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从北京名校学霸,到知名导演!他13岁登台表演,电影作品“火遍全球”!

梦想的力量有多大?他写下答案,只要心中有梦,就可以砥砺前行。从青年到中年,他始终怀揣着自己心中的理想,迈着坚定的步伐,奔走在追梦路上,从成立相声社到成为一名电影导演,他的作品在全国院线上映,收获众多荣誉。30余年风雨兼程,最终抵达心中彼岸,中国农业大学1994级校友王小明在属于自己的赛道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出色的成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聆听他的故事。

王小明,中国农业大学1994级食品工程专业本科生,相声演员、导演、编剧。1997年他在北京举办个人相声作品专场演出,2008年在苏州成立“名园相声社”,2010年编剧、导演、制片及独立投资的第一部电影作品《大城喜事》,该片获得2011年香港菠萝电影节最佳影片奖,正式入围2011西班牙马尔贝拉国际电影节。此外,他的代表作还有《一路向北》《浮生一梦》《周而复死》《厉害出镜》等。

钟情相声演出,追梦古城北京

王小明出生在广东农村,也许是受父亲的影响,他自小便表现出了出色的艺术天赋。王小明的父亲是一名海员,长期漂泊的大海生活,让二胡成为了他消遣时间和思念家乡的唯一寄托。在耳濡目染中,王小明渐渐对文艺表演产生兴趣,并对相声和音乐表现出独特的热情。

由于父亲长期在外,王小明便依靠自己的勤奋自学成才,他喜欢观察生活,揣摩艺术的思想,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习之余,他还通过电视和广播节目上的相声节目,一遍遍模仿演员们的神态语调,练习着说、学、逗、唱的技巧。13岁那年,王小明开始自己撰写相声剧本并登台表演,成为了县城里家喻户晓的人物。

中国农业大学校园风景

当时,虽然身边没有相声表演的氛围,但这并不影响王小明对相声的追求,去北京求学成为了他的目标之一。1994年,王小明以全县第四名的优异成绩,成功被北京农业工程大学(现为中国农业大学)录取。

当时的中国农大,是学院路上的八大院校之一,是一所很有北京城地域特点的大学。“那个时候上课在东楼和西楼,宿舍在南楼、北楼、五四楼、共青楼,这些建筑还被我写到后来的相声作品里。”王小明从校园生活中积累灵感,创作相声曲目,他思考着盘算着,这位大学生有他自己的打算。

举办专场演出,迈步未来理想

大学期间,王小明虽是一名理工科的学生,但与生俱来的表演细胞,让他闪耀在学校的社团活动,成为学校里小有名气的明星。大学四年,他一直怀揣着一个梦想,那就是在学校举办一场相声专场演出。

为此,王小明从成为准大一新生开始,就在为专场创作新节目并积累演出经验。“学院里的晚会我表演相声,别的学院开晚会,我也去表演,后来别的大学开晚会,也请我去表演。北京体育大学校庆,我同台演出的时候还碰见了谢军、孙浩。”王小明回忆说。

1997年年末,在和搭档肖永在楼道里排练了将近一年后,王小明终于如愿在东校区图书馆交流厅举办了一场名为《我们的大学》的相声专场晚会。八个相声段子,两个小时的表演,一场筹备多年的演出。舞台落幕,现场掌声雷动。王小明的相声演员梦也由此起航。

中国农业大学校园风景

回首往昔,王小明用“丰富”和“充实”二词来总结自己的大学时光,“除了按照学分要求完成专业学习,顺利通过英语四六级,我还学了三年日语,开了相声专场演出,学了戏剧表演,参加了各种社会活动。”在中国农业大学的校园里,王小明实现了学业上的丰收,也完成了开相声专场晚会的目标,他正向着自己的理想一步步迈进。

回归创作初心,产出数部佳作

大学毕业之后,王小明前往上海一家国外企业驻华办事处担任首席代表。但渐渐地,他发现自己所从事的行业离初衷和理想越来越远。

2008年,王小明决定追寻本心,创建了苏州地区第一家相声社——名园相声社。姜昆老师曾亲自来到苏州,为名园相声社题字。《苏州日报》等媒体将它称为“金鸡湖畔的德云社”,有“北有德云社,南有名园社”之说。相声社开起来以后不久,王小明发现影视舞台其实可以成为相声舞台新的延伸,由此动了拍摄电影的念头,这也成为拍摄《大城喜事》的契机。

王小明参加第二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左四为王小明,右二为贾樟柯)

《大城喜事》是王小明的独立电影处女作。这部反映广东地下私彩故事,全部由非专业演员演出的影片,在“香港独立电影节”获得“最佳影片奖”,还受到影视圈内专业人士的褒奖,这让王小明大受鼓舞,于是他很快就开始了第二部戏的制作。可电影拍摄是所有的艺术形式里最难实现的,但凭借对创作的“痴爱”,王小明坚持了下来。

从《大城喜事》到《一路向北》,再到《周而复死》和《狂爱大宅子》《错爱》等等,王小明克服了选材、拍摄、资金和宣传等难题,最终让这些作品与观众相见。他说“从一个愣头青文艺青年,到随波逐流漂浮不定,再到最后慢慢找到人生定位,都体现在我这几部电影里了。”

电影《周而复死》珠海上映现场(左二为王小明,右一为中国农大杨越老师)

如今,王小明已过不惑之年,在追梦的道路上也已奋斗30余载。回首过去,他觉得大学生活是人生最珍贵的时光,没有之一。他说,感谢农大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真实、努力、有梦想并敢于追梦的“少年”。他也希望农大的师弟师妹们能够坚持真、善、美,成为一个正气的人。

欢迎关注中国农业大学招生办头条号!

本文素材来源:中国农业大学校友会官微、湛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