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三看《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深度解读电影母题手电筒的象征意义

导读: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改编自真人真事,故事原型是国民党当局迁台后的第一宗少年杀人案。影片讲述小四(张震饰,片中大名也叫张震)结识小明(杨静怡饰)后,生活交际圈子慢慢产生了重大变化,后来在友情、爱情和家庭的多重矛盾压力下失去自我控制,走上了杀人犯罪的道路。该片获得了包括金马奖,东京国际电影节在内的多个国内外电影节奖项。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电影语言十分丰富且运用巧妙,母题为其中一种。电影母题是指在影片中系统地重复出现的技巧、物体或主题意念,但不易引起注意。其象征意义是不可显露的及离不开上下文。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频繁出现的手电筒,为影片的母题之一。通过手电筒这一电影母题的象征意义的解读,我们能更深刻地了解少年小四是如何一步一步走上犯罪之路的。

手电筒的出场

小四在读的建国中学门口是一个室内的拍戏片场。小四经常一个人或结伴去片场玩耍,躲在高处偷看女演员换衣服什么的。

有一次不小心被片场的人逮到了,好朋友兼同班同学的“小猫王”王茂(以下人名均为片中角色名字)没有一个人跑掉而是折回来“解救”了小四,小四离开时顺走了片场的手电筒。

此时的小四还是一个乖乖学生,虽然刚上到初二,但家里早早地就盼着他考上一所好大学。小四周围有两个对抗着的小团体帮派——“小公园”和“217(读作两幺拐)”,小四没有参与其中任何一个。到片场玩耍,是小四为数不多的课外娱乐之一。

小四拿到手电筒后,结识了小明,也开始深入一步接触校外的小团体帮派。

手电筒的出现,预示着小四活动圈子的向外扩展。手电筒就像未知世界里的一束光源,领着小四去探索去发现新的事物,这是手电筒前期在小四身上发生的作用。

手电筒的伴随

小四经常把手电筒放在书包里或者别在腰间,除了王茂借用几次,其余时间里手电筒都在小四身边。

小四带着手电筒踏入了新的活动圈子,踏足“新世界”。小四发现这个“新世界”里有很多倒霉的人,很多不公平的事。手电筒陪伴着小四经历了这些,见证了小四在生活和心理上的重大变化。

一、滑头逃不过这一天

滑头是小公园的人,和小四是同班同学。滑头说小四把他在国校约会女生的事情乱讲,在一次课堂测验就找茬来了,他要抄小四的试卷。滑头没能如愿,考试结束后推了小四一把,小四的脸擦破了。本来小四当场就要反抗的,因为训导处的老师看到了,小四停止了动作。

回家后,小四在自己睡觉的地方借着手电筒的光写下了“滑头逃不过这一天”这句话。

小四睡觉的地方是柜子式的,上下两层,二哥睡上面,有拉门。这个地方是狭窄压抑的,拉上门封闭起来光线就不足,小四需要借助手电筒的光。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小四都需要这道光。

二、哈尼是不是你杀的

哈尼是小明的男朋友,也是“小公园”的老大。哈尼之前杀死了“217”的前老大红毛到台南逃亡了一段时间,回来台北不久后就被“217”的现老大山东推倒在行驶的汽车下,死了。

在一个台风天,小四跟着“小公园”一众去找“217”的人复仇,山东被砍倒外地。小四没有直接参与砍人,他被叫去守后门了。事后小四找到奄奄一息的山东,质问山东是不是他杀的哈尼。

这时的小四是一手拿着手电筒,一手拿着短刀的。这预示着与手电筒抗衡的力量——短刀开始在小四身上发生作用。

图中下半部分光线强的3个亮点从上往下为:手电筒,短刀,山东拿着的菜刀

小四之所以会为哈尼鸣不平,是因为他跟哈尼很像,他把哈尼当偶像。同时,小四喜欢小明,他想代替哈尼在小明心中的位置。

三、你这样会被别人瞧不起的

因为环境和身份,小明极度缺乏安全感,所以小明不停地更换靠得住的户头,就是在一段时间里,谁更有“实力”小明就跟谁。这个“实力派”是“江山代有才人出”的,所以小明也在不停地换着人跟。

小四和小明好上之后,小四了解了小明的这些事情,小四不想别人看不起小明,所以小四想改变小明。

在这个过程里,小明说起她的故事,她和哈尼的故事,手电筒和小四都是见证者。

到最后,小四发现自己改变不了小明,小明还和自己的好朋友小马好上了。不仅如此,影片中另一个重要的女性人物——小翠,小四也改变不了。

另外,家里也出现了重大变故,父亲被政治审查,在公家单位的工作保不住了。两次叫家长父亲对待小四截然不同的态度就是最明显的对比。倒霉的人和事已经渗透到小四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手电筒被取代

不知不觉中,“新世界”的一切糟糕事物腐蚀并击溃了小四的内心世界。而这一切,是手电筒带着小四去发现了。

到了后期,手电筒寓意着小四心里唯一的弱小的光。殊不知,手电筒的替代物——短刀早已出现。到最后,短刀会扼杀掉小四心中这唯一的微光。

在质问山东那次,小四是带着手电筒和短刀一起出现的。其实,短刀很早就出场了。讽刺的是,王茂就是用小四的手电筒找到的短刀。这个情节设置是有象征意义的,预示着光明和黑暗两种力量会在小四心中作斗争,就看哪一方最后取胜了。

只可惜这束光还是太弱小了,它照不亮小四看到的这个糟糕黑暗的世界。在这样的世界里行走,一束手电筒的光实在是微不足道,它照不亮前路,小四迷路了。

小四把手电筒丢弃在了片场,手电筒回到了原来的地方,可是小四却回不到原点了。

小四去王茂家里拿了那把短刀去找小马。小四已经动了杀心。没想到的是,小四没有堵到小马,却碰到了小明。

这个时候,小明成了小四心里唯一的光唯一的希望。小四改变不了这个世界,可是他希望能改变自己踏入这个世界的根源,那就是小明。小四遭遇的变故几乎都是因为结识小明,喜欢小明才发生的。如果源头得到改变,那这个世界应该也会和好如初吧。

现实却扯断了小四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小明对小四要改变她的想法嗤之以鼻。

小明对小四说:“你的意思是要帮助我来改变我是不是?你怎么跟别人一样啊,我看错你了……我就跟这个世界一样,这个世界是不会变的……”

小四听到这段话后内心世界彻底崩塌了,既然改变不了这个源头,那就毁掉它彻底结束这一切吧。小四拿着手中的短刀捅向了小明,他喜欢的小明。

故事的最后,小明身亡。小四入狱,初审判处死刑,由于这是国民党政府迁台后第一宗未成年少年杀人案件,在各界纷争异议后改判有期徒刑15年。

小结。

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时长接近4个小时,我看过3遍,每一次看完后都有世界崩塌的感觉。

按照电影作品本身来说,《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完成度很高,全片细节很多,电影手法技巧运用娴熟。手电筒只是母题的一种,物体类的母题影片中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收音机。

杨德昌导演的这部作品,是温水煮青蛙式,全片没有过激处理。他有足够的耐心进行剧情铺垫,把这种压抑的气氛渲染到极致,蓄力一击,让人猝不及防,直击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