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80年代当红女星,悄然隐退20年,而今凭借一神剧再次火了
她,80年代当红女明星,在每部影视作品中所塑造的角色,几乎都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她凭借着真情而精湛的表演,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凭借着一部部被奉为经典的影视作品,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做追求与奉献。
然而,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她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归隐。
当重回银幕的时候,她已经满脸沧桑。
她,就是高英。
当初的选择,究竟出于何种目的?
当初的勇气,究竟又从何而来?
而今,她已经62岁高龄,凭借反腐神剧《人民的名义》再次进入大众视野,攀上了演艺事业的又一个巅峰。
这次她参演的是一个慈爱的母亲,凭借本色表演,再次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她,究竟凭什么,在演艺这条路上一次次超越了自己,究竟凭什么,被观众奉为艺术界不老的女神?
高英出生于北京,父亲是军校的教官,家境较为优越。
然而,家境优渥的她,却不像同龄孩子那般乖张顽皮,而是比同龄孩子成熟懂事许多。
这跟她的家庭教育有关。
父亲对她的管教可谓是事无巨细,小到穿衣吃饭,大到待人接物。
她在接受采访时回忆说,小时候吃饭总是战战兢兢的,担心发出声音后,遭到父亲的严厉批评。
父母不仅教她如何生活自理,还教她如何为人处事。
有一次,邻居家的小孩抢她的玩具,她不给,被父亲发现后,遭到了父亲的严厉批评:“难道你就不懂得分享吗?父母白教你了!”
当同龄孩子还生活在父母的呵护之下的时候,她已经拥有了比较全面的生活自理能力。
她爱唱歌跳舞,甚至到了痴迷程度,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场合,总是喜欢随歌而舞。
在她的个人兴趣爱好方面,父母采取了默认支持的态度,只是提醒她平衡好学业与课外爱好的时间。
她虽然对唱歌跳舞达到了痴迷程度,却并没有因此而影响学业,相反,在学校成绩名列前茅。
她因为才学兼备,而广受同学老师的认可。
她的这一兴趣爱好,培养了她的自信,也促进了她的学习。
她曾当着记者的面儿坦言,若非从小接受严格的家庭教育,或许不会有现在这般大方而自信的自己。
不光她自己这么说,周围邻居也如此认为。
但凡了解她的人,都对她的修养和才华表示认可,同时不忘称赞管教有方的父母。
1974年,她被分配到南京港务管理处,担任一名普通的机器维修工。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等到了机会。
有一天,她正在单位工作,同事拿来一张信息表告诉她,省话剧团开始招收学员,让她不妨试一试。
她当然不会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进入艺术相关部门或单位工作,是她毕生的心愿。
但她很快打消了心中的疑虑,从小培养出来的艺术天分,和从容、自信而坚强的性格,让她坚信一个道理,是金子,总有发光的时候。
就这样,她带着平和而自信的心理,参加了招聘方的面试。
先是面谈,然后是歌舞表演,最后是情景剧表演,她游刃有余的表演,赢得了招聘方的一致掌声。
经验丰富的评委老师,一眼就看出她不像是一名普通的面试者。
其中一名评委老师更是站了起来,问她是不是参加过相关培训,或者,有家人从事表演艺术相关的工作。
高英回答说没有,她的兴趣爱好都是抽时间自学的。
就这样,她凭借着出色的表演,赢得了评委老师的一致认可,最后成功的进入了省话剧团。
进入省话剧团后,她一如既往地努力学习,而且相比以前更加卖力。
从小培养出来的艰苦耐劳的精神,此刻被她发挥到了极致。家境优越的她,比团里那些家境一般的学员更加努力。
她在圈子里渐渐有了名气,这为她日后步入娱乐圈创造了有利条件。
1978年,上海制片厂准备投资拍摄电影《他俩和她俩》,导演桑弧来到省话剧院挑选演员。
刚入行一年的高英面对诸位面试官和镜头并不怯场,相反,充分利用自己扎实的专业基础,在镜头前将设定好的角色,从人物语言到神情反应,甚至是丰富多彩的内心,刻画的淋漓尽致。
她近乎于完美的表现,赢得了面试官的一致好评,最后获得了出演《他俩和她俩》这部电影女主角的机会。
她最后凭借这部电影,斩获了“青年优秀创作奖”。
后来,她参演了《等到满山红叶时》这部爱情电影。
她专业而深情的表演,完美地刻画了这部电影的女主角,尤其是她那一双仿佛会说话的灵动大眼睛,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最后让她,以及这部电影,深深的刻进了观众的脑海,也让这部电影成了那个年代的爱情剧经典。
她凭借这部电影名噪全国,此后片约不断,没多久就进入了《燕归来》剧组。
这部剧的拍摄地点是内蒙古,剧中有不少骑马的戏份,她在拍戏过程中经常从马背上摔下来,甚至因为适应不了当地的气候而紧急住院。
但她拥有那个年代艺术家们敢于牺牲的精神,硬是咬牙坚持到了最后。
除了上述三部电影之外,她还出演过多部电影,名气也越来越大。
然而,事业如日中天的她,却在自己最当红的时候,选择了告别演艺圈。
重回荧幕的时候,已经是62岁的高龄,在反腐神剧《人民的名义》中扮演一个慈爱母亲的角色。
凭借此角色,她再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虽然一去就是20年,但重回银幕的她,演技依旧老练,最后被眼尖的观众辨认了出来。
当年对她念念不忘,且因她中途隐退而感到遗憾的观众,而今大都已经上了年纪,再次在荧幕中看到她,不知会作何感慨!
笔者言:
当代社会进步了,人们思想开放了,对待一些非主流事物,也越具包容心了,
活跃在当代的艺术家们是幸运的,老戏骨跟新生代站在同一舞台,只是追求各有不同。
后者为流量,前者为艺术且似乎一直如此,若不然,在大浪淘沙般竞争激烈的演艺圈,老戏骨们不可能依然铭记在人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