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以《迷失东京》为例,解读这部文艺爱情电影的情感表达及现实意义

导演索菲亚·科波拉融入个人情感,用其最擅长的方式讲述了一场最“文艺的婚外情”。@天涯伤逝

《迷失东京》是由索菲亚·科波拉执导,斯嘉丽·约翰逊、比尔·默瑞等主演的电影。该片讲述了过气的好莱坞明星鲍勃与女大学生夏洛特,因为机缘巧合下东京这座陌生的城市相遇,孤独寂寞的二人也因此产生了独特的情感连结。

该片于2004年获第76届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并且全球票房突破了一亿美元,这对于一部文艺爱情电影实属不易。

对于这部电影叙事风格,很多人认为过于碎片化以及平淡。但是,对于索菲亚·科波拉这种个人风格及其强烈的导演,单纯从故事情节本身分析显然无法完全展现其作品魅力。

所以,在这篇文章我也会从叙事手法、文化背景呈现、情感表达三个方面来分析谈这部电影的魅力所在。在文章的最后,我也会结合电影情节,来谈谈其带给我关于婚姻及人生的思考。

01 叙事手法上,通过简化场景以及剪辑节奏的精准把控,让观众聚焦于演员表演本身,体会人物情感。

① 简化场景和复杂叙事,更多聚焦演员表演本身

《迷失东京》细腻地描写了身处东京的男女主人公各自的寂寞,短暂接近,然后分开的过程。故事的情节并不复杂,影片令人赞叹之处在于它讲故事的方法,和“美妙的意境”。

影片一开始,是男女主分别出场的夜景戏,导演有意识的采用自然光,通过虚焦与大光圈营造出迷离梦幻的氛围,来展现男女主孤独迷失的情绪。

男主鲍勃作为好莱坞过气明星来到国外拍摄策划,睡眼朦胧中审视着这座异国陌生城市的迷离夜景,若有所思。接着,场景切换到女主夏洛特,她因为失眠独自坐在床边,同样百无聊赖的望着窗外迷离的夜景。随后,故事进一步展开,导演向我们表明了男女主都在不同程度遭遇婚姻危机:中年男鲍勃和在国外的妻子通话,却无话可说,妻子关系地毯的颜色甚于关心丈夫。而身为哲学系高材生却没有找到工作的年轻女孩夏洛特,跟随摄影师丈夫来到国外,但丈夫却忙于工作无暇顾及自己的情感需求。

他们都迷失在了这座陌生的城市中。而之后两人之所以能产生联系,是源于精神上的空虚,他们在寻找生活的意义,填补那种空虚感。

在影片中,导演简化了外部的冲突以及复杂的音乐,大量运用自然光以及固定镜头,让观众更多聚焦于演员的表演本身,体会其内心暗潮涌动的情感。

②通过剪辑节奏的把控,来展现男女主的情感由压抑到逐渐释放的过程。

在影片的前半部分,导演有意识的多用固定镜头、较缓的剪辑频率,音乐和环境声音都被不同程度消减,来展现人物被压抑的情感。以夏洛特独自走过东京街头一场戏为例,街道嘈杂的声音被弱化,配上了舒缓到有些单调的背景音乐,仿佛让观众也跟着夏洛特一起迷失在了这座异国的陌生城市中。另一方面,导演也善用近景,特写镜头,通过鲍勃和夏洛特迷茫的表情来烘托“迷失"的气氛。

而在影片后半段,剪辑频率开始加快,声音和音乐也变得丰富。在两人离开酒店去娱乐场所玩乐的时候,开始出现了一些摇晃镜头,主人公面部特写时间也大幅减少,更多采用中全景来展现环境。暗示了男女主压抑的情感开始得以释放,并开始试着去融入到这座城市的氛围中。

但是,两人的情感又始终处于“发乎情止乎礼”的阶段,哪怕两人曾经同床共枕,也始终没有出现情欲外化的场面,仅仅是同是天涯成人般地互诉衷肠而已。

而影片最后一场戏,是鲍勃在去机场的路上再次偶遇夏洛特,他冲下车,伏在夏洛特耳边像是在轻轻诉说着什么。最终,两人长期被压抑的情感终于得以释放并最终回归理智。在两人的相视一笑中,故事落下帷幕,也给予观众意犹未尽之感。

02 文化背景呈现上,运用喜剧元素来突出荒诞和反差感,体现男女主在异国的迷失和无所适从。

导演在影片中增添了许多由于文化差异所带来的轻松幽默元素,在商业和艺术中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为我们展现了在游离于文化背景之外的旁观者视角下,明明十分熟悉却又无比陌生的国外文化。

《迷失东京》的英文片名是“Lost in Translation”,在片中,国外陌生而难以理解的语言和文化,与其现代而发达的城市观感融洽地共存着,营造出一种光怪陆离之感。并且电影并没有为任何日语对白附加字幕,让不懂日语的观众仿佛也随主角一起迷失在了这座陌生的城市中,进一步感受其孤独无所适从的内心。

导演借由男主鲍勃的视角,通过他与接待人员、策划导演、应召女郎等国外当地人“鸡同鸭讲”般的互动过程,深层次展现了东西方的语言文化差异,以及男主作为一个崇尚自由、直来直去的欧美人,在一群奉行集体主义,做事严谨甚至有些呆板的国外人中间的格格不入之感。

