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当战无不胜的苏联文宣来到斯大林格勒

尽管这种英美卡司讲“苏联故事”的形式稍显违和感,但是凭借着英国演员裘德·洛强大的个人魅力和优秀的剧本设计,《兵临城下》依然赢得了观众们的高度认可。

英国演员裘德·洛饰演的瓦西里·扎伊采夫成为一代经典

电影是需要进行艺术加工的。历史电影可以真实历史背景为依托,加入虚构故事,使得影片更加吸引人,这无可厚非。然而,当记录真实事件和人物的资料混入了虚假内容,这就会导致争议——我们从不应该对历史事实记录进行发明创造,因为这违背了如实记录历史的初衷。巧的是, 正是在这部《兵临城下》背后,历史遭遇了“艺术加工”。

《兵临城下》主角的原型——苏联狙击手瓦西里·扎伊采夫,其经历可谓真假参半。 电影借鉴的部分有关瓦西里的“英雄故事”,可能从未真实发生过。

充满争议的瓦西里自传《一个狙击手的笔记》

瓦西里·扎伊采夫位于伏尔加格勒的墓地

国防军王牌狙击手马豪斯和他的个人传记

除了历史角度,在地理角度看,这场战斗也有些说不通。按照瓦西里方面的说法,当天上午处于潜伏阶段,双方对决在下午。瓦西里发现对手的原因是狙击镜产生反光,而这位敌人狙击手的位置“在德军战线之前的无人区”,面向东边。但是,如果要在下午使狙击镜形成反光,就必须面向西南方,因为这是北半球冬半年的下午,阳光自西南而来。

“冬至”线的太阳运行情况

正如电影《兵临城下》中所演绎的那样,擅长造神运动的政工干部最终才意识到, “人永远是人”,没有人能成为“神”。让历史回归真实,把艺术加工留给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