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最早的西游记”《盘丝洞》,因太真实太露骨,在国内被禁播

《西游记》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我们自小耳濡目染,对其中的神仙妖魔,故事情节可谓如数家珍,每个中国人大多数都可以说个大概。其中83版杨洁导演的《西游记》影视版在每年的暑期寒假都会在电视上轮流播出,成为了迄今为止中国影视剧播放量的第一名。

不过,虽然这版《西游记》最经典,播放次数最多,可是你知道吗?除了最值得称为经典的83版西游记,在六小龄童之前,我国就已经存在大量的西游影视作品,其中,最早的西游影视作品怕是要追溯到1927年的黑白无声电影《盘丝洞》。

《盘丝洞》的创作背景

众所周知,我国的电影业起步是比较迟的,主要是遭受了战争的影响,大约在民国时期,国人更注重的还是看戏和听书,即便是中国的第一部电影1905年的《定军山》,那也是以戏曲为主要表现手段。作为新兴的电影院等场所,少有人涉足。

这就导致了国内电影业发展较慢,电影行业前景堪忧。《盘丝洞》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拍摄出来的。

于是为了求电影事业之发展,《西游记》的内容深深植根于国人心中,一些电影人相信拍摄会得到国人的欢迎,这才有了这部年代最为久远的《盘丝洞》。

具体创作

01

这部电影作品创作于1927年,导演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官员——但杜宇,在下马之后,他将多年为官积攒下来的钱财投入电影行业,他认为将来电影发展的势头必不可挡。

但杜宇开办了一个电影公司,断断续续拍了一些关于日常生活的电影,但一直没有获得多大的关注,没有取得令他满意的成绩。

1927年,在电影几经沉浮的杜宇决定,拍一部有关于西游的电影,这也算是突发奇想了吧,西游人们只是从书中读到过,却缺少更为现实的表达,拍摄西游记,肯定可以吸引民众的眼球。

几经思索,但杜宇决定拍摄西游记中的《盘丝洞》这一故事情节,原因很简单,它对电影拍摄的技术要求不高,角色也较少。在当时的电影拍摄条件下,最为适宜。

但杜宇向来是一个说干就干的人,一经决定,马上就投入实干环节。

剧本首先早就有吴承恩老先生写好了,接下来就是选角,我们知道,在当时的年代,电影拍摄技术能有多好,《盘丝洞》拍摄需要大量的女演员,而且女演员必须长得妖艳夺人,没有后天的电影制作技术,没有p图技术,所以只能尽力挑选长得好看的女明星。

然而,但杜宇没有过多的启动资金,他只好找并不出名的演员,不过在拍摄开始前,先让她们在水中泡了很长时间,以使得拍摄时可以体现出女妖精身段苗条,柔弱无骨,妖气十足的特点。

我们想想,这是一部无声影片,纯以肢体语言与观众交流,可想而知,这对演员的要求以及付出的努力肯定高于有声电影。

接下来就是道具的准备和场景的搭设。不得不说,当时的国内电影人还是非常敬业的,当时师徒四人的扮相十分真实。

比如说当时饰演猪八戒的演员,带了一个皮制的黑色头套,很形象地将原著中黑色的“野猪”展示出来,但皮套捂气,闷热,带上整个人头昏脑胀,更不要说要做很多的肢体动作;

再比如说,为了当时拍摄孙悟空变成老鹰叼走蜘蛛精的衣服,剧组没有办法制作出相应的特效,不得已直接喂养了一只老鹰,在最后拍完这场戏的时候,这个老鹰真就飞走了,再没有回来过。单是从这一方面就可以看出来,拍摄有多么得不容易。

《盘丝洞》的拍摄困难重重,如果拍摄出来的仅仅是平平无奇的东西,不真实,也不吸引人,没有还原民众心中那个真实的西游记,光是搞一个嘘头,那有什么意思。

再者,当时是没有电脑特效,电影技术又不成熟,只是默片,这让故事性很强的西游记又增加了困难,不仅如此,造型,场景搭设都是问题。

通过这些我们当时都可以看出来,当时的电影制作者还真是将电影当作一种事业来对待。剧组实在太有良心。

其实最难的还是演员的选择,在剧组拍摄的最后,杜宇由于实在没有足够的资金,请不起大量的群众演员,只好苦口婆心的去哀求当时的主演,让他们去发动自己的家属,好友。又广泛地拉一些无偿志愿表演者,历尽千难万险终于是拍齐了所有的群演的片段。

