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杀人回忆》:一桩大案的记忆涟漪

《杀人回忆》凶手原型已被判无期 狱中照片曝光

原创: 马延君 真实故事计划

直到1991年,凶手犯下最后一起案件,随后人间蒸发。像是没落地的靴子,没人知道他何时会再度出现。

影片结尾处,宋康昊饰演的警察再次回到案发稻田,周围依旧是生机盎然的土地,当年藏尸的水沟已变得空荡荡。阳光和煦,空气平静,17年前从这里开始的苦苦追寻,是他梦境中的一场闹剧。

导演奉俊昊为电影设置的结局,也是“华城连环杀人案”的现实写照。警察们在近乎疯狂的探案过程中,不断接近真相又错过真相,不断与嫌犯纠葛,漫长的煎熬和无力溢出屏幕。

“华城连环杀人案”催生的《杀人回忆》,几近寓言式的表达取得巨大成功,韩剧《隧道》、《岬童夷》同样改编自这起案件。大热韩剧《信号》中警方也因此案对“公诉时效”提出质疑,就连主打温情牌的《请回答 1988 》也曾出现该案嫌疑犯的照片。

一切正如《杀人回忆》所表述的主题:重要的不是案件,而是对于那段历史无法磨灭的回忆。

社会体系从上至下的混乱,导致破案过程充斥着黑色幽默。在这场猫鼠游戏中,角色逐渐倒转,警方最终被逼致疯癫,凶手却还逍遥法外。

当悲剧情绪附着在 个体身上,片中角色和苏 星经历了同样的信念崩塌。

不仅如此,《杀人回忆》更揭示了在极端压抑的社会环境中,重要的不是凶手,而是人人都有成为凶手的可能。

烤肉店的智障少年,性怪癖的工厂工人,拥有细腻双手的退伍军人,生活在时代阴影下,每个看似特殊的群体,都背负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命运,也都可能成为潜在的凶手。

一群永远无法找到罪犯的警察,生活岌岌可危的民众,匍匐在四周的真凶,没人能在混乱的时代中找到出口。文艺作品替代了凶手,一次又一次地回到现场,完成了国民记忆的塑造,并不断在这个痛苦核心外,振荡出涟漪。

2003年9月,柳永哲被全州监狱释放,目睹高档住宅区的生活后,他将自己的不幸归结为贫穷。偏激的仇富心理,使他在出狱后的第13天,闯进江南区的一栋住宅,用钝器将一名大学教授及其夫人活活打死。

影片同时唤醒了人们过往的记忆,在华城杀人案发生近二十年后,在看似井然有序的社会中,命如草芥的应召女郎、行动不力的警方、扭曲的变态杀人狂依旧存在。

或许这一切本就没有答案,无力与躁动中,记住就是意义本身。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