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春晚美出圈的舞蹈背后,有位神秘的大宋天才少年,他的存在都成谜

春晚美出圈的舞蹈背后,有位神秘的大宋天才少年,他的存在都成谜

  • 舞剧《只此青绿》

    今年春晚的舞台上,《只此青绿》让不少观众大呼震惊。有网友惊呼:我直接文化膨胀了!节目中,舞者们姿势各异地站立,最终融为了一片青绿色的山峦,生动还原了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一时,这幅北宋名画冲上了热搜。

    其实,这不是《千里江山图》第一次上热搜,早在2017年,故宫的特展展出这幅画的时候,热度极高,一票难求,我记得那次排了两个小时,进去屏息静气参观了10分钟,想起陈丹青说的:“脑袋就抵在展柜的玻璃上看,看得像个傻子一样,实在是太辉煌。”同感!

  • 毛主席在故宫观赏《千里江山图》

    故宫展出这幅名画的次数屈指可数,在上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千里江山图》曾公开展出过两次。2009年,曾有过一次短暂露面,但仅展示了局部。一直到2017年,故宫才再一次全卷展出。《千里江山图》如此深藏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该画的画法为“青绿法”,使用了很多矿物质的颜料,颜料容易脱落,而修裱难度很大。

  • 《千里江山图》究竟是一幅怎样的画,为什么有这么大魅力呢?我不太懂山水画,但近距离面对这幅千年前的名画,依然被震撼到。10多米的长卷,气象万千,恢宏典丽,莽莽苍苍,浩瀚无垠。画中的那些万峰千壑,星罗棋布,有的乱岗如积,岛屿相迭;有的大江旷远,水天相涵;有的汀渚绵延;有的群峰耸立;有的峤岭重叠,勾连缥缈而去,不厌其远;有的峦态冈势,簇拥相连,映带不绝。山间岭上,渚旁岩边,都有丛树竹林、寺观庄院,水中舟楫亭榭、桥杓轮春,人物细腻精妙……江河烟波如此浩渺壮丽,真一片和谐清朗的太平世界。

  • 这幅画完全不同于人们印象中的那种意境淡远的中国水墨山水,它是颜料成本极其为昂贵的青绿山水,金碧辉煌,富丽堂皇,酣畅淋漓,像是华服锦缎,披覆在千里江山上,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气息。

    陈丹青赏析这幅画的时候说:“在画中,我分明看见一位美少年,他不可能老。他正好十八岁。长几岁、小几岁,不会有《千里江山图》。”

    是的,《千里江山图》据说就出自一位18岁的少年之手,而且是中国绘画史上最神秘的一位天才少年,他和这幅画为后世留下了很多谜团,他的名字,他的身世,他的早逝都是谜,甚至他这个人是否真的存在也有争议。

    《千里江山图》的作者,传为北宋时青年画家王希孟。从史料上看,围绕王希孟生平记载非常少。据故宫博物院前副院长、书画鉴定家杨新在其《关于千里江山图》一文中所述:《千里江山图》并无作者款印。仅从卷后隔水黄绫上蔡京的题跋中才知道这一巨制的作者叫希孟。

  • 这幅画是宋徽宗赐予宠臣蔡京的,蔡京的题跋这样写道:“政和三年闰四月一日赐,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宋徽宗即位4年后,这位热爱艺术的皇帝创办了专门培养绘画人才的“画学”。这是历史上最早的宫廷美术教育机构,也是古代唯一的官办美术学校。画学的门槛很高,招收的学生不过30人。从蔡京题跋可知,希孟就是画校学生之一,因为有绘画天赋,得到了宋徽宗的亲自指导,用半年的时间完成了这幅传世佳作。

    然而,蔡京题跋中只是说画作者为希孟,并没有提及姓氏,那么,王希孟这名字又是从何而来呢?它出自清代学者、鉴古家宋荦的《论画绝句》,其中有一首诗:“宣和供奉王希孟,天子亲传笔法精。进得一图身便死, 空教肠断太师京。” 在这里,第一次出现了王希孟的名字,但是他是怎么知道希孟姓王呢?宋荦还为这首诗做了一个注解:“希孟天资高妙,得徽宗秘传,经年设色山水一卷进御。未几死,年二十余。”显而易见,这条“注”,也大体基于蔡京的题跋,并没有表明他的推断出处何在。

  • 好了,这些就是大宋天才少年王希孟和历史长河中留下的一丝踪迹,书画鉴定家杨新曾质疑:“宋荦去北宋已六百余年 , 从何得知希孟姓王,又何知‘未几死 , 年二十余’ ?因目前我们还没有找到第三条有关希孟的生平资料。”以至于有的研究人员声称,王希孟简直“就像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他几乎没有任何史料记载,《千里江山图》似乎是他存在的唯一凭证。

    王希孟的死也是扑朔迷离,据传他完成《千里江山图》没多久就去世了,不过20出头,关于他的英年早逝有两种说法:一是王希孟身体过于羸弱,因病离世;二是其后上呈《千里饿殍图》,徽宗大怒,遂赐死。

  • 从流传的角度,《千里江山图》在明以来几百年里,没有让任何知名画家和鉴赏家鉴识过,从没出现在任何书画名录里,没有出现在任何画家或者鉴赏家的笔记里。这样的流传谱系,在中国画史上,几乎是惟一的。没有一幅伟大作品是在问世几百年后才显露真容的。此前几百年,一直寂然无声,恍若不存,这种不得不让人称奇。

  • 我的朋友书画研究者孙晓飞先生撰文推测了一种可能性:分析《千里江山图》的身世,结合其在流传过程中的诸多“不同寻常”,是否也可以提出一个假设:《千里江山图》有没有可能是明朝作伪者伪造出来的宋画,甚至更晚些,是清初伪造者们的杰作。历史上的作伪者作伪的“逻辑”一般是这样的:首先编造一个离奇故事,让画家在史料上无从查找,而存世画作也仅此一幅,更无从比对。“谱系”中的第一个收藏者再选择一个大人物。唯有如此,题跋上的故事才会有相对合理性,而收藏者也从侧面佐证了画的年代。就《千里江山图》而言,蔡京的题跋等,在九百多年的岁月中,也并非没有被仿冒的可能。

  • 我还听闻过一种更为大胆的推测,认为王希孟就是宋徽宗本人,他只不过假托了这个名字创作了这幅画,因为如果只是一个普通的画校学生,很难得到如此昂贵的颜料。《千里江山图》之所以能够在千年之后还展现出让人赏心悦目的色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使用的天然颜料很多都由珍贵的宝石制成,其中的“青”在东西方审美上都堪称“顶配”——使用顶级的青金石手工磨制,而1盎司的青金曾经贵过1盎司黄金。大概也只有皇帝本人,才能如此豪横地用贵比黄金的颜料绘制这样一幅长卷。这样也能解释,为什么这个人留下这样一幅传世杰作就“人间蒸发”了,因为他本来就不存在。

  • 直到今天,围绕着《千里江山图》和王希孟的各种猜测仍然众说纷纭,没有定论,也为这幅画增加了更多的神秘彩色彩。

    隔着千年的历史迷雾,我更愿意相信,这个大宋天才少年真的存在过,他降生在中国山水画的黄金时代,在他十八岁黄金时代,那种电光火石一般的碰撞,灵感溢于笔端,这是宋徽宗想象中的太平盛世,更是王希孟眼中生动鲜活的北宋生活。

    正如陈丹青所说:“中国山水画遇到王希孟,又少年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