同时,导演经常会通过一些没有台词、音乐的镜头,配合男主茫然的表情,来呈现出一种荒诞及反差之感。无论是酒店中不够长的床、够不着的花洒、听不懂的电视节目,还是半夜把男主吵醒的传真机,又或是听不懂指令停不下来的跑步机,都侧面映衬了男主的迷茫心境。

另一方面,影片也借由夏洛特的视角,让观众仿佛也以旁观者的姿态,审视着这座陌生的城市,从传统的神社、花道、日式婚礼,再到具有现代感的漫画、游戏厅、KTV, 女主始终充满着对这座城市的不解和困惑,精神游离于环境之外。

尽管影片中多少存在一些欧美对国外的刻板印象,但这并不是故事的重点。本质上,导演还是想借由欧美价值观与国外社会的文化冲突,来渲染一种荒诞和疏离感,表达男女主身在异乡不知所措的迷茫。而正是在这种环境下, 男女主之间才形成了某种意义上特殊的情感连结。

03、索菲亚·科波拉女性视角的细腻情感表达,赋予影片独特审美价值

对于索菲亚·科波拉这种个人风格强烈的导演来说,而这些隐藏在电影里的情感,其实就是导演自身隐藏在内心深处情感的呈现。在她的作品中,关于年轻女性的迷失与成长都是相通的内核,而这部《迷失东京》也融入了她在第一段婚姻中跟随丈夫来到东京工作的真实经历,甚至电影里出现的歌曲都是她平时爱听的迷幻电子及摇滚乐,充分将其当初的个人心境融入到了这部影片的点点滴滴之中。

除了融入个人经历之外,作为王家卫的影迷,索菲亚·科波拉也坦言这部电影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王家卫的《花样年华》。而在片中,索菲亚·科波拉准确把握了东方式更为含蓄内敛的情感,用女性式的叙述方式及主观感受出发,没有情欲外化的激情戏或者强烈的外部矛盾冲突,用克制的镜头语言表达迷失与寻找自我的深邃课题。

可以说,索菲亚·科波拉对情绪精妙到位的拿捏使影片流淌出不可抵御的忧伤和迷离却又不失温情脉脉。而两位主演也通过精彩的表演融入到了东京孤独迷离的意识形态中,这样他们的感情才如此令人回味。影片最后,鲍勃在夏洛特耳边的轻语,只能看到口型并不知道内容,最后两人微笑分别,这一幕颇具有东方式的不可说的禅意。

04、基于《迷失东京》这部影片,谈谈我对婚姻及人生的现实思考

① 逃避现实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只有敞开心扉才能真正获得释放

影片中,男女主的爱情都不是自由的。甚至可以说都是婚姻这座围城的“受害者”。两人年龄相差很大,代表了婚姻的不同阶段,一人新婚只有两年,而一人已经历二十五载。编剧巧妙地让二人之间产生了感情,使得整个故事完整而饱满。在异国他乡,两个孤独寂寞的灵魂产生了奇妙的连结。

影片中,尽管男女主都在为自己名存实亡的婚姻所苦恼,但始终只是自己一个人默默忍受,从没有放下自己的尊严去心平气和的与自己的伴侣进行过深入的沟通。

而在现实中,不管有没有挽回的余地,做为成年人,都要学会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会正视感情中的风浪,以及驾驭波折的能力,对每一个人而言都是必须要经历的。

②寻找自己存在的意义,不为外界所左右思想

在夏洛特与鲍勃的交流中,可以清楚的看出两人目前的世界已经失去了意义,陷入中年危机的鲍勃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夏洛特更是对自己存在的意义感到迷茫,彷徨。

弗洛姆曾说“爱是一种态度,一种能力,而不是一种状态”。爱情是一株惊艳但脆弱的花朵,如果不经意呵护,必然会被现实碾压。作为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莫要让婚姻的现实完全吞噬了自己,人生真正的意义和自信不来自于他人的认可,而来源于我们最真实的内心。

③试着去主动融入到新的环境中,寻求外界的支持和帮助。

重要的不是环境,而是对环境作出的反应。——鲍勃·康克林

在影片中,男女主的迷失一方面来源于婚姻上的危机,另一方面也是源于语言文化不同的异国他乡,让这种迷失无形间被放大了。

但是男女主在一开始显然有意识地逃避现实,拒绝融入到陌生的环境中,始终以一种旁观者的心态来看待身边的一切。直到男女主开始相遇之后,才渐渐打开了自己封闭的内心,也开始进一步探索这座城市。

而影片中男女主的故事也提醒我们,当处于陌生环境中,首先要积极主动地去进行心态的调整,尽快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必要时找到新的朋友,缩减独处的时间,不要过久地沉浸在自己的孤独之中,要及时地排解内心的抑郁,向外界寻求理解、支持和帮助才能走出困境。

写在最后

对于欣赏这类情感细腻,导演个人风格强烈的电影,除了为电影本身的情节有所感悟之外,了解导演的创作意图和隐藏在背后的情感,会有助于我们对一部电影产生更进一步思考及启发。而我也在文中根据影片谈了几点我自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