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101,毁灭101,创造没灵药
韩国的娱乐产业模式进入中国多年,周围的人除了被称为“饭圈”的“法西斯铁律”之外,都无法理解吧。 和综艺节目的制作一样,抄袭的创意总是真实的,买了版权总会有看客以天地、万物为刍犬,轻则践踏,重则压在地上蹂躏。 是的,就是说买了著作权的《创造101》。
虽然购买了版权,但是沿袭了《超级女声》模特的这个节目,虽然女性偶像团体的选秀网络综艺备受争议,但是获得了同期其他节目无法匹敌的舆论热度。 《创造101》,走出了被英国媒体称为“中国碧昂斯”的王菊,走出了“不努力也能考上前三”的网络运输锦鲤杨超。 造星运动和造神运动都是热情洋溢、空虚寂寞、渴望狂欢的网友的功劳,与节目本身关系不大,与节目学术顾问吴畅老师设计的戏剧冲突表现关系不大。 在节目之外,无论是王菊的“独立女性”议题,还是杨超的“城乡差异”、“没有才能”议题,都诞生于节目之外。 《创造101》或多或少会推动这些议题,但并不能完全控制这些议题的走向和局面。
被誉为“出道巅峰”的火箭少女在决赛现场分组后一直备受期待,决赛第二天的分组首演漏洞百出,后续《火箭少女研究所》不详,无人问津。 出道后的第一张单曲《卡路里》很糟糕,只能以“网络神曲”的形式扩大影响力。
火箭少女首张单曲《卡路里》 MV
不仅是因各种各样的商务活动而疲惫的火箭少女们,作为“练习生”参加的选手们后面的公司和平台提供方也没有准备好。 火箭少女组合8月8日10天后发布女子组合首张专辑的新闻后一天,火箭少女成员孟美岐、吴宣仪所属的管理公司乐华娱乐和成员张紫宁所属的经济公司麦铮娱联合发表声明,火箭少女组合
8月7日致函解约,8月8日火箭少女8月18日发表首张专辑,8月9日发表联合声明。 夹在中间的8月8日,原本是中国“八”、“发”谐音的口号,不料最后88却脱土出国,成了英文bye bye谐音,临别那天的预告。
火箭少女首张专辑发表先行宣传
练习生原经纪公司与女子集团经纪公司的合同纠纷,自成立集团以来一直是火箭少女诸多不稳定因素之一。 在双方合同存续期间,擅自因合同外约定的因素单方面解约实际上是违约行为。 守约方有权要求继续履行,也有权要求支付违约金。 距离首张专辑的发售只有不到10天,练习生背后的资本势力还在为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游戏。 在乐华和麦铫都知道这张首张专辑即将发行的情况下,腾讯要求继续交易,并发表练习生退团声明。 背后的算盘显然不是真正的目的
实际上,练习生的原经纪公司、女子团体的经纪人和所属的公司都没有为十个年轻女孩的未来做长远规划。 政策和市场瞬息万变,连普通人都无法预测自己三年后的生活,更不用说依靠市场热度生活的偶像了。 火箭少女处于长期被消费的状态,她们不断地为各种商品代言,成为消费的标志,不断地跑去告知,宝贵的经验和时间不放在打磨作品上。 作品才是艺人安身立命之本,即使是生活在镜头和灯光下的偶像,也要靠作品来保持曝光。 不积累作品就单方面消耗,对10个年轻偶像来说可能是最坏的事情。
选秀综艺出来的偶像都是靠“流量”操作,不像韩国模特那样前期的积蓄力、厚积薄发,为在几年的合同期内赚得盆满钵满奠定了基础。 “流量”明星当然会下金蛋,但操作模式是杀鸡取蛋式,一旦被识别为季节性流量,消费风向就在不断改变,如今市场短视,只做杀鸡取蛋的工作。
同样,偶像消费市场并不成熟。 火箭少女以前,国内已经有上百个女偶像组合在沉默中出道,又在沉默中解散。 在这个市场上,有粉有蛋做蛋糕,蛋糕变大了需要考虑分蛋糕的问题。 但现在的情况是资本杀鸡取蛋,缺乏体现团队凝聚力的事件,导致球迷若无其事地互相撕咬,饭圈黑压压,综艺节目播出期间积累的人气下降,无蛋无粉,资本看蛋糕被人说坏话,也被人说罪孽,前途依然渺茫。
安迪沃霍尔描绘的“每个人都能出名十五分钟”的时代已经到来。 以什么形式登场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如何从舞台上体面下来。 谢幕比登场更让人期待。 架设在发射塔上的火箭少女迟迟没有发射,等待的日子很疲惫。 观众依然在等待下一次狂欢。 看着火箭发射时扬起的烟云,当场爆炸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