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半个说唱圈用过他的伴奏,上节目却没人认识

2017年,七年没有动态上海地下说唱传奇Cee带着单曲《Know My Style》强势回归。这支单曲也引发了贝贝、派克特、艾福杰尼、Jony J、黄旭等知名说唱歌手的Remix。

似乎没有人注意到,编曲栏写着一个人的名字:GZ。

四年后,一个

带着面具的奇怪男人出现在了说唱新世代的节目中。即便是节目结束,他依然没有摘下自己的面具。

作为很早就在地下打出名气的制作人,GZ并不满足单一的职业规划,所以他创造出了吉丁这个荧幕形象。

带上了面具站到台前,他是Rapper。脱下面具回到录音棚,他是制作人GZ。

“外面的世界每个人都带着面具,我带面具只是来这里面玩一下。”

其实制作人从幕后转到台前,他们的音乐都有一个共性:非常个人化的表达。这其中的原因也不难理解,音乐人都有自己的小世界,久居幕后的制作人们更侧重用编曲去传达信息,把音乐当语言。

能听懂的人自然会理解作品的巧妙之处,不懂的人也不强求。与其说这是不刻意迎合,不如理解为音乐态度上的执念。

吉丁的作品也是这样,即使节目中那首《鲁邦三世》热狗也直言有点get不到他的点。但那首歌依然在B站拥有200万的播放量,还是有一大批人能解曲中意的。

最近,不少人给我推荐的新专《次元破壁机》。很明显这张专辑有不少二次元元素的比重。我注意到后期制作只有两个人的名字,GZ和吉丁。台前与幕后双重身份的相交线。

同名曲《次元破壁机》歌词中可以看到很多经典漫画梗,据说有23部,花了蛮多心血的。但最让我新奇的还是音乐性上的突破。老实讲这并不是一首舒适区内的说唱歌曲,但电子乐与传统hiphop的争相出场还是牢牢抓住了我的耳朵。

伴奏里可以听到阴暗的hiphop Trap氛围,又有的电音Trap的高潮点,甚至第⼀段副歌结束后鲁邦三世主题曲的管乐采样能听出经典90s的采样风格。能够把诸多音乐元素混在一起又做到听感上的和谐,也许只有制作与说唱两头抓的音乐人才能做到这种程度。

接下来我点开了《XYZ》这首歌,吉丁和孙瑄阳合作在意料之中,毕竟在节目舞台上他们就已经用特别的形式合作过。

本以为这会是首你唱Hook我来Rap的老套作品,没想到出乎意料的和谐。我甚至忘了孙瑄阳的副歌好不好听,吉丁的说唱有什么听感上的记忆点,完全沉浸在音乐体验里。

歌曲中的元素在平衡中形成美感,循环起来也不会累。其实仔细去看歌词中传达内容的话,会发现整首歌根本没有关于爱情的歌词,却能感受到隐约的情愫。这种表达方式并不常见,倒是很有新意。

有种日漫中的男⼥主从未彼此袒露⼼声,但无时无刻不在关注对方的画面感。

《只要活着就一定会遇到好事》是全专关注度最高的单曲,喜剧既视感的洗脑副歌很难不让人想起十几年前热播那部《家有儿女》的主题曲。

在听腻了欧美热单、技术赛道上的说唱后突然来这么一首歌倒是让人有些清新的感觉。“只要活着就⼀定会遇到好事”是《樱桃小丸子》中的经典台词,吉丁表示自己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看这部动漫下饭的。

当他认真看后才发现这部片子里也有关于⼈际关系的困惑,⽣活的困惑等成人世界里的话题。

虽然小丸子看起来挺傻,“只要活着就一定会遇到好事”这句话也显得不太聪明。但人们总能从被自己标签化的事物中突然获得意外的力量。

这首歌的诞生就是吉丁的意外。

在听完这张专辑后,我意识到自己存在一个恶臭习惯:带着评判的角度审视音乐人的新作。

我很怀念自己对音乐充满好奇与新鲜的阶段,小苹果那样的歌都能给我带来情绪上的舒缓。仔细想来这种心态已经变成了说唱听众的共性,人们总想找出一首作品的不足之处加以批判,忘记听歌是为了什么。

《只要活着就一定会遇到好事》这首歌并不是我喜欢的口味,但吉丁把生活中真实的经历转换为灵感变成自己的创作,这件事本身就挺酷的。这首具有特别意义的歌,根本不需要什么评价吧。

这张专辑并不属于四年前为Cee制作回归单曲的Gz,也不属于说唱新世代节目后的吉丁。就像两个不同次元里的相同角色在做同一件事,还挺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