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可汗大点兵,征召花木兰的可汗是谁?为什么可汗要大点兵?

《木兰辞》是北魏时期创作的民间故事,成功塑造了花木兰这个女佣的豪杰。 关于她的真实性我们不知道,但诗中所唱的历史是真实存在的。 整首诗没有提到当时木兰是为了谁出征的,也没有提到面对的敌人是谁。 特别是“可汗大兵”一词,明确了木兰所在的国家应该是游牧政权。 那么,到底谁是可汗呢?

中国北方的蒙古高原是游牧部落崛起的温床,长城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天然分界线。 从秦朝开始,北方游牧政权逐渐形成联合体,不再是以前的单一部落。 匈奴以后,中原汉族政权与大小草原政权开始了长达千年的拉锯战。 草原政权一次又一次崛起。 汉唐武力表面上平息了草原之乱,如果刮中原大地之风,北方游牧政权将会再次崛起竞争。 这个困扰中原千年的问题,直到元清时代才真正得到解决。 因为这两个政权本身就是从游牧政权发展起来的。

《木兰辞》创作于北魏时期,花木兰自然认为应该出现在北魏。 我们知道,西晋崩溃后,中国进入了长达400年的大分裂时期,前有东晋十六国,后有南北朝。 北魏结束了北方的分裂局面,开启了南北朝时代,演化为隋唐大一统。

东晋十六国形势图

北魏是鲜卑人拓跋氏建立的政权,成立于公元386年。 北魏建国之初,北方大地刚刚经历了前秦的短暂统一,淝水之战后,前秦崩溃,北方又陷入分裂。 北魏这个时候崛起了。 在相继毁灭了一系列小国之后,北魏最大的敌人是北柔然南的刘宋。

但柔然与北魏同源,都是供给者,建国时期比北魏晚了十几年。 但少数民族政权进入长城以南建立政权后,为了适应农耕生活,不可避免地要走汉化的道路,北方的穷亲戚又成了他们的敌人。 拓跋鲜卑进入长城以南后,柔然逐渐在北方草原上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史称柔然汗国。

在北魏着力治理南方小国的过程中,柔然在蒙古高原降服部落,势力以漠北为中心东起大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南临长城一线。 在此期间,与北魏发生了20多次战争,几乎势均力敌。 北魏一边效仿中原汉人政权,一边在边塞修建长城,设置边镇,防止谦和的攻击。

北魏柔然的一系列大规模反击战争,爆发于北魏太武帝拓跋珪之初的423年。 柔然听说北帝继位,欺负太武帝刚满16岁,大汗带领6万骑兵攻入北魏云中(今内蒙和林格尔西北),拓跋焘仅率领2万骑兵在被包围时率先击退。 这一仗充分体现了太武帝的军事才能,日后被太武帝击破了

武帝拓跋焘

此后几年,太武帝逐渐铲除北方割据政权,同时国力大增,为了消除北方的柔然威胁,避免柔然与刘宋陷入南北夹攻,积极柔然地发动了大规模进攻。 花木兰在这个时期被征召入伍,应该是跟随太武帝拓跋焘深深地、柔然地建立了战功。

北征泰然,为了增加兵员储备,北魏要求全国每个家庭出一个男丁参加军队征兵。 而花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家里又没有别的成熟男人,木兰就装扮成男装代替父亲出征了。 但由于当时北魏还没有完全脱离草原游牧部落的政权特征,《木兰辞》年汗流浃背也就不足为奇了,“天子”一词出现在诗的最后,暗示北魏政权的汉化。

木兰属

公元429年的这场战争,太武帝拓跋焘亲自率军北征,大军分两路进攻柔然。 柔然大败,汗王大檀西逃,柔然“国沦散,遁入山谷,畜产物撒野,无人见”。 战后,拓跋焘率军追击,说:“获得俘虏和畜产车的庐,遍布泽山,覆盖数百万。” 经过此役,柔然盛衰,再也不能对北魏构成威胁。 然而,虽然柔然后来有了短暂的复兴,但另一个更强大的部落突厥却经不起柔然的压迫,最终叛变,以枯萎腐朽之势消灭了柔然,重新统一了北方草原,成为后来隋唐的死敌。

柔然骑兵

但是,北魏之后解决了北方最后的割据政权,439年统一了北方。 此后,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完全汉化融入中原。 此外,南朝也认为北魏是正统儒家汉学中原文化的继承者。 后来分裂为东西两魏、北齐北周,隋唐大一统班底也应运而生。 后来唐朝的胡风兴盛源于北魏鲜卑拓跋氏的影响。

起源于北魏的花木兰故事,经隋唐等朝代的文人润色。 花木兰逐渐成为古代妇女毛巾被的代表,唐代被封为“孝烈将军”,并流传至今,成为中华儿女的代表。

可汗大点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