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画皮》梅娘朱虹,最早“百万票房”女星,却嫁大13岁2婚导演

谁不渴望成为父母心中的骄傲,谁不期待在万众瞩目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可是即便你成为了那颗最亮眼的星,受到了大众的认可和欣赏,却唯独不被父亲认可,那该是多么遗憾的事。

站在银幕中,成为了万众瞩目的明星,这让多少人都羡慕不已,即便我们只是偶尔有机会在银幕中露个脸,估计便能让父母为之自豪很久,但在朱虹这里却截然相反。

对于这个名字,如今很多人都不熟悉,但事实上,她也曾绚烂了一个时代,曾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女神。

上世纪70年代,大陆文艺界开始复苏,从1977年起,香港的影片开始陆续在内地登陆,我们也因此认识了很多香港的影视明星。

如"长城三公主":夏梦、石慧、陈思思,而与她们齐名的还有大美女朱虹,可谓是当时的香港四大美女,虽然她不是长城电影公司的演员,但那时她们却总是一同被提起。

曾有文章如此描绘到朱虹的美:也许是五彩云之南滴风花雪月和钟灵毓秀孕育了她沐雪山茶花般滴明艳:两道弯眉似苍山新月,一双鳯目似洱海碧波;

高挺如笋的鼻梁下,被秋枫染红了滴丹唇靥涡永远挂满了蜜糖般滴明朗笑意。上关风亲吻、梳扬着她如云滴秀发,下关花则羞惭于她娇时尚丽滴绝世容颜。

这样的她,如何能不让观众为之倾倒心动呢?她在《画皮》中饰演的美颜女鬼梅娘,《屈原》中饰演的霸道狠毒的南后,《审妻》中饰演的刺杀隋炀帝的素娘,都给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她出演的《画皮》是中国的第一部厉害电影,也是内地放映的第一部厉害片,虽然她长得美若天仙,也是最早的"票房女王",但她在演厉害片时,却一点不含糊,也一度令人胆战心惊。

据说,影片1979年在内地电影院公映,结果因为其中有很多厉害的画面吓坏了不少人,并吓死了一个老太太,因此该片也随之被禁播,锁在了我国的电影资料馆里。

这部由《聊斋志异》同名篇目改编的电影,对于故事情节大家都很熟悉,毕竟这部影片曾风靡一时,后来的翻拍版本也不计其数。

她饰演的梅娘自称是乡试主考官的女儿,被后母逼婚逃出来寻找父亲,实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残忍狠毒的女鬼,而她接近王崇文的目的,也不是倾心相许,而是为了他的心他的血,听着就不由毛骨悚然。

朱虹,原名朱圆圆,1941年出生于云南昆明,她的家境非常好,是典型的名门望族,家里开着金店和银行,她在我们如今看来就是一位白富美。

舅公缪云台曾是云南省财政部长,父亲朱希贤曾就读于黄埔军校,上过战场,是"云南王"龙云手下的护卫营营长,龙云、陈纳德等名人都是他家的常客。

她的母亲杨美云年轻时是昆华女子中学的校花,帅气的父亲,美貌的母亲,而她则完美的继承了父母的优良基因,长得倾国倾城。

由于家境优越,她从小就读的也是贵族学校,在1951年时,由于一些原因,朱虹一家搬去了香港。

中学时期的她聪明活泼,也会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不过由于不会讲粤语,她外出的时间便也不多,反而时常我在家里看书,提升了自己的文学素养。

对于明星如何拍戏,她与小伙伴们一样充满好奇,因此就和同学们一起溜到了片场,去一睹为快。

不过,漂亮的她,无论什么时候,在人群里都是极为显眼的,因而很快便引起了鲍方的夫人刘甦的注意,还主动与她搭话,并将她推荐给了著名的导演朱石麟,而朱虹的人生,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朱石麟身边的女导演任意之问她:"你喜欢拍戏吗?"朱虹直爽地说:"不喜欢,我要把在昆明没有念完的书重新念完。不过,她仿佛天生就是为电影而生的,任意之和朱石麟对她十分喜欢,于是便力邀16岁的她加入了"凤凰"影片公司,并为她改名"朱虹",希望她有朝一日在银幕上如彩虹般绚烂。

1957年,在《男大当婚》中首次出演女主角,虽然此时的她才16岁不仅没谈过恋爱,更没有学过专业的表演,但她却将将少女情窦初开的羞涩演绎的恰到好处。

之后,她又出演了轻喜剧《情窦初开》,在香港连映40多天,并在东南亚也创下了票房卖座最高纪录。

她的名字也因此红遍了大江南北,她是《小月亮》中学校女子篮球队的队长刘圆圆,《三凤求凰》中女扮男装的尚书小姐,《假婿乘龙》中的丫鬟春香。

1964年,她凭借在少数民族题材的影片《金鹰》中出演的勇敢机灵的蒙族姑娘城市红极一时,这部影片也因此成为香港第一部票房超过100万港币的影片,她也因此获得了"百万女星"的美誉。

那时的票房和如今还是有着巨大的差距的,可以说是毫无水分的,她还因此被大家戏称为"朱百万"。

1981年,40岁的她拍摄的《父子情》还荣获了1982年第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影片奖,不过这却是她的最后一部影片,之后她便息影了。

虽然她40岁便息影了,但她的从影时间却一点不短,在长达24年的演艺生涯里,她成就了许多经典,在香港影坛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

虽然她的表演生涯是极其成功的,但她的父亲却对她从而没有完成更高学业的事并不认可,甚至从未曾看过她的任何影片。

息影后的朱虹,开始转入电影幕后工作,曾任香港银都机构行政公关、执行监制,后任香港华南影业工作者联合会会长,还担任云南省政协委员。

她不仅监制了《黑太阳731》和《百老汇100号》,还组织策划了《情系香江50年》和《中国电影在香港》等关于香港电影史的书籍。

在事业上她是成功的,在婚姻里她是幸福,1970年,29岁她在大家惊异的眼光中嫁给了年长她13岁,还有一段失败婚姻的"凤凰"公司的著名导演陈静波。

两人合作了十多部影片,而《金鹰》也是他们共同成就的,在合作中他们认识到了彼此的好,便认定对方便是他们携手一生的人。

他们志同道合,婚后的生活幸福美满,并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儿子,遗憾的是丈夫并没有能陪伴她走完余生,在1995年时丈夫陈静波与世长辞。

丈夫的离世让她很悲痛,但她却没有因此而萎靡不振,2002年时,她还以61岁的高龄,去国外宝石协会学习了两年,是当时这个协会年龄最大的学生,不过她仍然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取得了珠宝鉴定师资格。

属于她的时代或许已经过去,但她对电影的贡献却没有因此画上句号,而她活到老学到了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