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 /  正文

蔡徐坤默认!若被品牌解约或赔3亿“妈宝”偶像没有未来

蔡徐坤默认!若被品牌解约或赔3亿|“妈宝”偶像没有未来

6月26日,蔡徐坤被曝与C姓女孩曾有一夜情,并致女孩怀孕、打胎。随后,蔡徐坤母亲出面与女孩谈赔偿,又找私家侦探调查对方,在女孩家门口安装摄像头,以至于闹出纠纷,最终以签署“谅解书”收场。

这事儿,发生在2021年5月到9月之间,距今两年有余。

蹊跷的是,事件爆出后,蔡徐坤一直未予回应。即便其工作室微博评论区全是粉丝的“催促”和“焦虑的等待”,蔡徐坤方面过了两天仍旧未置一词。

无疑,蔡徐坤在用一种“很无聊”的公关策略——沉默是金——俗称“装死”来解决危机。这个策略在非违法事件上(仅仅在道德层面上有瑕疵的话),虽然没有两相交锋的火药味或是写小作文自辩的狗血感,但一般都是有效的。“龟缩”起来,忍一时风平浪静,这就是“忍者神龟”的妙处。

不过,随之而来的是人设全面崩塌,路人跑光,部分脱粉,饭圈死忠自圆其说,陷入“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的境地。

当然,这对于蔡徐坤而言没什么大不了,此前他压根就没有想要争取路人认可的意图,所有作品或言行,仅仅为了巩固基本盘(这也是为什么粉丝和普通网友对他有着泾渭分明观感的原因)。

只要这事儿能耗过去,基本盘还在(即使被压缩),他就仍是那个“割哥”。

|不回应意味着什么

C女为什么现在站出来?

这是很多人疑惑的地方。其实,这不是重点,重点在于——事件孰真孰假。

在这件事上,C女的角色一开始属于你情我愿,但打胎后被蔡徐坤母亲找私家侦探骚扰,甚至被窥探隐私,导致出现“争执”进而发生“肢体冲突”。因而,至此,C女就有了“受害者”身份。

最终,双方签署了“谅解书”。

而“谅解书”文末分别有“北京某区公安局”以及“北京市某区人民检察院”的字样。这意味着,这两份谅解书分别提交给了司法机关。

有蔡徐坤粉丝质疑,既然已经谅解了,为何又出来“扒皮”,居心不良。要注意的是,这种说辞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重点仍然不在于女方动机或者心态,而在于爆料是否真实。

C女展示谅解书。

还有粉丝驳斥称,C女出具的“谅解书”格式不规范,真的如此吗?

据北京京师(深圳)律师事务所律师贺海涛认为,“谅解书”并没有固定格式,一般只要说清楚事实即可,而且,“出具谅解书的目的是减轻犯罪嫌疑人处罚,有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所以谅解书是受害人向犯罪人员的家属开具的,谅解书前提造成受害人伤害,应当写明赔偿已达成协议,并且实际赔偿结束。”

可见,针对格式有问题的质疑,并没有理论依据。

但是,一般而言,涉及到司法机关(谅解书上明确有检察院及公安局),如若虚假陈述,会产生严重的法律责任。

C女如果说了假话,并假托司法机关名义,后果是相当严重的。所以,假设事件为虚构,被指控方一告一个准,C女都可能被关上几年——可别说不提告是为了保护弱女子,更不要借口找不到人,毕竟C女委托的爆料者江小宴等狗仔在百度、微博都是认证账号。

然而,直到现在,已经过了48小时以上,蔡徐坤始终没有予以回应,法律上也没有动作。对于一个吃形象饭的偶像明星来说,这不寻常。

只有一个解释——

事件属实。

在真实的基础上,的确,怎么回应都不好。说交往过吧?女方可能会打脸;说一夜情吧,多难堪……否认吧,可能也面临蔑视国家机关的下场。

沉默,就成了没有办法的办法。

不过,从目前所知的信息看,蔡徐坤仅仅是道德层面有一定问题,并不构成任何违法情事。甚至于——在某种程度,作为性取向正常的单身男性,他有一夜情的自由(若他那时没有正式女友的话),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则“桃色事件”。虽然其母雇佣私人侦探调查对方隐私或涉嫌违法,鉴于已和C女达成“谅解”,也不会产生法律后果。

尽管蔡徐坤只是在道德层面有瑕疵,但也会导致很多粉丝陷入“怀疑”,因为,偶像明星们往往在粉丝层面营造着完美无瑕形象,现在,这个完美人设破碎了,必然导致部分粉丝“醒悟”,不再追随。

这引发的后果是——粉丝基本盘进一步缩小。

故而,“装死”能躲过一时,但长期来看,则后患无穷。

粉丝在蔡徐坤工作室微博下的留言

|商业价值会受损吗

此前,蔡徐坤备受品牌青睐。

据猫眼专业显示,蔡徐坤个人拥有43家品牌产品的代言或商业合作,涵盖了生活服务、医疗保健、食品生鲜、奢侈品等多个垂类。其中,不乏百事可乐、屈臣氏、VIVO、维达、欧莱雅、康师傅等国内外大品牌。

