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吃鱼吃死人最近的新闻,一根鱼刺花了50多万?医生提醒:这种情况下别吃鱼

在日常生活中,

我想很多人都遇到过

吃鱼的时候被鱼刺伤喉咙的情况。

而广东的梁老师因为误吞了一根鱼刺,

付出了50多万的代价

不仅如此,

他差点儿就没命了。

为什么这么严重?

梁老师不知道喝酒后误吞鱼骨,10多天后身体不适就诊时,发现被吓了一跳。 10多天前吃鱼时有鱼骨,刺破食管插入主动脉,形成假性动脉瘤,但该假性动脉瘤随时有破裂的风险,就像一枚定时炸弹,经常危及生命。

梁医生被紧急送往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胸外科ICU。 入院后先后出现出血、吐血、休克2次。 经过医院心脏外科、内镜室、影像科、超声室、心胸外科ICU、胸外科、麻醉科、体外循环科等十余个学科团队的精准抢救,梁老师最终临危受命,幸免于死神的追击。 梁老师吃了“史上最棒的鱼”,手术费花了50多万元。梁老师的妻子感叹,以后一家人再也不敢吃鱼了。

“罪犯”的刺

误吞鱼骨10多天患者直接住进ICU

今年40岁的梁老师老家肇庆在佛山工作。 3月30日,梁老师在家吃饭,喝了点酒。当天吃的是鲫鱼,饭后梁老师并无不适感。4月10日,梁老师感觉胃不舒服,一开始还以为是胃病犯了。 4月12日,梁医生开始胸痛,去医院检查后吓了一跳。 鱼骨卡在食道里,鱼骨经过蠕动,贯通食道形成疮孔,刺入胸部,使主动脉下降。 当地医院建议转入大医院。

“我们当天向上转了一级医院,转了三家,最后紧急来到中山一院。4月12日晚上,他入院后就直接住进了ICU”。

梁老师的妻子告诉记者,如果不是检查结果,丈夫不知道是吞鱼刺伤的,吃鱼已经十多天了。

到中山一院后,手术前,医生对梁老师进行了细致的影像检查。 影像学提示,鱼刺在第6胸椎位置穿过食管,水平刺入胸下主动脉,形成一假性动脉瘤,大小约4*5cm,鱼刺长约3cm,一半在主动脉内,一半在假性动脉瘤内。假性动脉瘤随时有破裂的风险,患者随时有生命危险,检查结果让一家人很忧心。

情况有多危机? 中山一院心脏外科梁孟亚教授表示,在早期的多学科讨论中,专家们认为外科手术没有救助机会,应该在血管介入下进行治疗处理。 在治疗方案的讨论制定过程中,梁老师在ICU出现1次吐血、1次吐血,并伴有失血性休克,血压最低45/26mmHg,经紧急抢救后病情才稳定。

在这个关键时刻,心脏外科主任吴钟凯教授认为,只有外科手术才能挽救患者的生命,但手术风险很大,费用也很高。 手术的风险是多少? 国内文献报道国内某三甲医院统计的该类型手术共有23例,仅3例存活,上海手术报道分期手术——一期手术需要食管闭锁、食管瘌孔形成、胃瘌孔形成、胸主动脉切除置换; 选择性行二期食管重建手术。 在国外,这种病更为罕见。

体外循环保驾护航拆除炸弹“假性动脉瘤”

怎样才能降低手术风险,给患者带来活力? 吴钟凯教授立即组成心脏外科陈光献授、梁孟亚教授。 心胸外科ICU唐白云教授、杨嵩老师; 外科顾勇教授; 包括麻醉科陈宇教授、玳瑁医生、体外循环科荣健主任、内镜中心崔毅主任、影像科杨有优教授、超声室林红主任、手术室龚凤球护长、输血科主任、服务管理科黄红中科长等多学科的MDT团队,由多学科资深顶尖专家组成,为患者诊断、手术方案

