,她的角色是最站不住脚的——要有多大的脑洞,才能想到为了手刃凶手,先绑架律师的女儿,然后胁迫律师把凶手从法庭上“解救”出来的招数啊?这个惹人吐槽的奇葩设置直接从《七天》而来,但因为原作在节奏和情绪展现上的优点而被掩盖。可到了导演手法各种欠缺的《拯救嫌疑人》,问题便尽显了。

有人说,《拯救嫌疑人》跟《孤注一掷》一样,都是最适合通过短视频平台来营销的电影。主角们的歇斯底里在电影里仿佛无根之萍,但随便剪一段出来放到短视频平台,却极易抓人眼球。事实上,《拯救嫌疑人》的确是近期电影中热度和票房最高的一部。

从商业角度看,选择翻拍《七天》这样“强悬疑+高情感”的作品,再加上原作并未体现的超强反转,显然是一个聪明的决定。但作为真正看完全片的观众,我会觉得电影就像一盘佐料太多、味道过浓但原材料却不太新鲜的菜,吃完直接齁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