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从落日飞车到怪兽计划,网红乐队怎么就成了鄙视链最底端?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网红乐队”这一新兴事物开始成为乐队圈的“顶流”。

提起网红乐队,音乐爱好者们或许会投以鄙夷的目光。还有人总结出网红乐队的创作模式:烂俗的和声进行,模糊不清的吐字,好蹦的节奏型和带着浪漫元素的歌词……

搜索“海边”二字,时下最火的几支网红乐队几乎都赫然在列,每首都坐拥 999+ 的评论量。

  • 就连乐队的粉丝们也并不喜欢“网红乐队”这个称号,力证自己喜欢的乐队并不是网红乐队。

  • 而另一部分人,则羞于启齿自己是这些乐队的粉丝,甚至开始怀疑起自己的喜好:我可以喜欢网红乐队吗?

    那么,网红乐队真的就这么招人嫌吗?是不是只要贴上浪漫和好蹦的标签,一支乐队就能跻身网红乐队的行列?……要弄清楚这些问题,我们首先得弄明白——到底什么才能算网红乐队?

    网红乐队变迁史

    随着《乐队的夏天》的播出,乐队这一形式开始更多地闯入大众视野:越来越多的人走进 livehouse 和音乐节,感受现场演出的魅力。

    然而,对于刚刚接触到乐队的大众来说,要欣赏他们的音乐和表演仍然会有一些门槛。《乐夏》也证明了这一点:第二季参演乐队的风格比第一季要多元、音乐性更丰富,然而大家还是觉得第一季最好看、最经典。

    最出圈的歌曲也几乎集中在第一季:无论是新裤子翻唱的《花火》还是刺猬乐队的《火车驶向云外,梦安魂于九霄》,你都很难说这是节目中质量最高的歌曲,但确实更贴近大众的口味。

    市场的现状孵化了这些“网红乐队”。他们没有躁动的吉他乐句,多以爱情为主题,凭借上口的旋律和轻盈的曲风在流媒体上异军突起,比起在《乐夏》上出圈的乐队还要好接受。

    网红乐队追逐市场、制造浪漫,而人们也乐于追逐这份浪漫。

    如今被划到网红队伍里的落日飞车,让他们名声大噪的 EP《Jinji Kikko》无外乎对爱情的描摹,但在器乐的编排、和声的设计上仍然有不可忽视的丰富细节,音乐性可见一斑。

    其中堪称网红鼻祖的《My Jinji》,用大量七和弦堆叠出浪漫感,尾奏乍听之下像是在无脑重复,但其实每一遍都有新鲜的元素加入,作曲上更运用减七和弦的音阶制造出游离的感觉,在重复之中也很让人上瘾。

    乐队也借由这种巧妙的形式,戏谑着流行音乐中“副歌一定要重复两遍”的公式化结构。

    其实,落日飞车的成名并非一蹴而就。他们最早玩的是实验电子,经过多年的沉淀才摸索出自己的风格,用一场场演出累积着自己的人气。

    在爆红后,他们对音乐的探索也从未止步:专辑《Cassa Nova》延续《Jinji Kikko》的 R&B、Disco 与 Funk 韵味,《Slow》、《Oriental》等作品更融入了迷幻与前卫的编曲元素。

    专辑中的最后一首歌《10-Year-Taipei》刚好能和《Jinji Kikko》的第一首歌《Burgundy Red》无缝衔接,让专辑成为 EP 的前传。或许只有资深乐迷才能察觉到这样的小巧思,但音乐之间的整体性与设计感却也体现着乐队的用心之处。

    然而对大多数的网红乐队来说,音乐已经变得没那么重要,浪漫才是第一位的选择。

    在棱镜乐队的一次演出上,一位歌迷在台上向自己喜欢的人表白:“明天周六,可以把我们出去玩改成我们去约会吗?”

    现场的观众用手机镜头记录下了这个美好的瞬间,而后在网络上迅速传播,棱镜也因此爆红。人们求婚的主战场从电影院搬到了 livehouse,更经济实惠、也有更多人见证,棱镜乐队也喜提“婚庆公司”的名头。