术前MDT讨论

讨论前,影像科杨有优教授的手绘形象,刻画了鱼骨的具体位置,为专家探讨提供了直观参考。

医学影像科杨有优教授手绘

4月18日,中山一院各相关专科经验丰富的专家组成的顶级团队为患者进行急救手术治疗,术中由吴钟凯教授主导首先在体外循环的护送下,在心、脑、脊髓、腹腔脏器等脏器灌注下顺利完成鱼刺胸降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手术。找到可恶的元凶“鱼刺君”,清除了感染灶,拆除了炸弹“假性动脉瘤”,找到了食道破裂口。

体外循环科荣健主任表示,进行体外循环的难度在于根据患者的心脏进行。 心脏不断跳动,手术期间心脏可以进行上半身、大脑供氧,但腹部、下半身需要依靠体外循环,需要与心脏匹配以维持患者生命体征。

为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术中会诊更改后续手术方式

吴钟凯教授说,术中拆弹后,发现食管裂口不是很大,感染灶也几乎可以完全清除。他提出了改变手术方式尽可能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这一问题。“患者才40岁,很年轻,我们希望能提高他的生活质量”。

如果按术前计划部分切除食管,制作食管造口、胃造口需要长期多次重复手术,不仅术后生活质量低,而且经济负担可能较大。 经与胸外科顾勇教授协商后,请内镜中心崔毅教授在术中胃镜下评估病灶,各科立即轴转,全力支持,10分钟内将胃镜设备送入手术间。 术中胃镜下评估食管内膜破裂口不大,有周边血肿,但黏膜清晰,未见缺血坏死。 术中联合会诊后,后续手术方式改为“内镜下食管支架置入感染灶大网膜移植持续冲洗术后病灶”,同时严密观察引流液颜色、形状,稍有怀疑立即再次手术。

崔毅介绍说:“当时患者处于躺着手术的状态,在内镜下放置食管支架时,医生必须转移到患者体位,几乎都是屈膝完成支架放置。” 据悉,专家们妙手仁心利用精湛的技术顺利完成了5个复杂的术式,避免了分期手术带来的麻烦,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吴钟凯教授表示,通过探查手术中发现鱼骨的位置,发现食管瘘的定位和下行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大小与影像科杨有优教授的手写想象基本相同。

鱼刺让患者付出了50多万元的代价专家提醒喝酒不吃鱼

术后,在心胸外科ICU唐白云主任团队的努力下,患者顺利脱离呼吸机,经CT检查,无食管瘘,纵隔也无明显感染。 目前,患者梁老师已转入心脏外科二区病区,将于近期康复出院,“衷心感谢中山一院多学科医疗团队,给了我第二生命。 ”。 据悉,这条鱼骨最终让他们付出了50多万元的代价,所幸保住了性命。梁老师的妻子介绍,能够康复已经是最大的幸运了,以后全家都再也不敢吃鱼了,说到鱼都怕了。

内镜中心教授崔毅表示,东方人喜欢鱼,用内镜取出异物是不可避免的。 “临床上多为食管异物,鱼骨进入食管后,超过2天很可能会蠕动到食管外,刺入主动脉后死亡率可达85%。 梁老师就是那样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用内窥镜无法取出异物,用内窥镜强行取出鱼骨的话,患者会大吐血而丧命。 ”患者食管置入支架后,术后禁食,但加强静脉营养以保证能量摄入,据观察,目前患者已开始置入半流质食物,食管篇目前预后良好,留置1个月后取出。

外科顾勇教授提醒,异物食管穿孔一般超过20小时容易引起胸腔感染。 “像梁老师一样,不仅穿孔还会形成假性动脉瘤,随时有破裂死亡的风险,救治难度非常大。 吴钟凯教授承担了很大的风险”。 吴钟凯教授说,如果不做这个手术,患者一定会死,但患者还很年轻,“我们选择了多学科专家齐心协力,给患者带来生活的希望”。

心外科教授吴钟凯介绍,注意饮食安全,喝酒不吃鱼,吃鱼不喝酒

“梁老师喝酒吃鱼。喝了酒后,人的察觉、感受能力下降,吞了鱼刺也不知情,他10天后意识到自己因身体不适吞下了一根鱼骨,从而引发了这场生命危机。 ”

生活中遇到鱼刺卡喉怎么办?记住这些常见的急救方法

吃鱼吃死人最近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