02

总而言之,虽然当时的国内电影事业发展还不太成熟,电影技术较为落后,电影制作者少有专业的艺术素养,但是,导演但杜宇还是凭借着一颗赤子之心去拍摄这世界第一部西游影片。

没有场景,就搭设场景;没有可以借鉴的演员造型,就查阅西游插图,就自己动手创造;没有语言,就将人物动作反复拆开比较。凡用心去做好它的每一个细节,就不会不成功。

果不其然,市场对于但杜宇以及所有制作者的回报是丰厚的。

在电影上映的刚开始,一些人早就翘首以待,导致场场爆满,成为当时中国盈利最多的电影。电影《盘丝洞》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当时整个上海为之轰动,几乎所有的上海人都争先恐后地去观看这部电影,说是万人空巷也不为过,可想而知,这在当时的电影市场是极其少见的。

它的导演——但杜宇,也因此一跃成为了当时的电影大亨,驰名中国电影界。

03

可惜的是,《盘丝洞》声势来得快去的也快,仅仅风靡了两年之后,就被当时的国民政府永久封禁。

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是因为当时倡导国民改革运动,易服剃辩,而作为明朝成品的《西游记》自然而然的属于封建糟粕,是必须提出抵制的,岂可让他愚弄民众;

当然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剧中的女演员穿着实在太暴露,打斗场面太暴力,民国政府认为有伤风化,予以封禁。

第一个原因纯属无稽之谈,但第二个原因实在是大实话。当时导演拍摄的时候,注重的就是写实,希望把当时西游最真实的一面表达出来,因此剧组完完全全按照这个要求拍摄。

鉴于当时电影方面的法律法规没有完全建立,电影场面过于香艳也没有人去管,直至上映后人们才评头论足,“玉体横陈,有伤风化。”

西游原著当中的盘丝洞一节本来就是如此,翻开原著,不难看到其中的污言秽语,这些事封建糟粕,当然在拍摄时是需要摒弃的,可惜剧组没有。在其中的许多演员装饰,在我们现代人看来都难以接受,更遑论当时三观较为守旧的人们了。

除此之外,电影中的打斗场面也非常的血腥,过于暴力,孙悟空对于蜘蛛精的打杀十分写实,甚至当时在影院的人真的以为杀了妖怪。

那些持着刀枪小妖小怪,很有印第安人的风格,身穿短裙,手捏钢叉,赤裸着上身,在舞台上跳来跳去,实在是有伤风化。

武打太暴力,不适宜低龄儿童;妖怪太恐怖,过于骇人;女妖穿着暴露,容易让人臆想;再加上情节美艳。使得当时国民政府不得不永久封禁。

《盘丝洞》的社会影响力止于此也仅仅有两年的辉煌期,便销声匿迹;当然,紧接着也是整个中国电影业的惨淡经营期。

《盘丝洞》封禁之后,我无心论它是否对错,但我知道,在即将到来的战争时期,一部封禁的影片,很难会获得多高的播放量,这也就是为什么到现在为止,国人对这部影片知之甚少,究其原因,是时代造就了它极少极少的播放量。

这部被当时挪威翻去的中国第一部影片,就这样尘封在了历史洪流当中。

04

总而言之,在《盘丝洞》刚刚上映的时候,它备受好评,但仅仅两年就被封杀,实在是因为太真实。后来,随着战争的颠沛流离,保存在国内的底片遗失,所幸的是,当时引进这部影片的国家保留了它的底片。

在前几年,丹麦将《盘丝洞》的底片复制了一份作为礼物给予我国,今天我们可以去各大视频网站去观看这部影片,网上也可搜到,不过,删掉了其中的低俗场景,在一个世纪的漫长等待中,《盘丝洞》终于再次为人所知。

古语云:“不破不立”,由一到二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但是从无到有很难,中国影业,中国影业中的西游题材,正是有了杜宇这样的先行者,有了《盘丝洞》这样的开山之作,才造就了如今各种各样的西游题材影视片。

他们,值得被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