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劫:孙传庭完成了自我救赎,专家们该读读吴又可的《瘟疫论》
大明劫绝对是一部小众高质的电影,虽然投资了1800万元,可它的票房只有500万左右,而且国内所有奖项基本都没他们的份,看似制片人这回是亏大发了。
但是时至今日,我们再回头看这片子,还是不得不赞叹一句:拍得真绝!
可以说,制片人用真金白银在2013年为我们真实展现了一场瘟疫带来的灾难。那时候我们就看个乐子,啥也体会不到,可经历了这3年以后呢?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是不是有种潸然泪下的感觉?
那么大明劫讲了个啥呢?主要就是讲述了崇祯十五年,瘟疫大爆发,达到了十户九死的地步。与此同时,李自成还在攻打开封,大明朝岌岌可危的情况下,崇祯皇帝启用孙传庭到前线。
孙传庭很给力,先斩杀贪官污吏,后收拾土豪劣绅。可他对瘟疫的问题是一窍不通。这个时候主角吴又可果断挺身而出,他认为这不是简单的伤寒,所以用《伤寒论》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所以他大胆地提出了《瘟疫论》,并且用《瘟疫论》中的方法救治了不少病患。
奈何大明朝已经危如累卵,最终在崇祯的催促下,孙传庭还是带着大军战死在了潼关之外。吴又可则用《黄帝内经》的一段话,为大明朝的未来下了结论: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2年后大明朝灭亡。那么大明劫中,还有哪些故事,可以令现代人发人深省呢?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古为鉴才能趋利避害。
一、杀良冒功。
明朝有个规定,按照敌人的脑袋来算军功领赏钱,可以说,这事儿从商鞅变法的时候就有了。所以说,这不是明朝这一个朝代的现象,而是整个封建社会时期共同的现象。
但是杀良冒功的事情,到了明朝末年是非常频繁的。可以说,从李成梁镇守辽东开始,杀良冒功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
啥是杀良冒功呢?就是说,你带着部队出去作战,结果打了败仗,为了掩盖真相,彪炳功勋,你就带着部队把一村良民的脑袋给砍下来当敌军的脑壳,拿回去请功。
孙传庭上任之前,陕甘地区的军中就出现了大量杀良冒功的现象,以至于边地人口锐减,大量百姓逃到了李自成阵营。换句话说,是明朝的边将们,变相壮大了李自成的力量。
所以说,孙传庭一来就把管事儿的及其部下全部诛灭,他打算以此重振旗鼓,树立军威。避免再出现这种现象。那么事实上管用吗?
很不好意思,这种情况一旦开了个口子,就很难收场了。一个脑袋值30两白银,就问你你心动不?
当吴又可到军中给士兵们治疗瘟疫的时候,孙传庭为了安抚人心,下令将所有病亡的将士,一律按照殉国的待遇来对待,这么一来,不仅可以免除家里的赋税,家里人还能得到一笔可观的抚恤金。
所以说啊,这个问题是很难根除的。只要上面的政策稍微有一点空子可以钻,那么下面的人就会像发了疯一样钻空子。老百姓在他们看来,全都成了提款机。
二、速战大概率不会速胜。
崇祯皇帝当时压力非常大,因为除了内部的李自成,还有关外的清军需要对付。再加上瘟疫导致大明朝损失惨重,因此崇祯自然不希望对付李自成的战争拖下去。
速战速决,就成了崇祯给孙传庭下的死命令。可你要知道,当时的孙传庭接手的是个什么烂摊子啊?又是杀良冒功,又是瘟疫肆虐,再加上缺粮缺饷,能把这些事儿都搞定了,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此后还得训练部队,加强战斗力。在万事俱备的情况下,再出击李自成,才有获胜的可能嘛!贸贸然出击,只有死路一条。
可崇祯却管不了那么多,最高决策者拍脑袋下了死命令,必须要求孙传庭出潼关找李自成决战,你说你是听还是不听?
听了,就会有全军覆没的危险,不听自己的脑袋恐怕是不想要了。所以说,孙传庭左右为难,最终还是选择了出关。
出关以后,准备不足的孙传庭果和李自成血战一场,双方死伤都很惨重。不过李自成还是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而孙传庭则马革裹尸,战死沙场。
由此可见,任何一项政策的出台,肯定是要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才能实施的。贸贸然想要速战速决,没有充足后勤准备的话,必然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三、关键时刻,土豪劣绅最靠不住。
大明劫中的陕甘土豪劣绅们,也是一绝。孙传庭刚到这边的时候,他们立马摆了一桌酒席宴请孙传庭,好酒好肉之余,还打算给孙传庭一笔好处费。
意思很简单,这些土豪劣绅们侵占军田获利的事情,希望孙传庭不要追究,毕竟历任总督都是这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来的,也都拿了好处费。
可孙传庭却不吃这一套,他都有点儿恶心了,认为这帮人的行为令人发指。明朝都到了这种危亡关头了,为啥他们还是只顾着捞钱呢?李自成打进来,这些田他们不是一毛都不剩了吗?
其实人家聪明的很呐,在这些土豪劣绅们看来,谁当皇帝,什么朝代,跟他们没有一毛钱关系。他们只需要花钱上下打点一下,那子孙后代就可以吃喝不愁地生活下去。换个人磕头嘛!有啥关系?
这帮人真可谓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丝毫没有任何家国情怀。如果他们没有侵吞军田,只顾自己那倒也算了,可他们严重伤害了军队的后勤力量,这是孙传庭不能忍了。
孙传庭回头又找他们开了个会,希望他们能捐款把饷银的事情给解决了。其实啥意思也很明白:你们占了那么多军田,负责军队的饷银不过分吧?
谁知道他们却一推二五六,说什么也不肯给钱。和贿赂孙传庭的那点钱比起来,饷银才是大头啊,他们又不是傻子。
孙传庭无奈,只好向崇祯要钱,结果崇祯两手一拍:我哪里有钱?
孙传庭都懵圈了,你让我来打仗,却没钱给我?孙传庭只好又要从这帮土豪劣绅身上下手了,他决定丈量军田,清查账目。
事情传出来以后,这帮土豪劣绅立马开了个会,大晚上就把朝廷的账房给烧了。这操作有没有很熟悉的味道?
《天下粮仓》里,一旦上头有人要查粮食,立马就有粮仓失火。老祖宗们的聪明劲儿,那可真不是盖的。
孙传庭差点没气晕过去,到最后关头,孙传庭索性就把这帮土豪劣绅都给宰了。很多人说,正是孙传庭的行为,将大量明朝地主阶级,推向了李自成。说实话,李自成也看不上这帮王八犊子,人家就是打土豪来的,这个锅孙传庭可不背。
要怪只能怪这帮土豪劣绅们丝毫没有任何大局观,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且在他们的观念中,就连改朝换代,对他们来说也没有任何伤害,换个磕头的对象而已。
时代在变换,可这种情况并没有改变。土豪劣绅在国家危难之际,首先想到的就是利用国难期间的漏洞,通过各种渠道捞钱,而不是为了国计民生考虑。话就说到这儿了,大家自己引申吧。
写在最后:防微杜渐,才是求生之道。
吴又可最后和孙传庭的对话,其实就是防微杜渐的意思。对于一个人的身体来说,疾病还没有发出来之前,就要预防好,才能避免病重。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也是一样,在出现乱象之前,就将可能出现乱象的因素拔除,才能让国家平稳正常地运行。对明朝来说,出现乱象的因素,有可能是杀良冒功,也有可能是土豪劣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