最有趣的,当属Prada这个奢侈品牌——有人调侃Prada是内娱“扫黄打非办”。因为,有好事者历数其代言人,从十年前的柯震东(吸毒退出内娱),到说唱歌手PGone(封杀),到郑爽,再到吴亦凡、李易峰,全部塌房无一幸免。

而蔡徐坤是在2019年5月份被Prada官宣成为“全球代言人”,到现在四年多。

这一次,蔡徐坤会不会塌房成为衡量Prada有没有恪尽“扫黄打非办”职守的重要指标……(bushi

要知道,蔡徐坤本人才出道5年而已,就已经拿下这么多商业代言合作,不可谓不吸金。

如果蔡徐坤真的“塌房”,以他一年代言费用500-1000万来说(像Prada就可能不会太高,主要是一个身份),取中间值750万/年——这么算下来,43个代言合作总共要赔偿3.2亿。

那么,如今蔡徐坤陷入“桃色风波”,品牌方会不会解约?截至目前,尚无品牌宣布与蔡徐坤解约。

不过,品牌保持着主动权,可以随时动用解约权利,他们在与艺人签约时,往往都会注明一条——“乙方(明星)应维护良好公众形象,不得出现违法失德等行为,否则,甲方(品牌商)有权单方解除合同。”

“违法”好界定,但“失德”就相对有争议的多,比如出轨、当小三等才算是明确的失德行为。蔡徐坤如果在一夜情期间双方都单身的话,又都同意发生关系,那么,也就只构成形象损伤,到不了“失德”的程度。

尽管如此,品牌方也可以用“形象不佳”来诠释上述“应维护良好公众形象”这一条款。

但在未来,即便目前品牌不选择解约,蔡徐坤的商业价值也会迅速贬值。因为,品牌都会非常在意一个明星的“塌房指数”——也就是塌房的可能性较高还是较低。

从现在这个事儿来看,沉默应对固然能让风波止息,但蔡徐坤已经陷入到某种不可挽回的商业困境中——让自己的价值大打折扣。

|妈宝偶像没有未来

在蔡徐坤事件中,除了是否属实比较重要外,还有个点值得注意——他母亲出面为其摆平女方。

这个故事,太像吴亦凡当初的情景。以至于很多网友都调侃蔡徐坤是吴亦凡第二,并给出了发展路线图:

母亲介入管理—>与女方谈赔偿—>女方怒而曝光—>男方报警—>被调查—>入狱。

而在此前的偶像养成路径上,蔡徐坤也与吴亦凡颇多相似——走潮流路线,裹挟粉丝挣快钱。

除此外,幕后处理“脏活”的是两位母亲。因此,也让他们沦为网友口中的“妈宝男”。

普通人当个“妈宝”都会被鄙视,更别说粉丝无数的大明星了。

其实,这意味着一件事——母亲是蔡徐坤所有事务的话事人。

家族企业的弊病不用多说了,如果一个企业始终都是家族中人主事儿,一般都做不大(那些声名显赫的家族企业,也是要大量依靠成熟的职业经理人)。塌房的很多艺人里,做“家族生意”的不在少数,没有现代企业观念,更没有风险把控能力,或者说,即便陷入到危机也不自知。

像那位代孕+偷税的爽妹子,她父母不仅管着她的所有事务,更一度跃跃欲试走向台前;李易峰,实质上也是父亲在幕后话事;吴亦凡母亲则是儿子公司实际负责人。他们后来发生了什么,众所周知。

尽管娱乐圈多数艺人都如此,但大家都这么做不代表就是对的,一旦遭遇负面事件,没办法做正确决策。除非,至亲是专业的,比如李冰冰的经纪业务常年由其亲姐姐李雪打理,但李雪很早就加入华谊担任经纪人,训练有素。

章子怡出道伊始,也是哥哥打理业务,但在新世纪初出现诸多问题,后来由国际级专业经纪人纪灵灵接手负责,才可以一飞冲天。

如果明星不自律,父母或其他有决策权的“皇亲国戚”又无法有效管控,只会让局面越来越糟糕,最终深陷泥淖。这就需要强有力的外部管理者介入,做早期风险预判,才可以有效地把源头掐灭在萌芽中。

当然,并非鼓吹“出事怨妈论”,郑爽也好吴亦凡也罢,他们自己需要承担责任(实际上也咎由自取了),但假设一开始就换个管理方式呢,故事走向会不会有所不同?事实上,也不能一概而论,顽劣之徒再怎样都无可救药,我们只是尝试从现代企业管理角度来阐述利弊。

而“妈宝男”的另一含义是“不够自主自立”,扛不了事儿,不负责任。作为顶流级偶像,一旦被贴上这个标签,也就意味着——是个“巨婴”,只要出事就躲在母亲后面哭哭唧唧不敢面对。

要想撕掉这个称谓,或者说,客观上摆脱对“大人”的依赖,就得从“巨婴”变为“成年人”。那么,应该做的第一步就是——让“老妈”们退出管理序列,找专业经理人接手,并赋予极高权限“重塑产品”。

是的,没错,每个艺人其实都是

“产品”

,需要有经验的“产品经理”塑造、打理及迭代。

否则,“产品”的生命周期会非常短暂。

如烟花绽放后,唯留一地灰烬。