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看电影学历史:《喀土穆》—刽子手的另一面!
今天推荐的是部来自英国的老片-《喀土穆》。
影片拍摄于1966年,时长134分钟,豆瓣评分7.6分。
影片主要描述了十九世纪末期苏丹独立战争中,英国将领戈登受政府所派前往苏丹执行撤离当地人员任务,结果最终殒命喀土穆的故事。
作为一部60年代的历史传记电影,影片宏大的战争场面和工整考究的镜头画面在今天看来依然震撼人心。
权谋、个人英雄主义、沙漠、战争、宗教,所有吸引男人眼球的元素几乎都聚齐了,掺杂在一起构成了这部史诗巨作。
虽然是英国人讴歌自家英雄的片子,好在片中情节与史实出入不大,并没有像现在的好莱坞一样篡改的亲妈都不认识。
影片对戈登的自负和骑士精神都做了充分表露,完成了从接受任务到一意孤行的心路历程。劳伦斯·奥利弗涂黑了脸饰演的马赫迪塑造的也很立体,将宗教癫狂与哲学儒雅合二为一,让人既困惑又着迷。
很多人一定在嘀咕,这个戈登是不是咱们中学历史课本上那个“恶贯满盈的洋枪队长”呢?--正是!
好吧,关于影片就介绍到这,接下来咱们就来还原下历史上真实的洋枪队长-查理·乔治·戈登。
戈登生于伦敦的将校之家,自幼受军学教育。成年后,进入英国皇家军事学院深造,毕业后成为一名帝国军官,授少尉军衔。
而后参加了被后人称为19世纪最惨烈的战争--克里米亚战争,并毫发无损的活了下来,有了实战的历练,戈登开始放眼海外。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戈登随军来到中国,开始了与中国的孽缘。
因太平天国兴起,上海富商为自保招募洋人组建“洋枪队”同太平天国作战。经英国将军推荐,时年30岁的戈登以雇佣军将领的身份登上历史舞台。
英国正规军人出身的戈登,治军严明,训练刻苦。每逢战斗身先士卒,并只手拿一条文明棍从容指挥,却每次安然无恙,让中外部下都敬为天神。
戈登成功将一只流氓队伍变成纪律严明、战斗力超强的雇佣军,展露出其过人的军事素养和人格魅力。
李鸿章对戈登极为赞赏,曾在日记中表示这个英国人戈登的到来是天赐的,比之前见过的欧美人强过百倍,并称赞戈登的指挥才能如同曾国藩的学识一样令人钦佩。
赞赏归赞赏,很快戈登就让李鸿章头疼了。因为戈登经常来要钱,以前“常胜军”都是通过劫掠来自给自足,但戈登作为一个职业军人,认为战争就是军人与军人间的对垒,不应把无辜的百姓牵扯进来。
因此戈登禁止士兵掳掠,坚持要李鸿章给常胜军发放军饷,两人为此没少干嘴仗。
另外,因为李鸿章在苏州滥杀已经放下武器投降的太平军,也让戈登震怒不已,一度提着手枪好几天满城找李鸿章要决斗,吓的李大人只好躲在船上办公。
1864年5月,常胜军帮清军攻下了天京外围最后的屏障-常州后解散。同治皇帝授与戈登中国军队最高的军阶——“提督”的称号。
他把清朝赏赐的硕大的金质奖章融化后捐给了慈善机构。随身带走的只有清朝皇帝赐予的黄马褂和程学启用过的一面军旗。
此后戈登奔波于欧洲、非洲各国,并在苏丹受英国政府委派担任过一段时间的总督,任职期间干了两件大事,打击贩奴和挖金子。
后来,俄国毛子蓄意侵吞中国领土时,李鸿章请他来当和事佬。戈登又再次来到中国,帮助清廷摒弃了当时清流主战派的幼稚想法,重新签订了对俄条约,帮中国避开了更大的坑。
1881年苏丹爆发著名的“马赫迪大起义”,起义军数次大败前来镇压的英国和埃及军队(当时埃及是英国殖民地),搞的英国人头痛不已,当时的英国首相格拉斯顿不打算趟这浑水了,就让埃及政府自己解决。
可苏丹还有不少英国侨民不能不管,1883年,英国政府想起了戈登,再度委派其为苏丹总督,要求他去收拾残局,组织撤离被起义军困住的英国侨民及埃及士兵和家属。
这种事对于戈登这种虔诚的基督徒最合适不过了。1884年2月,戈登抵达了苏丹首府喀土穆,立即着手遣返妇孺和伤者回到埃及,约2500名妇女老弱在马赫迪军封锁道路前被撤离。
3月,起义军对喀土穆攻城战开始。和影片描述不同的是,戈登和马赫迪并未见面,他只是不断写信给义军首领马赫迪进行拖延。
当时水道尚可通行,但戈登的骑士精神昂扬,决心与城共存亡。
这边被困的已经只能吃糠了,英国那边还在为救不救天天争吵,直到8月才决定还是得救。
11月埃及英军才受命出动,一路突破起义军袭扰阻击,等他们于1885年1月28日抵达喀土穆时,发现城已沦陷,总督戈登已于两天前战死。
戈登的死让英国举国震惊和哀悼,维多利亚女王怒斥首相格莱斯顿坐视不救,老头由此下台。
女王余怒未消,最后英国派出重兵,最终于1898年剿灭了马赫迪起义,将苏丹重新变成了埃及的一个行省。
1896年,73岁的李鸿章出访欧洲时还专程拜访了戈登墓并敬献了花环。
值得一提的是,在戈登死后,他的一位好友将戈登留下的日记编辑成书,让戈登的传奇人生得以让更多的人知晓。这位便是被人们比作“善良与仁慈的圣母”的现代护理教育之母——南丁格尔。
如今,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着刺死戈登的长矛,那是当年苏丹赠送的礼物,而大清皇帝赐给戈登的那件黄马褂也被马赫迪起义军起获,至今保存在苏丹首都的哈里发博物馆里。
人是矛盾的综合体,戈登用他的一生完美诠释了这句哲言:他是教科书中血腥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同时又是品德高尚的基督徒,骑士精神的践行者…
戈登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此就不做评论了。历史长河中的任何一个人物,都会有其复杂性和多面性,单一维度的品评和观点注定是经受不住时间的考验的。
最后,将戈登当年离开中国前留给清政府的20条建议列出,作为中国人,看看这百年来说对了多少。
让电影照进历史 让历史照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