    而现在,听众对浪漫的要求也越来越低——来自北京的怪兽计划乐队,巡演主题就是“谈恋爱就去 livehouse”,在深圳连开十一场,甚至场场售罄。

    抛去这种廉价的浪漫感,甚至这首《谈恋爱就去 livehouse》前奏直接照搬伊藤智恵理的《Merry Christmas》,拼凑感过于明显。

    尽管如此,看过他们的观众也有不少给予好评:现场氛围好、主唱幽默风趣……而这些和音乐本身都并无关联。

    livehouse 变成新时代的舞厅,乐队在唱什么变得越来越不重要。

    网红式的创作:缺乏艺术审美的自觉

    从落日飞车到怪兽计划,网红乐队的门槛也变得越来越低,音乐创作更是陷入可怕的怪圈,但并不是所有的网红乐队从一开始就是网红乐队。

    早期的回春丹也交出过《一家之主》这样控诉家庭暴力的歌曲,歌曲的尾段也有着有趣的设计,如星尘般坠落的钢琴音符打造着一场美妙的梦境,却又被激烈的吉他 riff 拉回现实。

    现在的回春丹或许还有讽刺现实的勇气:在新专辑《耳鬼出风》里,也有讽刺圆滑世故的《贵人》以及抨击键盘侠的《花桥》。但在他们的网红形象深入人心之后,很多乐迷不愿意去了解这些新的作品。

    然而即便绕回到音乐本身,也很难说这些歌曲有多好的表现:乐队虽有态度,但表达却浮于表面,只剩下更加同质化的编曲,填充着更加言之无物的空洞感。

    更有大批的乐队连自己是谁都没搞清楚,只能靠着借鉴别的乐队才能分辨前进的方向。

    或许说抄袭有些言重,但的确是实实在在的模仿,要是能摸索出自己的一条路也罢,但这终归是少数,大部分则是在不断的模仿和借鉴中迷失自我,最终泯然众人矣,而现在,这些乐队也逐渐加入“好蹦”的一员。

    这也是许多网红乐队的通病: 什么红就去做什么,只会追着市场跑,缺乏艺术审美的自觉。对音乐有要求的听众,对此自然嗤之以鼻。

    而从另一方面来看,“浪漫”和“好蹦”成为网红乐队的标配,却也让带着这些元素的音乐被拒之门外。在下面的这张截图里,罗列的所有歌曲标题里都带上了“海”,可是并不是全部的歌曲都是无趣乏味的表达。

    苏打绿的《是我的海》从安静的钢琴伴奏缓缓推进着情绪,流露着深深的无奈和遗憾;Deca Joins 的《海浪》讲述的是沉闷的生活、晦暗的人生,编曲从 6/8 拍转入 4/4 拍,有着巧妙的编排;

    大波浪的《Rough Sea》用合成器和电吉他制造出波涛汹涌的声音,在迷失中和大海对话,找回自己;即便被冠上网红乐队之名的橘子海,他们的《Orange Ocean》也是关于童年记忆的画像,将大海化作 Shoegaze 式的吉他音墙……

    这些各不相同的表达,都不算是千篇一律的浪漫调性,然而那些刻板印象就有可能让我们错过一些精彩的作品。

    例如沉默演讲的《这璀璨又迷人的星空却让人看不透,就像是Ta》,不熟悉这支乐队的人或许会因为歌名把他们和网红乐队挂钩,从而忽略了这首难得的佳作。

    “网红乐队”本不应该成为一个贬义词

    某种意义上来说,在这个网络时代,大家都是网红乐队,并没有谁比谁更高贵,但音乐水准,仍然有高下之分。

    争名逐利的人们为了挤进网红的行列撞破脑袋,而坚持自我表达的乐队却发现留给他们的空间越来越小,这并不是一个健康的市场应该有的状态。

    人们不喜欢网红乐队,本质上是厌恶幕后的资本推手将这些无聊、甚至不合格的音乐包装成浪漫的商品,把票价抬得越来越高、营销做得越来越热闹,但却越来越不在乎音乐的质量。

    我们当然可以喜欢网红乐队。网红乐队用他们的姿态普及了现场文化,也成为了很多人的入门乐队,从而让他们发现了更广阔的世界、喜欢上更加多元的音乐。

    但我们也最好要知道,我们喜欢的到底是什么——是现场的氛围,是乐手的形象,还是音乐本身?

  • 不过我认为,这也是乐队市场发展的必经之路。

    还记得在电影市场刚刚打开的时候,烂片们纷纷抢占票房冠军,但随着市场的成熟,这种情况还是慢慢发生了改变。人们会用自己的眼睛分辨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我也相信,随着乐队的市场慢慢成熟起来,人们会听到更多不同的声音,也会有更多的乐队认识到创作的重要性。

    也许在那时,我们会迎来一个真正属于乐队的时代——但在我们身处的现在,或许只能够挣扎着,才能呻吟出自己的灵魂了。

    (完)

    文中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哎呀音乐长期征稿

    后台回复 「投稿」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